这首诗不仅借用了西施镜湖采莲、若耶泛舟的传说,还巧妙植入西施在会稽度过的那段岁月。史书记载勾践在苎萝山下觅得西施、郑旦后,把她们送到会稽都城学习宫廷歌舞整整三年,然后将才艺双绝的双姝献送吴王夫差。由此看来,西施在会稽采莲,当有三个夏令,将西施写入“夏时”的诗意,营造了广阔的遐想空间。
前文已述,李白多次入浙,因见多识广、积淀深厚,便担当起推介越州山水人文的“义务导游”,就比如这首《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桃李新开映古查,菖蒲犹短出平沙。昔时红粉照流水,今日青苔覆落花。君去西秦适东越,碧山青江几超忽。若到天涯思故人,浣纱石上窥明月。”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今西安)任翰林时所写的,时在天宝二年(743)。当李白听说好友祝八要去越州,便以“过来人”的口吻向他介绍了西施故乡的风貌。时间久远,祝八的生平已不可考;江东,为长江下游江浙一带;西秦与东越相对,前者指陕西关中,后者指越国古地,李白曾有诗:“尔向西秦我东越,暂向瀛洲访金阙。”至于越溪,从诗中不难看出特指浣纱溪。越溪美女西施,明艳光照云海。西施尚未进入吴王宫殿之时,浣纱古石已在且保存至今。浣溪两岸新开的桃李掩映了浮木,那浅水中的菖蒲刚刚露出平沙。想当初,西施红粉白脂,映照流水;可现如今,惟存青苔覆盖,飘满落花。你这次从西秦奔赴东越西施故乡,一路水碧山青,心情悠远。到了那里如果思念故友,就请站在浣纱石上观赏明月,让我们共寄相思之情。
读到这里,不由得想起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东坡居士是否受到了太白诗句的启发?
《乌栖曲》是李白写西施的又一力作,作于天宝三年(744)。李白多次在吴越之地漫游,怀古察今,颇有感慨,写下了这首咏史之作。这首诗表面上在写吴王宠欢西施通宵达旦,实际上讽谕唐玄宗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不遑多让:“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乌栖曲》是乐府《清商曲辞》的一种旧题,内容多歌咏艳情,李白旧曲新翻,借此形式展开。诗中的“乌栖时”既点明乌鸦栖宿,日暮黄昏,又与题面呼应,浑然天成;银箭金壶是古代的计时工具,往铜壶注水,以漏水刻度来计算时间;末句“高”与“杲”同义,兼“皜”的通假,有太阳渐渐升高之意。姑苏台上日落乌栖之时,吴王夫差已在宫中醉美西施。曼妙的吴歌楚舞欢度正酣,姑苏青山已掩映了半边落日。计时的铜壶漏水越来越多,夜色也越来越深,就连那一轮秋月也跌到江水波涛之中。猛然发觉东方已然发白,太阳渐渐升高,奈何这无限的欢乐只能暂时中止了。
这首诗以时间为线索,将西施入吴被吴王宠幸作为背景,客观叙写,收敛含蓄,不褒不贬,深得诗家高评。据说李白在长安拜见前辈诗人贺知章时,贺将李誉为“谪仙人”,对《乌栖曲》击节赞赏:“此诗可以泣鬼神矣。”乾隆帝敕编的《唐宋诗醇》评价《乌栖曲》“乐极生悲之意写得微婉,未几而麋鹿游于姑苏矣。全不说破,可谓寄兴深微者……有不尽之妙”。这个评语蕴含了几许吴国由盛转衰,继而亡国之缘由的诉说。
李白还写过一首《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指越国;义士,清王琦认为应作“战士”,也有注家认为义士即《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所称“君子六千人”,是讨伐吴国的六千精锐之师;鹧鸪又名山鹧鸪,多飞翔栖息在旷野无人之境,越中多有这种飞鸟。越王勾践击败吴国得胜归来,越国战士破吴有功都衣锦归乡,满殿宫女如花似玉,如今只有一群鹧鸪在荒凉的废墟上飞来飞去。
前辈诗评家认为,《越中览古》以前三句写当年之盛况,用最后一句寓伤逝之情,虽只有一句,其力足将前三句翻转——“只今惟有”四字有扛千钧之力,“鹧鸪飞”三字乃当前实景。
推荐阅读
- 【110警察节】哇哇哇!芷江公安邀请荷花池小学萌娃零距离“打卡”警营啦
- 武则天出上联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女童巧对下联,让人佩服
- 辛弃疾《卜算子荷花》占断人间六月凉,步步莲花是心苦
- 千古绝对, 上联 画上荷花和尚画, 纪晓岚的下联实在经典!
- 他构建的荷花淀世界抚慰了一代又一代河北人的心 燕都思享会第三期走进孙犁的文学地理
- 一枝独秀—李文岗荷花系列作品展
- 武则天出上联“河里荷花,和尚掐去何人戴”满朝文武都不敢对
- 八大山人墨荷,独步古今!
- 芷江荷花池小学举办迎元旦经典诵读活动
- 荷露|李苦禅画荷花卖95万,徒弟画的却买1.28亿,网友:炒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