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西充黄家沟中国书法村!一门三翰林父子两帝师!( 二 )


黄廷珍的儿子,也就是黄辉的父亲黄希正(字子元,号春亭)读书很厉害。嘉靖十九年,黄子元在四川乡试中,考取了解元(乡试第一名)。此后,黄子元当过知县、同知(副知府)、知府、御史、按察使司等。因黄子元清廉稳练,严于律己,仁慈爱人,宽厚惠民,隆庆帝朱载垕敕授他为王府长史、翰林院谕德,黄子元由此进入翰林院。之后,万历帝即位,黄子元担任万历帝的谕德老师。
后来,黄子元赋闲回到老家,把黄家沟的老宅重新进行修整。在南充县境内选择自然条件好的多个地方购置田产,颐养天年,直到去世。
黄子元有黄光、黄辉、黄耀、黄韑、黄烨5个儿子,以及一个女儿。老大黄光没读什么书,在家打理家业。老三黄耀天资聪颖,11岁就考中秀才。老四黄韑,字昭质,在黄辉考中进士后3年的万历二十年,也考中进士,后来历任汝南大参、山东按察使司、河南布政使司、山东河南两省监察御史、户部内阁主事、福建主考官、内阁主事兵部武选司等。李德先说,明朝要进入内阁,先得进翰林院,所以黄韑也是翰林。老五黄烨,读书不多,一辈子在家协助大哥黄光打理家业。
老二黄辉出生在黄家沟的黄家老宅中。据史料记载,7岁时,黄辉进入顺庆府金泉书院读书,拜任瀚为师。15岁的黄辉参加四川乡试,一举夺得解元。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黄辉进京赴考,考中进士,次年被万历帝选为庶吉士,进翰林院做编修。后来,黄辉先后升任右中允、礼部右侍郎,主管教育训导太子朱常洛的詹事府,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担任东宫日讲官,给朱常洛讲课。
万历帝驾崩,39岁的朱常洛继位。因朱常洛是黄辉的学生,从此有了“一门三翰林,父子两帝师”的佳话。
在黄子元的五个儿子中,数黄辉的政治建树和文化成就最高。
黄辉的诗和书法都很有名,其诗清新轻俊,自舒性灵,真切动人。黄辉流传下来的诗、书法有200多首(幅),在嘉庆《南充县志》就收录了6首。至于黄辉的书法,则以行、草见长,被评为“布局疏朗,行气脱落,韵致潇洒,墨法圆润”,与当时的大书法家董其昌齐名。因此,时人称誉黄辉是“诗书双绝”。后又有人赞其“从今诗苑书坛史,记下东坡第二人”。
据说,黄辉曾被万历帝称赞为“仙笔”。有一年春节,万历帝大宴群臣,黄辉写一幅“天下太平”的匾额挂上宫门。挂好后,大家才发现,“太”字少了一点,是“大”字。就见黄辉拿起毛笔,饱蘸浓墨,然后往上一扔,恰好在“大”字下添上一点,万历帝高兴地称赞他是“仙笔”。
而今,在南充文庙、西山、走马,还留下黄辉的大量遗迹。
 帝师|西充黄家沟中国书法村!一门三翰林父子两帝师!
文章插图
黄辉手迹
传播黄辉美名 让“中国书法村”更加响亮
在黄家沟采访时,还听到了不少黄氏后人的故事。
黄家出了一个“丝绸大亨”黄紫金。他是黄辉第十三代后裔,被称为“慈圣大人”。黄紫金在南充从商,开办了丝绸厂,生意兴隆。在今天的南充三公街周边,黄紫金曾开办有鞋厂、袜厂、绸厂。黄紫金侄孙黄仙平说,黄紫金是开明资本家,为了支援抗日,将全部家产捐出,彰显了浓浓地爱国情怀。黄紫金被人们成为“三公”,黄家后人表示,南充三公街便是因此得名。
在明末清初的战争中,黄家子孙避难到走马场的普济桥老宅,黄辉的其他子侄,也纷纷到黄村宫、黄阁坪、花家坝、清水溪等地避祸,还有部分子孙隐姓埋名远走他乡,如今自贡、大竹等地还分布着不少后人。黄家沟老宅人去楼空,荒草丛生。
康熙初年,黄辉的孙子黄仕愉悄悄回到荆棘丛生、断壁残垣的黄家沟老家定居下来。康熙五十四年,黄家沟黄氏家族得到“簪缨世胄”匾额后,族长黄鸿联络普济桥老宅、黄村宫、黄阁坪和花家坝、清水溪、濑滩等地的黄家后人,集资在黄家沟重修祠堂,为祖上有功名的人修建纪念牌坊,维修祖茔。此后,黄辉家族后裔在黄家沟不断繁衍生息,延续至今,形成了颇为壮观的黄氏家族聚居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