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作为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已经当上大唐太子,为何还要谋反?

唐太宗历来为史学家们奉为圣明之君 , 他励精图治 , 文韬武略 , 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
然而他的儿子们似乎没有遗传到他的良好基因 , 诸子多有不善 , 尤其是其长子李承乾 。他年少聪敏 , 深得太宗喜爱 , 八岁时即被立为太子 , 却在17年后 , 因谋反被废 ,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
那么 , 本已是太子的李承乾 , 为何要冒险谋反呢?
隋唐|作为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已经当上大唐太子,为何还要谋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关于李承乾被废的原因 , 历代史学家早有研究 。《旧唐书》中说"承乾之愚 , 圣父不能移也 。"指出李承乾悲剧的原因是其个人的愚笨和顽固不化所造成的 , 后来大多数人也都接受这一观点 , 认为李承乾的谋反被废 , 完全是他咎由自取的结果 。英国学者霍华德·韦克斯勒却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 , 对中国的朝廷官员来说 , 承乾的行为显得在某些方面不正常和有失体统;他可能是精神失常 。"然而这些看法都有失偏颇 , 导致李承乾个人悲剧的原因 , 除了唐太宗对其教育上的失误外 , 主要原因还是其在贞观初年党争中的失败 。
实际上 , 李承乾并非愚笨之人 , 相反的 , 他"时年八岁 , 性聪敏 , 太宗甚爱之 。"唐太宗评价他"中山王承乾 , 地居嫡长 ,丰姿峻嶷 ,仁孝纯深 ,业履昭茂 ,早闻睿哲……可立承乾为皇太子 。"李承乾身为嫡长子 , 又兼有诸多优良品德 , 很得太宗喜爱 , 很早便被立为太子 , 唐太宗又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培养和教育 。
隋唐|作为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已经当上大唐太子,为何还要谋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首先 , 是为他选拔名师 , 贞观四年(630年)七月 , 选拔了前朝名臣李刚任太子少师 , 御史大夫萧瑀为太子少傅 , 又选了名儒孔颖达为太子右庶子 , 而李承乾对他的老师们也是敬重有加 , 师徒之间相处甚欢 。其次 , 是对其政治能力的培养 , 贞观四年(630年)五月 , 李承乾十二岁时 , 唐太宗下诏:"自今讼者 , 有经尚书省判不服 , 听于东宫上启 , 委太子裁决 。若仍不服 , 然后闻奏 。"即让李承乾开始听讼 , 有意培养他的行政能力 , 而李承乾的表现也让唐太宗很满意 , 直到贞观九年(635年)唐高祖李渊去世时 , 唐太宗对这位太子都是持肯定态度的 。
隋唐|作为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已经当上大唐太子,为何还要谋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一时期李承乾也有过失之处 , 他年纪渐长 , 贪玩的本性开始暴露 , "好声色 , 漫游无度" , 然而太宗认为却是无伤大雅 , 是可以通过教育改正的 。
然而 , 从贞观十年(636年)开始 , 太宗对李承乾的态度开始有了变化 , 太子承乾本身患有足疾 , 行走艰难 , 当时的魏王李泰声誉鹊起 , 太宗开始宠爱起李泰 , 李泰凭借太宗的宠信和自身优势 , "潜怀夺嫡之计 , 折节下士以求声誉" , 开始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 , 此时的李承乾和太宗关系也开始恶化 , 太宗对他的猜忌也越来越深 。
隋唐|作为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已经当上大唐太子,为何还要谋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隋唐|作为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已经当上大唐太子,为何还要谋反?】这样的变化与李承乾的性格表现和太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 李承乾由于跛脚 , 行动不便 , 本身性格就比较自卑 , 太宗对李泰的宠爱 , 以及杀害了他所宠爱的太常乐童称心等做法 , 无疑对李承乾造成了影响 。
太宗对李承乾的教育方式大多以批评为主 , 对他的成绩却多有忽略 , 甚至给他选拔的辅臣也都是敢于"犯言直谏"型的 , 太宗为了鼓励他们劝谏 , 对于劝谏的大臣也都是有谏必赏 , 长期得不到肯定 , 对于李承乾的心理影响可想而知 , 以致他的行为越加乖戾 , 到后来对于敢于提出尖锐意见的功臣 , "往往遣人阴图害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