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股力量合力 , 不仅火车替代马车十分艰难 , 其实也让中国与文明接轨的道路 , 每一步都举步维艰 。
02
破局:用态度满足一方 , 用行动满足另一方
上述三股阻碍 , 在当时看来 , 几乎是不可能被打破的 , 但还就是有人敲开了裂缝 , 破了局 , 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
最终做成此事的 , 并不是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这批晚清名臣 , 反而是在做官、功业、清誉等很多方面都远不如他们的李鸿章 。甚至可以说 , 晚清铁路的修建与否 , 已经与李鸿章个人画上了约等号 。
究其原因 , 在于李鸿章是一种桥梁型的人物 , 李鸿章一方面是出身科举 , 写得一手好文章 , 是典型的文人士大夫 , 但同时他又是洋务派中最重要的人物 。
因此 , 不管是守旧派还是维新派 , 他都能说上话 。两派也都觉得他在某些事情上 , 能为自己所用 。
面对阻碍 , 破局需要同时具备两种行为 , 即目的与手段 。有的人意图坚定、手段强硬 , 是坚定的强硬派;有的人对目的并不很坚持、态度上也十分温和 , 是温和的温和派 。
而 李鸿章是最最稀有的一种人 , 他是意图强硬的温和派 ,因为在强大的阻力面前 , 想让火车替代马车 , 不仅要有知识常识 , 还要有足够大的权力 , 但更需要谋略与韧性 。
他明白文明大势之所在 , 但文明大势本身无法说服那些顽固的保守派 , “用态度满足一方 , 用行动满足另一方” , 而这正是打破僵局的最好办法 。
1872年 , 李鸿章第一次直接上奏 , 力陈火车的好处 , 中央不置可否 。为了促使清廷直面真相 , 李鸿章软化态度 , 针对三股阻碍 , 陆续做了四大布局:
◎策动舆论 , 进行“意识形态自卫”
雷颐老师在《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中写道:李鸿章针对保守派的观点一一击破 , 一方面 , 用圣人反圣人 , 论证现在修建铁路 , 与中国古代圣人“服牛乘马”的本质是一样的 , 目的都是以济不通、以利天下 。
另一方面 , 强调使用机器是“此天地自然之大势” , 靠道德文章是无法遏止的 。
◎串联督抚 , 建立协作系统 , 安抚地方势力
借中俄伊犁冲突一触即发之际 , 局势动荡之际 , 李鸿章迅速令地方督抚刘铭传上了一道折子——《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 , 雄辩地指出:“自强之道 , 则在于急造铁路” , 铁路并未破坏稳定 , 恰恰在维护稳定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暗度陈仓” , 不浪费每一次时机
李鸿章知道修铁路不能成为国策推行 , 于是便“日进一卒” , 把每一小步得到的结果 , 作为下一次的起点 , 逐渐逼近了自己的目标 。
便通过“土政策”借机施行 。以为海军衙门供煤的名义 , 开始偷偷动工修建开平煤矿至胥各庄的铁路 。
一年后 , 等这条约十公里的铁路建成后 , 他才正式奏报清廷 , 并有意将其说成是“马路”——就是那条有名的“马拉火车” 。
◎打通“上层路线” , 请权威站台
等暗地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 为了让慈禧太后尽快拍板 , 李鸿章又撺掇光绪皇帝 , 建议首先在西苑让慈禧太后体验一下乘坐火车的感觉 。
结果 , 在太后体验的当天 , 就批准了上一年冬天李鸿章兴修铁路的奏请 。慈禧太后成了铁路的“代言人” , 从此 , 大清国不再为“是否”修建铁路而争论 , 转移到为“如何”修建铁路吵闹了 。
自1872年提出奏请 , 到慈禧1889年同意 , 中间已过去整整17年 。正如雷颐老师在《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里写道:“李鸿章要做官 , 又要做事 , 要维新 , 却首先要自保 。读李鸿章 , 就是在读清朝这个老大帝国的凄凉晚景 。”
推荐阅读
- 日本90代奶奶制作的剪报画,年龄从来不是爱好的阻碍
- 26位清朝“状元”书法精品欣赏
- 清朝钢轨历经百年,如今依然坚固耐用,专家:每根都是无价之宝
- 清朝有一“特殊”宝贝,只能三个人用,王爷用了照样砍头
- 清朝巨人詹世钗:身高3
- 清朝佟佳氏出了哪几位皇后 佟佳氏后人如今姓什么
- 为什么清朝满族女子耳朵上有三个耳环,而汉族只有一对呢
- 清朝最后的格格,改名换姓活到2014年,死前说出皇室丑闻
- 清朝一穷小伙,闹肚子下船方便,不料却因此发家致富,成百万富翁
- 清朝瑾妃娘娘的小楷记账单很惊艳,端庄隽秀,灵动多姿,字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