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负重|为什么说“忍辱负重”的成功男人,并不值得尊敬?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豫西八大碗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一提到“忍辱负重”这个词,估计大家容易把它和成功联系在一起,因为老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司马迁就是一位忍辱负重的人,他饱受宫刑之痛苦,发奋继续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抒发了自己为著作《史记》而不得不含垢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心情,他还以“周文王被拘禁而编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而有了《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才撰写《兵法》”等例子来自我安慰,用以说明忍辱负重的男人能成大器,智慧是越苦越明。
 忍辱负重|为什么说“忍辱负重”的成功男人,并不值得尊敬?
文章插图
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忍辱负重”的男人,如果成功了,其实并不值得尊敬。为什么说“忍辱负重”的成功男人,并不值得尊敬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忍辱负重的男人,容易性格扭曲;一个人,如果在本该快乐无忧的年龄,却要承受超常的痛苦和折磨,忍常人所不能忍,虽然最后比同龄人要成熟,能力也强,也容易“成常人所不能成”;但是他会因为内心积压的委屈和痛苦过多,继而由“自卑”演变成“自负”,最终导致性格扭曲,极度自负,刚愎自用,甚至是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残暴不仁。拿秦始皇来举例,他就算得上忍辱负重的男人,因为他童年生活非常不幸:秦始皇出生在赵国,此时他的父亲异人在赵国做人质,而且秦国和赵国刚刚经历完长平之战,两国关系极度恶化,父亲异人是“大人质”,秦始皇一出生就是“小人质”,他们父子俩在赵国的处境也相当危险。2年后,秦国再次攻打赵国,秦始皇父亲异人见情况不妙,丢下母子俩,独自跑回了秦国。2岁的秦始皇只好和母亲一起躲在赵国的娘家。从2岁到9岁期间,秦始皇一直躲在外公外婆家,战战兢兢,度过了珍贵的童年!同时,父亲狠心抛弃自己,也给幼小的秦始皇心理上留下了阴影。
 忍辱负重|为什么说“忍辱负重”的成功男人,并不值得尊敬?
文章插图
9岁时,秦始皇好不容易回国,但没多久就祖父秦孝文王去世了,3年后,父亲秦庄襄王也去世了,这一系列的变故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也算是很多打击!更让秦始皇感觉奇耻大辱的是:母亲赵姬不检点,先后后相国吕不韦、阴人嫪毐私通。秦始皇是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只因为他还小,没有掌握实权。因此,秦始皇忍辱负重,面上是乖宝宝,内心却愤怒无比。终于到了22岁正式“亲理朝政”,秦始皇夺回实权,将嫪毐和吕不韦一并铲除,还与母亲赵姬断绝关系。可以说,秦始皇暴戾高傲的性格,和他的悲惨童年,以及母亲不检点有很大关系。所以秦始皇后面表现得残暴不仁,而且一生都没有立皇后!虽然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很多,但负面评论也很多,而这都和他扭曲的性格有关。非常讽刺的是:秦始皇仅去世后仅3年,暴秦就被农民起义军推翻,正是应了我们现代人的一句话“出来混,早晚都要还的”。秦始皇和秦国的这种成功,成功得快,失败得也快,因此就道德层面看是不值得尊敬的!
 忍辱负重|为什么说“忍辱负重”的成功男人,并不值得尊敬?
文章插图
秦始皇剧照2、忍辱负重的男人,成功后,容易得意忘形;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忍辱负重的男人,一旦成功后,就很容易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继而很快招致失败的祸患。这也是很多牛人创业不容易,但是守业更不容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这是一个人性的弱点,很难纠正或者克服。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早年混得非常落魄,在亭长家蹭饭被赶出了,厚着脸皮接受过一个老妇人的接济,后又遭受了“胯下之辱”。他的这些经历都算是够“忍辱负重”了吧,但是他当上刘邦的大将军且屡战屡胜的时候,居功自傲、得意忘形的一面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胯下之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