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韩逊:两代保边州 生祠受香火 | 五代十国( 五 )


在日常管理上 , 韩逊本人廉洁奉公 , 率先垂范 , 对上恭顺忠诚 , 对下赏罚公允 , 法纪严明 , 将他"善于为理"的特长发挥得恰到好处 。这使得西北诸部族 , 无论是汉民还是温末、吐蕃百姓都对他非常钦服 。他还喜欢兴建寺观 , 刻意亲近僧道人士 , 并通过他们进一步抚慰当地百姓 , 因此 , 灵州境内各族百姓都对韩逊非常尊敬和爱戴 。
在农业经济上 , 韩逊还带领灵州军民治理水患 , 兴修水利 , 发展农业生产 , 让灵州这片临近河套的沃土焕发出勃勃生机 。同时 , 他注重保护丝路畅通 , 千方百计维护商贸安全 。各族百姓通过源源不断的商贸交流 , 过上了物阜民丰的安定日子 , 灵州一带成为周边各族羡慕不已的"塞上江南" 。
韩逊在治理灵州期间的具体作为 , 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 , 只能从一些断简残篇中依稀窥见他是一个"不令而威 , 不严而理" , 镇抚蕃汉百姓、维护朔方安定的用事能臣 。
韩逊的所作所为 , 灵州军民都看在眼里 , 记在心上 。为了表达对韩逊的感激 , 也为了纪念韩逊的功绩 , 当韩逊还在世时 , 灵州军民就上表后梁朝廷"请立祠堂于其地" 。朱温对于远离中原的灵州 , 一向是比较宽大的 , 对于给听话的韩逊立生祠一事 , 也不反对 , 还特意下诏让自己的笔杆子、时任礼部侍郎的薛延珪为其撰文 , 御准韩逊立祠 , 允许灵州百姓在祠堂中香火供奉 。这个祠庙被当地人保护得很好 , 灵州百姓每年都会来此祭祀韩逊 , 旌表他的功德 。直到宋朝撰写五代史时 , "其庙至今在焉" 。乱世里的百姓永远都是这么淳朴 , 谁对他们好一点 , 他们就记人家几辈子 。
五代十国|韩逊:两代保边州 生祠受香火 | 五代十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公元918年 , 韩逊走完了自己注定不平凡的一生 , 再也不能造福桑梓了 。朔方军将士感念韩逊的功德 , 立刻推举其子韩洙做了朔方军留后 , 然后再表请后梁下诏册封其为朔方军节度使 。
韩洙在任期间 , 最为瞩目的功绩就是对丝路灵州道的保护与经营 , 并在此基础上 , 通过转递来自沙州(今甘肃敦煌)的归义军的公文、接洽并保护使节、从中斡旋及协调各方关系等措施 , 竭力维系敦煌归义军和中原王朝的交往 , 从而为西北地方势力与中原王朝的联系续命 。这有效地维护了中国北疆的统一和稳定 。
公元929年 , 韩洙病逝 , 军中诸将旋即推举出自朔方韩氏的韩璞为帅 。不过 , 这个韩璞充其量只是一个过渡性人物 , 转过年来 , 他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此后 , 韩洙的弟弟韩澄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留后 。然而 , 韩氏朔方传承至此 , 却是手握一把烂牌 。军中大佬们对韩澄并不感冒 , 只不过是考虑老主的面子 , 才推举小二哥韩澄上位 。
韩澄很清楚自己没有父亲韩逊处变不惊的能力与威望 , 无法弹压军中反对自己的势力 , 于是 , 他上书唐明宗李嗣源 , 请求中央大力支持(顺便说一句 , 在唐庄宗李存勖灭掉后梁后 , 朔方军及时地回到了中原正朔后唐的怀抱) 。李嗣源一合计 , 就派沙陀人、磁州刺史康福率军进入灵州 , 接掌朔方帅印 。为了让这个遭到权臣安重诲排挤 , 精通数蕃语言的养马高手痛痛快快地到条件艰苦、远离中央的朔方任职 , 朝廷给康福授予了一长串闪亮的官职:光禄大夫、检校司空 , 行凉州刺史 , 充朔方河西等军节度 , 灵威雄警甘肃等州观察处置、管内营田、押蕃落、温池榷税等使 。
五代十国|韩逊:两代保边州 生祠受香火 | 五代十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事实证明 , 康福对得起这一长串拗口的官衔 , 在灵州干得真心不错 。不仅打得吐蕃余孽和党项强盗死伤殆尽 , 而且诛除叛将 , 招徕远人 , 不仅使西域诸国纷纷前来归附 , 而且治下也是年丰时稔 , 仓储充盈 , 马匹千驷 , 这显然是韩逊打得基础上 , 康福因势利导 , 发挥得当所致 。不过 , 康福的突出政绩让安重诲好一阵嫉妒 , 三年后就将他调走了 , 免得康福再在朔方狂刷名声 。不过 , 彼时朔方韩氏的最后一人韩澄却在担任磁州刺史后 , 消失得无影无踪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