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生活 , 更要给生活以品质”
光明智库:近些年 , “孤独经济”一直呈上升态势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 , “宅经济”更是迅速发展 。 在您看来 , 这背后有哪些原因?“孤独经济”会对青年带来怎样的影响?
刘能:“孤独经济”的兴起是一系列结构性力量和规范性力量同时塑造的结果 。 在社会层面 , 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家庭小型化 , 中国都市核心家庭的平均规模为2.9~3.1人 , 年轻一代多为独生子女;对“单位”依赖性的降低和取消福利分房造成居住的市场化 , 加之人口空间流动性日益增加 , 使得“邻里互助”概念淡化;因为高等教育发展造成基本教育期延长、就业地与出生地分离等因素 , 许多青年不得不选择独居 。 而在家庭与个体层面 , 婚姻、职业观念的变化也影响着当代青年 。 比如 , 当代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参与率提高、表现出色 , 单身阶段普遍延长;高强度工作挤占个体休闲时间 , 导致点外卖等省时省事的方式成为最佳选择;等等 。
豆小红:“孤独经济”是社会变迁、现代多元化婚恋观与家庭结构变迁、个体继续社会化与向上流动需求三者共同促成的结果 。 社会层面 , 城市以发展机会吸引青年流入 , 面对高房价、高消费、高成本、高竞争的压力 , 为了追求生活质量 , 青年人自然倾向于“小、巧、新、精、全”的消费模式 。 家庭层面 , 现代家庭趋向小型化 , 经济支撑功能日益弱化 , 独生子女独立意识较强 , 家庭成员之间的经济依赖度降低 , 成年子女工作后往往能保持经济独立 , 追求自由生活和私密空间 。 个体层面 , 晚婚晚育、不婚不育等婚恋生育观影响较大 , 很多青年追求事业发展 , 往往需要较长时期的努力和积累 。 此外 , 也不排除部分独居青年性格不合群、追求享乐自由、封闭孤僻等原因 。
廉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 , 很多互联网平台如外卖、在线购物、视频会议、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用户规模明显增长 。 随着生活、工作秩序逐步恢复 , 一些“宅经济”业态难免降温 , 但疫情已经促使数字技术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 也进一步培育了青年线上消费的习惯 , “孤独经济”未来会有更多应用场景 。
“孤独经济”首先催生了“小世界”的定制打造 。 无论是乐器、轮滑、街舞等才艺类兴趣 , 还是烘焙、花艺、香道、茶道等文化类兴趣 , 都是青年群体彰显“小世界”独特性的方式 , 他们通过将日常细节赋予情感和温度 , 打造仪式感来对抗孤独感 。 其次 , “孤独经济”产生了对陪伴的体验诉求 , 以填充闲暇时光、缓解焦虑情绪 。 最后 , “孤独经济”激发了对精致时空的自我要求 , “既然一个人生活 , 更要给生活以品质” , 这种“以时空规划的精致对抗独处”的策略 , 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我规训 。
网络空间为青年提供心灵港湾
光明智库:“孤独经济”的主体 , 是近年来被称为“空巢青年”的独居青年 。 有人把这种生活状态理解为“无人问我粥可温 , 无人与我立黄昏” , 也有人认为是青年的自主选择 。 您怎么看?
廉思:工业社会中的独立个体并不意味着极端孤立 , 独居生活也并非不与外界沟通和联结 。 以原有标准看 , 青年好像更孤独了 , 但换个角度看 , 分众化互联网产品为青年提供了新的交流空间 , 年轻人在保持自我意识、探索自我兴趣的同时 , 通过各种即时通信工具 , 以共同的兴趣喜好聚集成一个个新的圈子 , 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和网络流行文化 。 圈层给青年以归属感、目标感、意义感、接受感 , 是他们重要的身份标志 。 这种趋势可以称为“独而不孤” 。
刘能:我更倾向于后一种见解 。 中国的青年一代是自信、自立、自足、尊重自我判断的一代 。 独处是一种很重要的个人能力 , 也是自我价值和自尊等心理动力机制的重要组成 。 物理空间上独处的个体 , 并不必然陷入原子化处境之中;相反 , 随着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发达 , 青年人多有自己的网络社群 。 此外 , 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产品化 , 也会为独居个体带来虚拟的社会生活感 。
推荐阅读
- 奋斗|该如何看待拼多多员工猝死:鼓励奋斗,也要保护好奋斗者
- 模具|市先进集体?∣广东银宝山新科技有限公司精密模具部:积极推动技术创新
- 国金|市劳动模范?|石国金:为网络提速作出积极贡献
- 终于对年轻用户出手了?支付宝大动作,让“花呗青年”欲哭无泪
- 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公司业务一切正常 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
- 阿里巴巴集团: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公司业务一切正常
- 阿里巴巴|阿里回应被立案调查: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
- 中芯国际回应美国实体清单:财务状况不受影响,积极寻求技术突破
- 2020年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在深圳落幕
- 特区团购你怎么看,超八成用户这样看待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