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搞笑小霞运动新发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封建时代对于百姓来说,能够吃上饭、吃饱饭,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对于帝王来说,怎么吃出高大上才是他们最烦恼的事情,而清代帝王对于吃,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达到了极致。
文章插图
清代御膳房与宫廷膳食清入关后,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创造出了封建时代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也创造了包括烹饪技术在内的高度的封建精神文明。清代御膳房的烹饪技术与宫廷膳食文化,就是清代物质文明的产物和典型的例证。为了保证皇帝、皇室成员享受人间的荣华富贵与锦衣玉食的生活,清廷除在内务府设置了庞大的机构,以专门管理皇帝的饮膳外,统治者还征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和烹饪高手,来为其服役。清代宫廷膳食的管理机构,主要是内务府和光禄寺。内务府旗下的御茶膳房、茶库、炭库、柴库、果房等皆与宫廷饮膳有着密切的关系。清初的“御茶膳房”分为茶房、清茶房和膳房等处,负责管理皇帝及皇室人员的日常膳食,还承办部分筵席方面的事务。乾隆十五年(1750年)五月,乾隆帝谕旨将膳房改为内膳房,自此以后,膳房有内、外之分。内膳房下设荤局、素局、点心局、饭局、挂炉局和司房等机构,专门承做帝后及妃嫔的日常膳食。
文章插图
光禄寺是清代国家专门管理筵宴的机构,清承明制,于顺治元年(1644年)设光禄寺,最初隶属礼部,康熙十年分出,光绪二十四年时又一度并入礼部,不久又分出,直到光绪三十二年官制改革时,光禄寺才又再度并入礼部,直至清末。光禄寺主要负责的是外廷膳食,如皇帝举办大型筵席,接待各国使臣等等,理论上光禄寺才是国家真正的膳食管理机构。但尽管如此,光禄寺在清代始终不能与内务府相提并论,皇室的膳食皆出自内务府。清代帝后宫中日常御膳的规制清代皇帝及皇室在宫中日常膳食方面,不但对饮食与烹饪技术十分考究,而且礼制规仪极为严格、繁琐。皇帝吃饭称为“传膳”、“进膳”、“用膳”,其地点并不固定,多在皇帝的寝宫、行宫或经常活动的地方。清代皇帝一天吃两餐,分早晚两次用膳。早膳多在卯正以后(早上六七点钟);晚膳在午、未两个时辰(十二点至午后两点)。另外,每天晚上在酉时(晚六点)前后还有进一次“晚点”(小吃)。
文章插图
每到皇帝用膳的时候,太监先在传膳地点布好膳桌,当膳食从膳房运来之后,迅速按规定在膳桌上摆好,如果没有特别的旨意,任何人都不能与皇帝同桌用膳。至于皇帝与后妃们每餐的膳食情况,清代有关史料中有很多记载。比如,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二月三十日,刚即位不久的同治帝除夕的膳单是:“大碗菜四品:燕窝金银鸭子、燕窝三鲜肥鸡、燕窝锅烧鸭子、燕窝什锦鸡丝;怀碗菜四品:燕窝溜鸭条、攒丝鸽蛋、鸡丝翅子、溜鸭腰;碟菜四品:燕窝炒炉鸭丝、炒野鸡爪、小炒鲤鱼、肉丝炒鸡蛋;片盘二品:挂炉鸭子、挂炉猪;饽饽二品:白糖油糕、如意卷;燕窝八仙汤。”从以上记载来看,清代皇帝膳食虽然丰富,却也不像影视作品中所描述的那样,每顿都是一百多个菜,更不是什么满汉全席。但尽管是这样,皇帝也不可能吃完这一大桌子菜,许多美味佳肴不过是用来摆摆样子,然后按照清宫的规矩,赐给属下大臣或太监们。而后妃所剩下的膳食,则多赐给宫女及太监等人。菜品多,显然食材、物料用的也多,那么皇帝和后妃们一天所用又有多少呢?皇帝、后妃、皇子和福晋在内,每天膳食所需要的物料均有明确的规定。都是由各处按一定分例备办的。如皇帝每日需备办的就有:
推荐阅读
- 魔道祖师中,大家最怕听到什么?看到第三句已经忍不住哭了
- 明朝末年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红楼梦里,贾琏为什么老喜欢地位低下的女人这样分析你可赞同
- 被主人带走的妖怪会是什么下场最惨的莫过于这只妖怪
- 封神榜三位圣人的实力那个最强,为什么元始天尊成为最后的赢家?
- 如何“歌唱到老”?看看70岁的刘捷是怎么做的吧
-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 蒋介石4个“把兄弟”的书法,您会给出什么评价?
- 西游记,为什么孙悟空早就知道,他已经飞出了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 起名怎么确定汉字五行,什么是汉字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