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样系统全面地复习高中化学( 五 )


八、单质、氧化物、碱、酸、盐。
碱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水的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水的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能和酸、碱反应生成盐、水的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不能和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容易潮解,并有强烈的腐蚀性,俗称烧碱、苛性钠,能和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与指示剂反应,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紫色石蕊试液和绿色BTB试液变蓝。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2NaOH+CO2=Na2CO3+H2O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2NaOH+H2SO4=Na2SO4+H2O
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CuCl2+2NaOH=Cu(OH)2↓+2NaCl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微溶于水,有腐蚀性。它能和酸性氧化物,酸和盐反应。Ca(OH)2+CO2=CaCO3↓+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Na2CO3=CaCO3↓+2NaOH。
碱类——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根据碱类的组成,可以把碱类叫做氢氧化某。碱类能和酸性氧化物,酸和盐反应,还能与指示剂反应,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紫色石蕊试液和绿色BTB试液变蓝。
盐酸——无色液体,氯化氢的水溶液,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BTB试液变黄,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能和活泼金属,碱类和盐类反应。
Cu(OH)2+2HCl=CuCl2+2H2OAgNO3+HCl=AgCl↓+HNO3
盐酸还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Fe2O3+6HCl=FeCl3+3H2O
硫酸——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容易挥发,密度1840千克/立方米,容易溶解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是把浓硫酸沿着试管或烧杯壁慢慢倒入水中,不断搅动,使得生成的热量迅速扩散。浓硫酸能吸收水分,称为吸水性,实验室可以用它来做干燥剂。硫酸的性质和盐酸相似,但浓硫酸还有脱水性,即把有机化合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以二比一的比例脱出,使其碳化变黑。Zn+H2SO4=ZnSO4+H2↑CuO+H2SO4=CuSO4+H2OCu(OH)2+H2SO4=CuSO4+2H2OBaCl2+H2SO4=BaSO4↓+2HCl
C12H22O11=H2SO4(浓)=12C+11H2O
酸类——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含氧元素的酸叫做含氧酸,命名为某酸,如硫酸、硝酸、乙酸、亚硫酸和亚硝酸等,不含氧元素的酸为无氧酸,命名为氢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BTB试液变黄,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能和活泼金属,碱类和盐类反应。但是浓硫酸、硝酸等氧化性酸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
根据酸的组成是否含碳元素,可以把酸分成无机酸和有机酸。盐酸、硫酸、硝酸、硼酸、碳酸、亚硫酸属于无机酸,其它含碳元素的酸为有机酸,如乙酸、羟基丁二酸、柠檬酸、十六酸、十八酸、水杨酸、抗坏血酸、己二酸、对苯二甲酸、氨基酸和核酸等。
pH值——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25摄氏度时,pH为0到14之间,pH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小于7,溶液呈酸性。
盐——由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等。
正盐——盐的组成里只有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含氧酸盐的命名为在酸根的名称后加上某元素的名称,称为某酸某,无氧酸盐的命名为在非金属名称和金属元素的名称之间加上一个化字,叫做某化某。
酸式盐——盐的组成里除了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外,还含有氢原子的盐。其命名是在酸根名称后面加一个氢字,如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硫氢化钠。
碱式盐——盐的组成里除了金属元素和酸根外,还含有氢氧根的盐,命名是在酸根名称前加碱式两字,如碱式碳酸铜、碱式氯化镁等。
氯化钠——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正方体。它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的氯化银沉淀:NaCl+AgNO3=AgCl↓+NaNO3。
碳酸钠——无水碳酸钠为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水溶液呈现碱性,称为纯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和BTB试液变蓝,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Na2CO3+2HCl=2NaCl+H2O+CO2↑
碳酸钠晶体为块状固体,在常温时,逐渐失去结晶水,成为碳酸钠粉末,这叫做风化。
Na2CO3·10H2O=Na2CO3+10H2O↑
硫酸铜——晶体为蓝色,俗称胆矾,受热后放出水蒸气,失去结晶水,生成白色粉末,滴入几滴水,无水硫酸铜跟水结合,生成蓝色的水合硫酸铜。
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天蓝色氢氧化铜和硫酸钙的悬浊液,称为波尔多液。
Ca(OH)2+CuSO4=CaSO4↓+Cu(OH)2↓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产生沉淀、气体或水,复分解反应即可发生。
化学肥料——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含有两种营养元素的肥料叫做复合肥料。
物质的分类和命名法。理综的选择题是重点,因此不能失分,或者少失分。
化学和生物部分是偏向于文科的学问,故要学会多整理。
学校配备的资料要跟着做,同时要多问老师多问同学,挣得高分。

■学好化学到底要记忆什么?要怎么理解?要不要刷题?刷什么题?该怎么归纳?让我们换个思路,先来看看,高中化学学习中,不同层次的同学面对的问题不同。
无论是多少分的同学都会有这个疑问,我的化学分数怎么提高?大家常常把学霸的方法拿来用,但是你会发现,废了很多时间你还是不会,那么怎样从本质上解决这个问题呢?



不同层次的同学面临的问题不同,解决的方法不同,首先你要明确你的层次在哪里,划分不同层次的标准依据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分数。有的人可能感觉我这次考试只是因为粗心或者没读懂题意,但是我会,你有没有想过在这些理由的背后隐藏着什么问题?实质是你没有充分掌握只是体系。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根据同学平时考试所处分数段可分为三个层次。接下来我们来逐次分析不同层次的同学化学学习中的核心问题。
一、化学成绩在75分以下,这类的学生知识掌握不全面,不成体系。
二、化学成绩在75分到85分,分数处在这个阶段的同学,一般卷面体现为:客观题整体情况不错,但失误率较高,不稳定;主观题能得一些分,但分数并不理想。
三、化学成绩在85分以上,如果同学常年分数在85分以上,说明基础其实相当扎实了。这个时候,如果想更进一步,其实需要解决的是一些细节的问题,其一是提高主观题得分率,其二是提高客观题的稳定性。



各层次核心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一类:75分以下对于75分以下的同学,最重要的问题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完整,这直接导致后续所有整理性的工作与刷题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在梳理知识点前,具备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这个阶段的同学,在刷题前,应该先梳理一下思路,看看自己的知识板块是否存在比较大的漏洞;如果确实存在问题,那么现在要做的事情就不是刷题,而是回顾所学板块的知识,同时逐步搭建系统的知识框架。
例如,在进行钠元素知识的梳理时,先整理一个基本框架,大体上应包含以下几部分:钠元素部分涉及哪些物质每种物质的物理性质我们熟知的用途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来源、工业应用涉及这些物质的实验(制备、性质探究)与现象这些元素涉及的重要结论...............在一个系统的框架下,再相应地进行知识点填充,当知识点填充完毕后,属于你的知识体系正式搭建完成,之后才是通过刷题检验、丰富和巩固知识体系的过程。
搭建体系这个过程,对于75分以下的同学来说往往是一种挑战,原因是过去很可能没有形成这样一个科学的做归纳整理笔记的习惯,所以在搭建体系初期会比较吃力。但是客观的说,这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如果没有打好这个基础,高三通过刷题提分,效率是非常低下的。希望这一层次的同学能耐下心来,把根基打牢,后面的提升空间非常大。
◆第二类:75分-85分对于75到85分的同学,首要的工作还是梳理体系化的知识框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分同学在梳理知识框架的时候,重点在于挖掘和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后实现对知识点认识的深化。
例如,在归纳钠单质的工业应用时,你发现工业上一般用钠单质去置换制备一些金属单质,你会去思考:用活泼金属去还原制备其它金属单质的方法是不是具备普遍性?相比使用其它资源提取的方法到底有什么好处,又有哪些局限性?...............当你把这些点进行挖掘和深入后,你对什么类型的资源,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提取,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优缺点,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些你挖掘出来的知识点,往往是很多比较刁钻的问题的答案,也是强化知识点之间联系的关键。
◆第三类:85分以上对于85分以上的同学,一方面需要进行主观题的题型和答题模板的梳理,另一方面需要降低客观题的失误率。具体如何操作呢?先说主观题,除了必要的针对题型和答题模板的整理归纳外,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赋分训练。
比如,“站在反应原理的角度解释XX”这类问题,往往一个小题2分,涉及两个角度,那么平时进行训练的时候,同学就可以尝试把这道题当做3分分别对应3个角度来做,然后结合标准答案进行答题角度的优化。
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当拿到一道类似的主观题时,同学就能很快想到有哪些角度是可以答的,这时候再结合题干信息,进行相应回答即可。又因为赋分训练时往往会进行更高分值的练习,所以实战时主观题的得分完整性就能得到尽可能的保证。这是主观题提分的核心策略。
另一方面,如何降低失误率呢?同学们总是认为,失误总是在所难免的,只能尽可能提醒自己,不要粗心,再认真一些。这就是一个思维误区。如果给同学们足够长的时间去完成一套卷子,同学们的卷面上一定不会出现非知识性的错误。
但是为什么考场上这样的失误往往就不能避免呢?答案非常直观,其实失误率的来源是解题的效率不够高。如果你平时对练习的解题速度有尽可能高的要求,那么你的解题速度就足够适应考试的要求,这时你的非知识性失误率就大大降低了。
所以,解决这类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增加平时训练的强度,即在对不同题型(比如选择题)进行训练的时候,进行限时训练。
比如,如果你平均做一道选择题的时间是5分钟,那么你就可以要求自己,限时40分钟认真完成10道题。一开始可能你会无法完成,但这样的训练长期做,你对强度的适应性会越来越高,同时你也会越来越适应考场紧张的做题状态,失误率自然逐渐降低了。



◆◆◆
高中化学学习的常见误区化学的学习,到底要不要背书记忆呢?
要,但是必须在完整的,体系化的框架下进行记忆积累,并且不断的强化知识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才行。这个积累的过程,同时对同学做笔记归纳整理的习惯有一定的要求。化学学习,刷不刷题呢?
刷,但是在没有搭建完整的体系化知识框架前,刷题的功效甚微。什么样的题刷起来才是提分最快的呢?
主观题。客观题原则上说只需要进行强度训练。



◆◆◆
高中化学学习的综合认识知识积累阶段(高一,高二)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打牢根基,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首先通过对笔记、知识点的整理搭建好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在这个基础下,不断填充知识点,并持续进行梳理和知识点之间联系的强化。当一个板块的知识点填充完毕后,可以进行一定量的训练,检验和巩固掌握情况。复习强化阶段(高二末期,高三)
这一阶段,体系化的完整知识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毕,需要开始进行对题型的系统归纳,梳理答题思路、角度,整理标准化的答题模板(这里强调,模板不是生搬硬套,是指引你进行标准化思考用的),最后不断进行强度的训练,提速,降低失误率。
高中化学知识点分散,内容繁杂,但考题考察非常全面,往往在一道题目中就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化学的知识点铺开来无穷无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知识体系框架抓住化学知识的骨架脉络,将各个主要知识点联系起来,认清本质,学会举一反三。
这决定了一套全面、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在化学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你的基础有多牢,你的分数就有多高。所以无论对于哪一个层次的同学来说,构建体系化的知识框架都是首要任务,但这也是花费最多时间、最多精力、最需要耐心的部分,以至于很多同学急于求成、半途而废。
然而学习化学没有捷径,只有通过量变的积累才能收获质变的飞跃。实际上,前期基础工作的铺垫提高了后期刷题和总结的效率、为你节省了更多的时间,使得你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巩固自己薄弱的科目,是真正意义上的先苦后甜。最后,天道酬勤,越努力,越幸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