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清华北大很难吗

我认识一个在招生办工作的朋友,他每年都能看到许多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的材料,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这样的天之骄子。见的多了,他经常对我感叹:「能进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天生的。对他们来说,考上清华北大大概率是注定的。」这句话的残酷之处在于,从他所能观察总结的现象来说,大部分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都是「天赋异禀,基因好」;更残酷之处在于,那些凭学习考不上但能凭借其他本事进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只能说「中了卵巢彩票」。
因为工作的原因,他还去过不少清华、北大学子的家中。
这些人的家庭既有大富大贵的,也有一贫如洗的,当然绝大多数都是工薪或中产阶层。无论是哪种,父母讲起自己的孩子,都是「他从小学习就比较好,我们很少操心」。
他去过的一户人家,父母都是收废品的,可孩子硬生生就是从一个偏僻的小乡镇考进了市里的中学,并从此一路开挂进了清华。
家庭条件那么差,父母也没文化,但他的成绩就是好。
虽然现在名牌大学里的贫寒学生越来越少,但在他看来,并非贫寒家庭的孩子天赋都不好,只能说好的家庭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让本就天赋好的孩子更能发挥所长,也就更容易脱颖而出。
就像一块好料,好的打磨能让其成为美玉,但如果深埋尘土、无人问津,时间长了看起来也就是块普通石头了。
他的看法让我很不爽,毕竟就我所知,大部分即使天赋很好的学生,要想进清华、北大也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要非常勤奋才能做到。
我刚说出自己的想法,他就冷冷地反问了我一句:
「你难道不觉得,能长时间地保持勤奋状态且能学进去,这本身也是一种天赋吗?」
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一个人——雷军。
小米上市后,估值近700亿美元。
于是有很多人出来分析他为什么能成功,说来说去关键词都是勤奋。比如6×24小时工作制,经常不眠不休,等等。
所有这类鸡汤,都解释不了一个根本问题:勤奋的人很多,搞996的公司也很多,但不仅做不到雷军或小米的成就,甚至根本达不到自己的预期。
再来看看雷军。
雷军于1969年出生,1987年考入武汉大学,用两年时间修完学分,是系里20年来《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拿到满分的两个学生之一;大学期间和别人合写了一个加密程序,在大三的时候就成了那个年代的「万元户」;毕业后觉得市面上关于程序的书水平太低,于是写了一本《深入DOS编程》,成了畅销书;23岁加入金山软件公司,29岁成了金山公司总经理,并被武汉大学聘为名誉教授,给武汉大学捐了几十万元,这个金额在90年代末可以买下北京的一栋楼。
2000年,雷军拿出50万创办了卓越网,2004年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亚马逊,然后几乎是力挽狂澜地将几近破产的金山拯救回来,直到2007年金山上市,他身家过亿,功成身退,做起了天使投资人。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2010年,41岁的雷军创立了小米,一年后小米手机横空出世,当年销售过百万台,第三年接近2000万台;8年后,小米上市,上市时估值539亿美元……
雷军虽然不是清华、北大的学生,但如果这样的人不叫天才,我不知道什么叫作天才。想想你读大学时在干什么,29岁的时候能干什么,承认他天赋高很难吗?说实话,大家如果老老实实去看雷军的经历,就会发现他在学习考试、数学推理、计算编程、领导团队、战略思考、市场嗅觉甚至个人魅力上都有太多的优秀特质。
之所以老是拿「勤奋」来说事儿,是因为你很容易就能看到「勤奋」,也很容易就能「模仿」。别人学习10个小时,你学习12个小时;别人加班到12点,你加班到凌晨3点。
然后,就可以了吗?
我就想问一句,大家高中时都没有过面对学霸碾压,再怎么努力都望尘莫及的绝望吗?
如果从雷军这样的人身上,只能学到一个轻描淡写的「勤奋」的话,不好意思,从铁杵磨成针的故事里我能学到一打。做出勤奋的样子很容易,难的是一直保持全身心投入。
所有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低的人,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一到要做事的时候,就会感觉全世界的风吹草动都是诱惑。
当你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勤奋都只是在耗费时间,成效低下,并且你也会觉得疲惫不堪。勤奋能决定的只是下限,真正决定人与人差距上限的,是你能否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全神贯注。
这才是那些优秀的人身上真正拥有的特质。他们在集中注意力学习和工作的时候,几乎可以忽略全世界,保持全身心投入,高度集中注意力。
更可怕的是,只要需要,他们往往可以一天十多个小时持续这样,经年累月,从不懈怠。这才是隐藏在勤奋表象背后的真正特质,一种更本原的能力——专注。
当我查阅雷军早年经历的时候,发现中学时期的他非常喜欢下围棋,还拿过学校的围棋冠军,而围棋本就是一个需要高度专注的脑力运动。
进入大学后,雷军坚持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学习,晚上11点之后才睡觉,仅用两年时间就修完了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全部课程。这里面难的不是在自习室里每天待10多个小时,而是一整天里都要真正集中注意力,消化吸收学习的知识。很难想象,在那两年里,雷军是怎样日复一日地保持着高强度学习的,何况是在号称「玩在武大」的著名校园里,这需要抗拒多大的外在诱惑!
雷军在设计BITLOK加密软件的时候,更是把这种专注发挥到了极致。每天足不出户,只用了两周的时间,就完成了加密软件的所有编码、测试、界面设计以及说明书的工作。
我记得当年看史玉柱的传记时,里面提到他在赚取第一桶金的时候,也是一头扎进深圳大学学生公寓里,除了一星期下一次楼买方便面,他在计算机前待了整整150个日日夜夜,写出了曾风靡全国的一款文字处理软件。
当我们穿过这些大佬的巨大财富,穿过他们的成功人生,穿过他们的传奇经历,回到最初的源头,才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他们一开始就已经具备了日后成功的关键特质。
10个小时的勤奋,也比不上一个小时的专注。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相对于勤奋之类的东西,专注更像是一种天赋,一种自发行为。
我前面提到的那些学霸,则几乎从小学起就总是比同龄人注意力更集中,更能够抗拒外部诱惑,从而能更长时间地保持高效率学习。
现代神经科学研究发现,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谢邀
今天和室友在外面吃饭的时候正好聊到了相关的内容
我们都是清华本科现在都在芝加哥大学读PhD
唯一的不同是我是竞赛保送的他是高考考上的

就针对问题描述里的“为什么有人努力了三年考不上?”
“为什么有人\u0026#39;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状态坚持了几年却还是落榜?“
稍微回答一下吧尽量不跑题

我是湖北考生不过是因为竞赛全国金牌直接保送的没有参加高考
所在的中学也算不上超级中学了每年清北高考加保送的一般最多也就十来个
大概全校前十名比较有希望上清北
我属于那种”爱玩“的代表
曾经翘课去打篮球被老师捉到过上课玩手机被老师没收过
每天都会听歌聊天周末看电影打游戏甚至还“早恋”了
高中的生活算是过得比较滋润没有挑灯夜战过
每天的睡眠很充足娱乐活动也很丰富
后来由于准备竞赛的原因学完高考的内容就直接停课了
不过参加的几次为数不多的的大考也经常能进年级前十
所以就算不是竞赛保送的话高考可能也是有希望的

因为觉得老师上课讲得有点慢所以很少听课
上课的时候一般就自己看看教材和辅导书
感觉自己看比听老师讲的速度要快涉及面要广
然后自习的时间就做完作业然后做做习题
在教室之外的时间基本都不会准备高考的内容
住了一段时间学校因为觉得宿舍同学睡太晚影响自己休息
就走读了回家一般看看竞赛相关的书就睡了
总的来说高考内容上投入的时间并不多
但是成绩应该算是还可以
个人觉得其实把需要掌握的内容看懂
把该做的作业做完偶尔做做课外习题就足够了
完全没必要挑灯夜战什么的
因为睡眠比较充足白天也很少打瞌睡
自己是觉得晚上熬夜学习第二天困得效率低下
是完全不划算的

我室友是北京考生当时也并非北京的超级中学
不过由于是北京学校的原因嘛
一年还是会有几十个清北
(在此不讨论高考地域的问题只是客观陈述事实
因为我觉得凭他的努力和聪明在哪个省都是妥妥的清北)
他属于那种“勤奋”的学生
他自己说自己高中的时候每天只睡六小时
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大量刷题
是题海战术的信奉者
这样一如既往地坚持了三年
然后并没有什么悬念地考上了清华

我很惊讶竟然真的会有这样毅力超群的同学
他也惊讶高中竟然真的有我这样的大浪比

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让我印象很深
他真的是那种晚上宿舍熄灯之后
会搬着桌子去楼道里借着灯光学习的人
一次考试之后老师讲述了他的动人事迹
结果很多同学纷纷效仿也搬着桌子去那里学习
一开始每天都有很多人去
他一度觉得人有些多并且颇为苦恼
不过随着时间慢慢推移很多人就坚持不下去了
一个月之后基本上就剩他一个人了
偶尔会有一两个人去不过一般坚持不了多久
就掏出手机看电影什么的

他是这样评价他们的
先不说坚不坚持得下去
很多人在那里的时候只是表面上在那里很认真的学习
然而学习的时候根本不怎么思考
只是机械地填充时间好像学习的时间很长自己也很刻苦
到最后只是感动了自己学习并没有什么进步
我每天都有自己的目标每次学习都要求自己进步一点
所以每次学习的时候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和我室友可能都会说“不难”
我可能是所谓的easy模式我室友可能是所谓的hard模式

我的例子也许可以回应“为什么有人努力了三年考不上?”
你所谓的“努力”真的是“努力”吗?它们真的是必要的吗?
努力也要努得有方向有效率
我并不是提倡大家上课都不听讲自己看自己的书
只是想说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我很清楚自己无法坚持那种埋头苦读挑灯夜战的模式
如果晚上睡得太晚睡眠不充足白天会没有精神
所以我每天都按时睡觉从来不熬夜然后保证第二天不会犯困
我也知道自己听课的效率不高就调整自己的听课方式
上课看那一讲相关的教材和教辅偶尔听一听老师的重点
这样对于我是最有效率的也是收益最大的方式
我发现自己做了笔记之后自己也懒得看
那就干脆不做笔记不画重点不浪费时间整理归纳什么的
把时间用在作业和习题上这样每天回家之后都不需要额外的学习时间
我明白自己需要音乐电影游戏这些来调剂那么合理地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
不要因为娱乐而产生太大的负罪感不要因为别人学习时间长而给自己压力
坚持自己的学习模式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玩

我室友的例子大概可以回应“为什么有人\u0026#39;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状态坚持了几年却还是落榜?“
你“这样的状态”真的是在学习吗?有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是不是听讲的时候心思早已经飞出了教室?
晚上熬夜学习的时候真的很认真很高效地在学习吗?
学习的时候有没有把问题真正弄懂?有没有思考题目要怎么做?
你有没有明确清晰的目标每天在学习上要有怎样的进步和收获?
你是不是坚持了一会就发现还是看电影舒服呢?

所以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说不难是因为像我一样你甚至不需要在课外额外花时间
一回家就睡觉每天睡眠都很充足最后大概也能考上清华
或者像我室友一样认认真真地刷题根本不会担心考不上清华
说难是因为这其中涉及到太多的东西无法完全概括
比如你有没有集中精力心思不开小差的能力?
你有没有把知识融会贯通知道每个题要考什么的能力?
你有没有大胆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意识?
你有没有每天都要求自己学是真正的学到东西了的习惯?
还有太多太多

其实主要是想反对一下很多人对“努力”的定义
很多人觉得每天学到很晚学习时间很长就是努力
其实并不是这样
【考上清华北大很难吗】见过太多的同学晚上学到十一二点白天靠咖啡强打精神
然后学习效果并不好这根本不是努力
一个小学公式总量=效率X时间
很多人只想着如何尽可能的延长时间根本无视效率
所以很可能困到上课睡着或者困到完全没有思路
因为延长时间其实是最简单的所以这恰恰是一种偷懒的做法
恰恰是最不努力的做法
A每天只学七八个小时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
但是这七八个小时每个小时他的效率都是90
那么他一天能积累630或者720的知识
B每天学习十四个小时挑灯夜战狂喝咖啡
但是这十四个小时每个小时他的效率只有3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