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聪明的人( 三 )


Z:“很多目标要达成,是深厚的积累加上黑天鹅的降临。能力扎实的提高和勤奋的耕耘都是提高黑天鹅飞到你身上的几率。归根到底,“problemsolving”这样的聪明物仕只是工具,在你最本源的目标和理想上,你需要的反而是又傻又笨的坚持。”
HH说道:“所以,聪明在我眼里就是投机取巧的代名词。所谓小聪明大智慧。在小聪明的眼里,智慧略显愚钝。”
ML补充道:“许多「聪明人」的问题,是往往只看短期而忽视长期,只看看得到的、立竿见影的收益,而忽视不可直接衡量的、长期积累的收益。聪明有不同的境界。表面的聪明,内在的聪明,长远的聪明,都不一样。”
CYJ:“是啊,所以说,’聪明’比较简单,只要做符合世人’聪明’标准的事情就好了,而’智慧’则是把事情当做人生的一部分来做。”一生沿着自己的轨迹慢慢改进。
J:“所以,到底什么是聪明的人呢,聪明对于我们而言,真的有意义么?”
众人又一次陷入沉没之中。
……
“隔壁桌在谈论什么呢,那么激烈?”
“我听到他们说“选择以最便捷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选择做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事情”、、“这种事情得自己经历了才知道”、“这种问题其实没有什么意义的”之类的”
“哦,那应该是在聊人生有什么意义吧”
希望有所帮助。LonelyPlanet(LonelyPlanet).
2014年5月11日

■我来说一说,如何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变得聪明吧,这是一篇有理论支撑及实用步骤的答案。
在本文中,“聪明”具体是指,在某些方面有天赋、有才华,比如写作、绘画、学习、下棋,诸如此类。
我们往往认为,作家是一个靠天赋吃饭的存在。我们看到那些文笔流畅、表达动人的作者,惊叹之余,常觉望尘莫及。

01
我很喜欢和菜头,钦佩他能够把生活中的任何琐碎日常,都描摹得平实却优美。
有次在他文章下面看到一条留言:
@F-Bai:佩服你,从一点文字能扩展开。曾经,我也有这种能力,那是高中时,信手拈来,才华横溢。然而,现在,我只是个开始发福的中年妇女。
@和菜头回复:这不是才华,而是训练而成的能力。

喔,当时我立刻截图了,作为对自己的激励。
虽然迄今为止,没在自己身上看到什么天分和才华,但是我所叹服的,我以为拥有这种“天分和才华”的作者,都这么说了,那么我大概也是有希望的吧。

02
对很多做不好的事情,比如数学、英语、物理的学习,比如绘画、阅读、写作等志趣爱好。
我们常常给自己下定义:我没有天分,我不够聪明。
我们更是常发现,有些人花的时间比我们少,却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对于自己生来带有的「智商」、「基因」、「天赋」一类的东西,一旦去否定它,就从源头上,切断了相信自己能做好的可能性。
“学不来的,人家有天赋。”

之前有人问我,冷冷,你那些方法,会不会是因为你是聪明人,所以才有用。而对像我一样的,很普通甚至笨拙的人,实际上没啥帮助呢?
暂且不管「我到底是不是聪明人」,但我所表现出来的,在学习方面、写文章方面,以及一切方面的聪明,无论有无「天分」、「智商」的加成,正确的方法给予的帮助,一定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

正是因为我用了这些方法,所以我才“聪明”。或者更准确一点,起码比我原先的水平,更“聪明”。
也就是说,即使按你现在的表现,把自己定义为“笨”、“学不会”、“做不好”。

但是,正确的方法,以及按照方法进行的练习,会让你得到,和菜头所说的“训练而成的能力”,你会变聪明的。

03
说到这里,好像还都是我个人的经验之谈,并妄图借助我喜欢的作者之口,加以佐证。
事实上,在最近二十年里,关于「智商」到底是受先天因素还是后天环境影响?研究者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转变:从一开始认为答案是“两者皆有,但大部分还是遗传”,到现在认为“两者皆有,但大部分是环境”。(威廉厄姆《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嗯,此处需要引入一个重大的发现,叫做“弗林效应”(或称“福林现象”)。

从1932年到1978年间,整个美国,人们的IQ分数,有非常大的变动,从100,到接近115,逐步增长。
“福林现象”由詹姆士·福林所描述,是环境对智能有很大影响的强有力证明。(《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因为,总的基因库的变动是非常缓慢的,所以无法将整个国家IQ的这一增长归结于遗传。

需要解释一下,环境是什么?
是,你的练习,你后天所接受的练习的内容、练习的质量、练习的积累量。

当然,基因也是具有重要影响的,福林和同事比尔·狄更斯提出的另一个设想是:基因的作用,是使人更可能探寻某个特定的环境。
比如说,如果你个子生来就比较高,然后你会更愿意去打篮球。经过不断的练习,你的篮球技术很好。但是请注意,是后天环境,是“练习”,让你篮球打得好;而不是因为你个子高,不是因为你的基因、天赋或者智商。

04
说了这么多,是要让你知道,“智能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提高智能。”(《为什么》)
想学好某件事物,做好某项工作,提高智能的方式,就是练习和努力。

我们习以为常的想法是:聪明的人,不需要怎么学习也可以学好。如果我需要很努力学习,才能得到好成绩,那就说明我不聪明。
错。
就像是我曾说的,有的人比你学得快、记得快,天赋之外,更可能是因为已经有了很多知识储备,所以能更快速地发现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有时候一个人反应极其迅速,是因为有了大量练习,熟能生巧,以至于脱口而出。

这类人,他们看起来很聪明,极其聪明,而这些聪明,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练习」、「努力」,是「训练而成的能力」。

05
但是,我们平时做的练习也不少啊,学英语学了那么多年,写作文写了那么多年,说话说了那么多年,看看自己还是笨拙得不行,没取得什么成绩。
《刻意练习》这本书给出了答案,它将那些低效的练习,定义为“天真的练习”,亦即只是简单地重复做某件事。比如一说学英语,就闷头背单词。

刻意练习,才是真正能够提升能力、让你变聪明的方式。刻意练习有4个特点:
1\u0026gt;目标要明确。
如果你看一本书,你学一个科目,你要知道你的目的是什么,回答哪些问题,记住哪些东西?达到什么最终效果?
否则,你很容易照单全收,觉得什么信息都不容错过。
2\u0026gt;做事时需要极其专注。
3\u0026gt;需要及时看到反馈,并进行调整。比如用考试,来发现自己哪里做得不足。
用冷冷的话来说,就是,比输入更重要的,是输出。用输出,来引导如何输入。“输出”就是考试、写作、闭卷回忆等等。
或者,让老师、专家,来指出你的不足,给予你有效的建议。

4\u0026gt;走出舒适区。想一想吧,是不是需要让肌肉酸痛,才能真正让其成长。如果一直在你的舒适区里练习,你的水平只能得到维持。
当你觉得吃力、觉得有点应付不了的时刻,才是你真正提升的时刻。

06
是。
练习,尤其是高效的刻意练习,可以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但需要承认的一个事实是,有些人确实拥有更高的天资。天资与练习哪个更重要?天资不如人,还有无努力的必要?
这些无法量化、很难证实的事情,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永远,都只能在自己可以掌控的地方,做改善和努力。

现在,我让你知道了,练习是可以让你变得更聪明的。并且告诉了你,正确的刻意练习的特点。
去做一个比原来聪明、比原来有天分有才华的人吧。



日剧《胜者即是正义》才能这种东西,本来就是该靠自己挖掘创造的。
这不是才华,而是训练而成的能力。

感谢阅读。
码字不易,费时费心,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还请花1秒钟点个赞。:)
答主:高冷冷(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丨55万关注)。我有20个万赞干货答案,我的学习类和心理学类干货,获得了130万赞同+310万收藏,在总排名第四,学习型答主排名第一。
小小声告诉你,我的公众号“高冷冷”更值得关注,我给所有(300篇)干货做了便于查找的目录(在菜单栏“隔夜面包”),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数十万人在这里得到了真正的改变。——我的读者总说要把我藏起来,就是不愿意给我点在看。我好气0.0,只能自己给自己打广告啦。见谅。

■以前在微软工作的时候,一位同事说,在微软,人们最怕的是两个评价:一个是懒惰,一个是愚蠢。
我觉得这两者,是有很大关联的。反正我见到过觉得超级聪明的人,往往也很勤奋。这体现在两个方面:勤于动脑、勤于动手。勤于动脑意味着不会轻易相信既有的说法,而是尝试去探索事物背后的原理,勤于动手意味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用古人的话说就是”知行合一“。
有位朋友,曾经在四大的财务咨询部门,每天忙得要死,跳槽的理由却是”这个环境让自己变懒了“。因为每天做各种重复的事情,都懒得动脑了,所以跑掉了。
反过来,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喜欢动脑...例如上很多答案,用小学语文的知识分析一下逻辑,大概也就会发现问题所在,但人们只是凭感觉而已。大多数人也并不喜欢动手..例如顺手搜索引擎就能查证的,还是...
顺便说一下要变得非常聪明,有时还要能够接受自己在别人眼里就是个傻逼。因为要质疑现有的各种结论,要去学习东西和动手实践,难免会踩进这样那样的坑里。有些看上去天资不错的聪明人后来进步很小,原因就是他们已经习惯了被认为是”聪明“。反而是周鸿祎这样说自己”很二“的人,头脑容易进步很快。
排除掉个别的情况,整体来说,我觉得聪明是给勤奋的奖励品,而不是天赋。
曾经有同事讨论”为什么杂草长得快,很难除去”。然后有人说“因为我们把长得快、难去除的草叫做杂草”。很多时候人们所谓的“天赋”,也就是这种:我们把自己“搞不懂如何提升的”,称之为天赋。鬼才知道是真是假!
变得更聪明,以及和聪明有热情的人共事,是人生的乐事。你值得拥有!

■想成为工作中的聪明人,却发现努力了没有效果,依旧在平庸中徘徊。这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做到用「创意工作」替代「日常工作」,且没有实现自我品牌营销。
我认识的大部分人都是勤奋而认真的。他们之中有的人是学生时代的佼佼者;有的虽然没有名校背景,却有一颗上进的心。为了「给自己充电」,他们买了许多职场必读、成功法则,参加各种培训,看到有考证的信息就积极地去报名。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取得进步,迫切地希望早日走上人生巅峰。但是,其中能够真正被称为「工作强人」的却寥寥无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管看了多少励志好书,听了多少振奋人心的讲座,尽管当时活力满满热血沸腾,但随着夜幕降临沉沉入睡,第二天醒来又回到了原点。
为什么从明天开始打算改变自己的激情,真正到了明天却寥寥无几了呢?
原因有两个——一是不知道方法,二是没有做出改变的时间。
这些职场励志书籍与讲座,通常都在很大篇幅地讲成功人士的奋斗过程。曾经多么艰苦,现在多么辉煌。最后告诉你,「相信自己的梦想,你也有可能成功哦」。
你看完很激动,但是很遗憾,别人的成功是很难复制的。就算你知道了他的成功史,你也无法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有同样的机遇,无法遇到他遇到的那些生命中的贵人。他的故事终究是他的故事,而你一觉醒来还是曾经的那个你。
你必须去上班,开始日复一日地、像以前一样地工作。你很忙,忙得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也没有时间做出新的努力。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通过「只是努力」得到的。
注意,我说的不是努力不重要,而是只有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本文将从两方面阐述,告诉你除了努力还能通过做什么成为工作强者。
一、以「创意工作」代替「日常工作」



事实上,任何性质的工作都可以被归类为以下两种——创意工作与日常工作。
在工作过程中,成果与评价是正反馈关系。先说日常工作,若你只是日复一日地完成重复机械劳动,你完成得很好,遵守期限且很少出错。许多年过去了,你依然在做重复的日常工作。然而,若你有幸得到一次创意工作,并且超出预期地完成了它并得到了好评,上级就会更加乐意把下一次「创意工作」交给你,你也会因此得到更多的创意工作。
聪明的人取得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聪明,而是他们会观察那些比自己更早取得优秀成果的人,并学到了这些人的特征。而被夸赞是「思维活跃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参与的工作是「富有创意的」,需要他们转换思维,因此就显得思维活跃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