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稍微不舒服又懒得去看病的时候,你会咋办( 二 )



■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瞬间,我其实想到的就是我自己了。我不会因为很懒不去看病,我只是真的很讨厌吃药、真的很讨厌看医生,也真的真的很不想生病。可真的不去看病有用吗?



从在家一直到现在自己独居生活,我越来越害怕生病。因为每当生病的时候,总是自己一个人难受,没有家人在旁边默默照顾你。事实上呢,我不是体质很好的人,虽然没有什么大病,但小病真的一直伴随着我。我想,可能是这些细菌找不到合适的寄主,所以一直找上我吧。
其实每次生病的时候,我都会这么安慰自己,可能是自己这几天没休息好,这几天的饮食不规律,这几天太累,所以才会生病,扛一扛不就好了。毕竟,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知道,哈哈哈?但其实真的知道吗?我也不知道。
但总归还是有扛不住的时候,那时候真的由不得我不去看病了,但其实自己在心里是真的很反感去看病,哪怕真的是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就有那种精神上不舒服的感觉吧。

而恰好也是因为这次疫情吧,我再次生病了。而那个时候又恰好是封闭式管理,能怎么办?出去外面看病说不定就被人拉去核酸检测了。也不知道怎么就突然想到了网上看病了哈哈哈。也是在那个时候才发现,线上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专业的医生搞起了线上诊断,大大小小的病其实都可以通过线上和医生的交流得到解决方法,而且效率也快。(了解到的线上问诊平台有京东健康、好大夫在线、如医医生、百度医生、春雨医生、丁香园。)



可以说,我并没有因为上面这些问题而烦恼。但我真的已经开始喜欢上线上问诊了,因为我可以不用面对面和医院交流我自己的病状,而是可以通过网络交流,跟他们说明我的状况。
如果你真的身体感到不舒服了,又懒得出去看病,其实你可以通过线上门诊,询问解决方法,可能耽误的时间也就刷一条抖音的时间。
至于平时有什么缓解或保养的技巧或窍门吗?我把我妈发给我的消息截图给你看看,说不定可以给你一些帮助!


【身体稍微不舒服又懒得去看病的时候,你会咋办】


■完全可以理解,如果能够自己找到方法治愈,是不会去“劳烦”医生的。
医院那种冷清的氛围,空气中弥漫着药品的气味,尖尖的针头不知道是多少孩子的噩梦。妈妈总是担心我,身体出现一点小状况就说:去医院看看吧,还是听医生的话。当然,我一直是拒绝的。



初中的时候,总是偏头痛,当时成绩又好,私以为天资聪慧,在学校活泼好动,老师称赞这个孩子就是聪明,没见他怎么学习,成绩还这么好。其实…哪里有学霸是玩出来的,学习效率再高,不学习也是0.我总是自己回到家偷着学,复习,预习。
当时喜欢只开台灯,强光太刺眼,头痛就开始了。尤其是左边,一开始洗把脸就精神,然后接着学一会。当时不让玩手机,我还想查查头痛怎么解决的,大概最好的方法应该就是睡觉了。
没有告诉妈妈,也没有和老师说,可能是因为怕他们知道我头疼的原因是因为过于努力了吧。现在想想真是太幼稚了。不想去看医生,自己想办法叭。于是,信息课上,特意去了最后一排。身边没有其他同学,完成所有任务自由活动的时候,同学们都在看剧,打4399。我去百度,青少年为什么会头疼。
没病也会百度出病来,这是真的。因为身体有一点状况就多疑,要是和其他的状况复合,就觉得自己得病无疑了。看百度觉得自己会不会有肿瘤??OMG!!



那个时候去搜索,总会跳转到一些页面。是一个会话框,然后出来一个医生。但是,太像广告了,点进去肯定中病毒。
要不说聪明呢,这种网站上的医生不可信,我去看学术论文。登录电子图书馆,各大医科大学研究生,教授的文章就出来了。当时正好有和我情况差不多的,主要研究的就是学习压力过大引起偏头痛。权重,下载发送到邮箱里,回家的时候打印了。
读完那篇论文我如释重负,瞬间轻松很多。就是灯光太亮,写字头埋的太深,熬夜加上压力过大,才产生的偏头痛。自己躺床上读《怪物大师》,开开心心然后睡觉,成绩也保持的不错。



大人,时代变了。现在不会再有人像我那样,生病查学术文献。现在很多平台都可以在线咨询医生,有各种病例可以比较。平时生活习惯好,多晒太阳多运动,生病这种事肯定拜拜。
要是有一点点不舒服,不想去看医生的话就从软件上问一问。身边如果有学医的亲戚或朋友可以咨询一下。不要强忍着,有问题及时和家里人说。
最后,祝大家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自我调节,不用去看病~
■2020就是网络的时代,许多当代青年每天投入在手机上的时间大量时间,大家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都习惯上网搜索。
小到挑选礼物,大到求医问药,今年的一场新冠疫情更是加速了线上医疗的发展。在家自我隔离期间,身体如果出现一些不适,不少人都倾向于在线寻医问诊,对健康的关注度也逐渐上升。
但网上的信息错综复杂,普通群众每天接受这些信息轰炸,缺少专业知识的加持就难以分辨信息的真假,自然会产生错误的认知和过分的紧张担忧,导致心理压力直线上升。
尤其是一些无良营销号和网络平台为博人眼球吸引注意,推送一些危言耸听的新闻报道,我印象很深的一个新闻就是“18岁少女怀孕生下一窝老鼠,竟是用了被老鼠咬过的卫生巾”。
在我看来可以轻蔑一笑,但对于年纪尚小或者经验知识不足的人来说,这样的不实推文却可以使得人忧心忡忡。前几年的莆田系虚假医疗广告事件还历历在目,慌不择路寻求一线生机的患者遇上了专业对口的骗子。
1.靠谱的网络搜索引擎在这个时代便是大众所需。
我的一位中年病人在年前体检查出了高血压,但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及时复诊,我建议他在网上搜索高血压的健康管理,等到疫情缓解再来医院挂号面诊。他做的很好,规律服用降压药物,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戒烟戒酒,少盐少糖,规律作息,来医院时血压控制良好,检查也没有发现并发症。
他说在家期间他搜索了高血压的相关信息,每天都监测血压变化,也了解了高血压的发病原理和损害机制,深刻理解了为什么要控制血压,现在他特别愿意积极配合和医生一起管理健康。
搜索引擎在这里起了很好的正向引导作用。
2.如何去科学正确的使用搜索引擎,如何在网络中甄别正确和适用的信息呢?
例如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头痛,如果直接搜索头痛会出现什么呢
相关搜索是这样的:



乍一看是不是无从下手,甚至被左下角早期脑瘤吓到,其实在医院挂号面诊时,医生会询问患者一系列的问题,比如:
头痛发生的具体部位头痛的程度,性质头痛的发生时间,有无规律,持续时间加重缓解因素根据得到完整信息,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诊断。一些互联网搜索产品有了不错的尝试。例如在使用夸克搜索的ai问诊功能时,就很好得模拟了这个流程,根据症状输入,输出疾病概率的判断,同时给予患者就医建议。帮助患者在信息的茫茫大海中,得到准确且靠谱的帮助。



再比如生活中难免的磕磕碰碰,家里有人骨折了,在送医之前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到了医院之后一般做什么,对于很大一部分人来说这是一片盲区。再结合了AI功能后的检索工具上来看,结果是这样的,智能化过滤医疗广告,提供一键直达。



夸克医疗搜索与有来医生、三九健康、寻医问药、民福康等多个专业医疗平台合作,精选由专业医生提供的高质量回答,针对提问者具体病症问题,提供一问一答的精准内容。
3.Ai医疗能否完全取代医生。
AI虽然目前发展很迅猛,但AI医疗并不是万能的,医学上的望闻问切和西医的视触扣听,ai问诊无法全面做到,但它能给出很好的就医建议,最终目标是使得患者受益。
同时,专业医生在线的问诊模式,如今越来越便捷,通过互联网就诊,大大缓解了看病难。比如夸克联合阿里健康医鹿推出的在线问诊功能,由6万名专业医生提供7*24小时实时在线的极速问诊服务,囊括全国各个领域的权威专家,几乎覆盖主流三甲医院的所有科室,以及免疫规划中心等一些特色科室。
健康无小事,每一个身体的讯号都应该被重视,一起努力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身体不舒服了很多人在去医院之前都会选择掏出手机去搜索一下,但是通过常用的搜索引擎和互联网医疗平台搜索疾病靠不靠谱,是不是有坑,毛大夫突发奇想想测试一下。于是有了这篇回答。这篇回答一共五千多字,毛大夫写了3个小时,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小小的参考。这篇也是毛大夫正在策划、即将上线的「互联网医疗观察」专栏的一部分,欢迎有兴趣的各位关注一下。)
身体不舒服了,最佳的选择自然是去医院就医。不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尤其是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忙碌白领,最佳选择往往却比不上「最快捷的选择」,因为去医院(特别是去大城市的大三甲们)的时间成本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很多人来说往往意味着一整天甚至更长的时间都要搭进去。所以不管医生们喜不喜欢,现实中大部分人遇到身体不适的第一反应还是上网搜索一下或者问亲戚朋友中的医生。
问人就不必多说,无论对于我自己还是对于各位医护同行们都应该是家常便饭了。除了家里人以外,有时候还会遇到各种八竿子打不着、八百年不联系你的「亲戚朋友」……
不过,暂且不论这种行为对各位医生们个人生活的打扰,很多人即使站在需要看病的一方也是不太情愿的。毕竟找人帮忙就要欠人情,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遇到一些繁忙的医生朋友可能不仅不能得到及时的回复还会招人厌烦。
另一方面,这又不是一个问人能解决的问题。不仅亲戚朋友中的医生或相关背景人士的水平参差不齐,不一定靠谱;此外,现代医学的分科十分详细,不同专业的医生虽然称不上绝对意义上的「隔行如隔山」,但其实也好不了太多。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找到疾病对口专科的医生倒还好,要是找一个水平不怎么样或者不怎么了解相关疾病的非对应专业医生,花了时间、欠了人情到头来还不一定有意义,甚至有可能反而会多走弯路。
所以,在真实的世界中,大部分人如果自己或家人有不适,第一时间做的事恐怕还是去网上搜一搜。
说到网上搜索疾病或症状,很多人都会想起当年的「魏则西事件」。商业化公司通过自己的产品盈利固然有自己的逻辑,但医疗搜索商业化对患者的就医安全和可靠性也的确存在现实的威胁。不过实话实说,即使发生了这样的事,也改变不了「搜索一下」是大部分人遇到疾病第一反应的现实,毕竟实在是太方便,又几乎没有成本。所以临床中遇到病人拿着百度或者其他平台上搜来的疾病相关内容的事来问医生对我来说也是家常便饭。
有些同行对于这样的事是极其反感的,总觉得是门外汉拿着一知半解或者乱七八糟的东西挑战自己的专业性。不过我觉得还好,毕竟医生也要与时俱进,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承受不了病人拿着网络搜索挑战的医生是没有生存空间的。此外,其实自己和身边的同行遇到不熟悉或者罕见的情况也会上网搜一搜,医生(特别是专科医生)也总会遇到自己知识的盲区,搜索一下的便利性毋庸置疑,所以搜索工具也毫无疑问是互联网医疗的第一入口。但入口归入口,关键还是用户是否对内容可靠性和是否是商业化广告具备辨别的能力。
既然如此,毛大夫今天索性花点时间做个小测试,看看各家搜索平台在「查询某一个症状」和「查询某一种疾病」这两个常见情景下的表现。
对于这两种场景,毛大夫分别挑了一种常见症状(右上腹痛)和一种常见疾病(胆囊炎)在几家不同的移动搜索平台上做测试。测试的平台包括Google、百度、搜狗、夸克、Bing五家常用的搜索引擎和丁香医生、好大夫在线两家知名度较高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测试的工具为一台iPhone,测试前清除了浏览器cookie和登录的个人账号,搜索语言均为中文,搜索入口均为平台的首页,以最大化模拟一个普通用户的搜索体验。这里也声明一下,测试的结果仅代表我测试当时的情况和个人的体验,不代表任何医院、组织或平台,也不代表任何就医建议,毛大夫也仅对自己个人的测试结果和个人观点负责任(求生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