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年入百万是一种啥体验( 二 )
关于车:
因为钱都准备花在房子上了,所以车就不着急了。也的确没钱着急。。。而且坦白说我觉得3系4系已经挺好了,我去年看车时候还研究凯美瑞呢。关于车牌我的确是想买车就能有车牌的,这个是个人原因就不展开说了。
关于工作:
本科毕业,非清北复交的一个还行的985,校招后没跳过槽。评论区有些刚毕业或者快毕业的小伙伴,我的建议是去个大厂,然后跟对领导就好好干。第一个领导很nice的话后面的路都会比较顺。然后部门最好是公司比较重要的业务部门,跟对项目后发展机会比较大。岗位薪资的话的确研发>产品>运营>其他,但这是整体而言。每个公司每个部门会有些区别,而且现金收入其实有一定天花板,主要还是靠年度表现搏股票期权啥的。股票这东西,公司发给你的时候是20W,可能过几年发到你手上就是七八十万了。。。真香
关于未来:
感觉自己工作还有上升的空间,就算买了房子后月供压力也不大,而且自己打算丁克,所以目前能看到的生活应该还算舒服。工作之后发现,在北京不养孩子其实真的压力小太多太多了。。。不操心户口学校学区房等等等,两个人怎么浪都行。之前听一个姐姐说想要丁克的话需要身边有丁克朋友或者有很好的爱好,否则很容易丁不住了。所以去年今年试图在找一些爱好,比如说乐高哈哈哈哈。去年年底开始疯狂喜欢乐高,霍格沃茨真的香。目前还看上好几款,但是出租屋里不好放了暂时没入,等买了房子再好好拼,次卧摆满乐高想想都美。
关于其他:
写回答一方面是给想了解的同学做个参考,另一方面也是记录给自己看的,明后年回头看现在的生活也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吧。不信的朋友也没办法,匿名又不获赞我图个啥。。。匿名是因为毕竟收入还是偏敏感的话题,还是不太希望生活中的同事朋友看到。另外很多人对吃遍中关村很感兴趣哈哈哈哈,找机会写个“中关村饮食图鉴”。
■亲身体验
1)还是屌丝,浩瀚的首都,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2)当然,相比普通人,你的物质生活基本能做到吃穿不愁,大部分日常消费可以做到不看价格标签。日常消费我指的是:下餐馆,逛超市买菜,日常出行,线上购物,大牌衣服(夸张的包和极品服饰除外)。
3)日常旅游可以比较奢侈出行,我指的是:公务舱飞机,一等座高铁(当然喜欢坐商务座也行),滴滴专车,豪华五星级酒店(哪怕都是五星,其实也分不同档的,有500元的当地xx五星级大酒店,也可能有5000元的五星级安曼酒店),出国旅游没有特别预算限制
4)话说回来,到了一个收入/消费水平后,你就有更多机会接触更高的收入/消费人群。年入百万,你会看到年入几百万的人怎么生活;年入几百万,你能看到财富自由的人怎么生活。所以追求是停不下来的,俞敏洪说过一句话:富人并不因为有钱了就天天快乐,人的快乐和不快乐是一样的,富人有富人的不快乐。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富人的快乐是我们想像不到的。
■年入百万,税后到手其实也就70多万。
除开少数几套房的人赢,一般都顶着1-3万不等的月供,如果是租房,三居室也差不多1.5万左右。一年在住房或还贷上的开支大概20万
剩下50万
年入百万总要跟风自己的朋友圈旅个游啥的
一年1-2次花费10万
日常消费不奢侈的话一年10-15万
子女教育10万辅导班独立或者给娃请保姆之类
剩下来20万至于有些人要买些奢侈品大牌一个包算1-2万其实也达不到奢侈品自由也得盘算着来
剩下的钱买买理财炒炒股买买保险
并没有特别宽裕
北京这个收入水平的人太多了码农金融行业
大部分人都没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依然觉得有一定的压力,房子是核心因素,如果家里有房无贷,那生活水平要提升很大一个档次。
【在北京年入百万是一种啥体验】本身税前收入到100的工作,工作强度未必大,不一定多少加班,但是工作压力一定不会小。
■在北京,其实基本属于尴尬期。。。
吃:
自己做的话超市自由,想买啥买啥不看价(盒马的波士顿龙虾-划掉-这个东西媳妇说我记错价钱了、阿拉斯加大螃蟹还是要思索一下的,不过真馋的时候买了也就买了),天天点餐的话,一个月万把块钱饭钱(不算外出请客),也能接受——就是月底算账时候觉得有点小贵,告诫自己下个月一定做饭一定做饭,但下个月往往还是点餐;
穿:
在家穿的衣服裤子破洞了才扔,要只是开线了,缝缝继续穿。外边穿的——优衣库、迪卡侬全价买,耐克、阿迪、艾斯普瑞买工厂店的打折货;
住:
想改善住房条件,可在可以预期的将来都改善不起;
行:
大北京圈,近处骑共享单车(方便),远处坐地铁(时间准确性有保障),只有特殊情况开车(所以会有专门的“遛车”活动,就是一礼拜没动车了,周末夜里开车三环路跑两圈去,所以我知道三环一圈大概五十公里,两圈基本上一百公里)。
外出旅行,没坐过商务、头等舱,一直经济舱,但是除了波西塔诺这种少数的神经病地方,正常情况下,酒店可以挑相对好的(起码房间不憋屈,窗外有风景)。吃的话,当地的大众餐馆,根据猫途鹰和大众点评一路吃过去就好了。人均千八百以内的,不用太考虑价格(当然,小众出奇贵的那种是不会去的。)
总结,为啥说“尴尬期”呢?就是除了出去玩吃住稍微更好一点(一年也就出去一、两次,对吧?),日常生活的话,其实年入百万能花的钱年入50万的时候就能花了,年入50万时候花不起的钱呢,年入百万还是花不起。
真正的区别可能是在“职业自我判定”上吧:
一路走过来,其实我觉得月薪个过万是个坎,代表“入门了,有发展空间了”;
月入两万是第二个坎,代表“见过了”,知道年入三五十的那些人在干吗——这时候往往会感觉,年入三五十万的那个活,只要有机会,好像我也行;
年入五十是个坎,代表“参与了”,有资格跟人家聊“怎么做”了,而不是只在下边负责试错“这么做行不?那么行不?”——这时候往往会感觉,年入百八十万那个活,只要有机会,好像我也行;
年入百万是个坎,代表“一起干”,有资格跟人家聊“做不做”了,而不是人家确定好了再告诉你“我们要干这个”,你负责给人家出“怎么做”的方案——这时候往往会感觉,年入两三百那个活,只要有机会,好像我也行!
个人经验到此为止,年入两三百的事儿,达到了再来补充……
■两口子税后过百,无娃。
衣,老婆是商场买,但是买不起大牌,基本贵的3000多。我是内衣裤袜子长裤等基本都是优衣库,衬衫和西服在优裁缝店做,西服一好的也在10000内,平日穿3000多的。鞋子nike之类一堆,好点的7000左右的皮鞋几双。
食,自己做加经常外面饭店,人均300以下随意,想吃就吃,以上的就吃的不多了很偶尔。
住,俩房贷加起来大概1万8,还有一套家里的小房子无房贷。
行,没车牌。通常地铁,想打车就打不含糊。
无娃不费钱,每年能攒个30多吧,买买理财啥的,出去玩一圈啥的。
要问啥感受?我理解题主应该是想以收入不高的视角看年薪百万的人的感受,因为我是短期内收入高速增长,因此我说下这方面的变化。
但是总体来讲没太突出的感觉。不是那种突然暴富的戏剧性效果。
吃喝终于自由。北京好吃的饭店多,人均200~300的已经可以作为我日常的午餐晚餐,有时候自己也会吃一份300的顶级鳗鱼饭犒劳累了一天的自己。
生活会舒适些,以前是9成坐地铁的,现在5成吧。也会知道有些东西的好坏明眼人一眼就懂,比如好的皮鞋好的手表好的西服,自己也会逐渐了解和买这些东西。
娱乐上没啥变化,还是看书游戏电影旅游。
还有就是,挣钱多很辛苦,承受的工作压力很大,休息日什么的有一半时间也在工作。
推荐阅读
- 为啥很多外地人在北京的地界混,却又歧视我北京人,这是啥心态
- 北京买车,可以在北京当地上广东的牌吗
- 北京小米总部门禁卡收费吗
- 马上毕业本科生,北京19W和苏州16W的工作,咋抉择?
- 北京八大胡同当年是咋样一番盛景是咋形成的
- 「北京有 6000 『中介业主』手里有 300 『间』房屋」的说法真实吗
- 北京最好的皮肤科医院是哪家
- 医疗水平和资源 上海和北京哪里更好
- 北京冬天骑电动车上下班靠谱吗
- 你们谁用过北京广信康伤疤恢复的药,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