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自己吗?说出这个真相真的有人会受不了吗

逻辑不通下一个▲■一切只是为了自己太绝对了吧。
如果都只是为了自己的话。那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还会有英雄、好人、奉献、捐赠、牺牲、帮助、爱情、亲情……

■我是比较认同这个观点的,只不过要改一下描述。
人们的行为背后,其当下在主观上(可能是下意识的)认为做这件事是对自己有利的。这种收益,可以分为心理收益和物质收益。
平我们在他人讨论的时候,说这个人做这件事情的好处,多数情况下是物质收益。
不过,人们有的行为却并不能表现出明显的物质驱动性。
就拿父母抚养子女来说吧。到付子女还未成年的时候,自己是完全没有能力养活自己的,所以父母需要在这个时候起到抚养的义务。
很明显,子女在还进入社会之前的这十多年期间,几乎没有办法给父母任何物质上的回报(不过父母会有心理收益)。
父母的这种抚养教育行为看似没有回报需求。但如果我们将时间拉长,等到几十年后看,子女是会报答父母的。
子女对父母的报答包括但不限于金钱上的支持,心理上的陪伴等。
于是从长远的角度上看,父母在前期自愿无条件养育子女,在将来是可以获得回报的。
还有那些做好事不留名,见义勇为之后就偷偷溜走的人。他们看似没有物质回报,但是实际上是能收获心理收益的。
物质上的收益是看得见的,所以更加会被大众认同,但是心理收益的界限却是复杂的。正是因为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大家才会下意识地忽视这种收益。
要去仔细想,对方做这件事到底爽在哪里,是一个很费脑子的事情,更多的情况下则是,外人根本不肯能想得出来。
A同学匿名资助山区孩子上大学,B教授甘坐冷板凳,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科研不问回报等,我们大多可以将其理解为直接从中这些行为中获得快落。
但如果是另一种形式,就不容易看出来收益在哪里了。
当下面对有着损自己利益的可能性的事情,却不作为,不发力改变,也是一种心理收益,只不过是下意识的。
这种情况简单的来讲,就是偷懒,无论是懒得思考其中坏处,还是懒得去付诸行动,都一样,只要因偷懒而节省下行动或者思考的力气,就可以说在当下在心理或体力上得到了偷懒的收益。因为他们在偷懒与不偷懒之间,更倾向于选择偷懒这么个省事儿的行为。
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会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我觉得对于部分父母来说,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他们能否从互联网,书籍,或者是与其他父母交谈中获取更好的教育方式?当然也是肯定的。
但是最后这些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有问题的父母,真的会去为了更好的教育子女而去抽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吗?
【人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自己吗?说出这个真相真的有人会受不了吗】我看未必,我有个亲戚,她知道自己心疼女儿,知道自己不应该随意打骂女儿,但是一到气头上就忍不住,然后打完还因为心疼,抱着女儿一起哭(实际上女儿只是在撒娇,想藉此多获取母亲的关注)。
这种操作就让我感到很迷=.=
退一步来讲,女儿养成了在不合适的时间段向自己撒娇的习惯,不也是自己教养的结果吗?后面也没看见她在带女儿的方式上有什么变化,反倒是女孩儿的爸爸,教孩子教得更好。
偷懒是人类的天性,科技发展成这样,手机,汽车,人工智能等等,这些东西的普及,不正是因为他们可以解放人类的劳动力吗?想要吃饭,点外卖就好,想要聊天,动动手指也行。懒还是有好处的,至少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不仅是体力上人类喜欢偷懒,脑力上也是一样,节约就是有利(可能是下意识的)。
那些把小病拖成大病的人,他们不知道自己身体不舒服了去看医生吗?当然知道,不过有的人觉得自己身体顶得住,觉得那是小问题,于是对于当下的他们来说,偷个懒忍一忍,是一个更好选择。
然后腰肌劳损拖成椎间盘突出以至于走不了路;肾结石拖成肾功能不可逆的衰竭俗称尿毒症等等,这两类病人我身边都有(他们不差去医院挂号的钱)。
当然,还会有那么一种情况,在自己当下可以遇见的未来中,无论自己怎么选,其物质收益和心理收益都为负,这时候选择损失相对没那么大的那条路,也可以认为是对自己有利的(亏的更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