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做啥,可在5年后受益匪浅( 二 )
年轻的时候人兴趣广泛,什么都想偿试,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蓦然回首,一事无成,空遗悔恨。
逐二兔者不得其一。从大学开始,实实在在钻研一个兴趣爱好,做到令自己满意欣慰的地步,对人对己都有交待,不枉年轻。
对英语感兴趣,就下狠功夫,把英语练到能无字幕看电影、大方与人交流的程度。学日语也一样,别拖拉两三年,五十音图记了又忘。
对历史感兴趣,把二十四史中最感兴趣的一部吃透,大部分的人物事件地点都能到信手拈来,与人谈古论今之时援引其中一二,不亦乐乎?
练吉他、美声、舞蹈、绘画的都是如此,实实在在地做出一点拿得出手的成绩了。人生会自信很多,丰满很多。
哪怕是死肥宅,把日本小电影的种类派别、历史演化、社会渊源分析清楚,有透彻的分析见解,这在肥宅中也是耀眼的一颗明星。
总之,无论做什么,用四五年时间实实在在做点亮眼的成绩出来。
■谢邀。我已经好久没看过了,的励志鸡汤你们看的多了,我来说些风格不一样的。其一是健康。朋友圈段子愚蠢,有个却写得不错,说是我们愿意花百万买房,几十万买车,几万买包,几千买手机,却不愿意为自己的健康花些钱。我始终觉得我们新一代与我们父辈不同之处,这第一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就注意自己的健康,更注重生命的质量,而不是老了才明白健康的意义。我常听有人说”小伙子能有什么事“,且不说小患可能拖成大疾,这种态度本身就是对自己身体的不负责任。我给人说,年轻时候得个小点的慢性病是好事,你夜里躺下盼着疾病离去,早上一睁眼却发现患处如故,体会一下这种疾病无法远离的痛苦,就能改改年轻人不知善待身体的毛病,在被疾病困扰时,也更能体会“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其二是赚钱,赚点“大钱”。这“大钱”不是百千万,只是要找个机会赚点钱,要比你平日里赚得多许多。年轻人有两个大敌:第一,长久的努力却没体会到回报的滋味。年轻人的趋利性最强,急着脱离父母,急着向世界证明自己的能力。都说念书好,可是念了这么多年书,懂了些道理,却换不来钱。谈能力,谈努力,谈自我提升,就如坐井观天,制造空中楼阁,结局不过是一次次热血沸腾和之后的失望。第二,是理想的幻影。年轻人最不缺对未来的展望,这是最好却也是最可悲的一点,给他的未来画一个大饼,就能吃好久。学习,工作,月薪不高,打鸡血,继续努力,迷茫疲惫,放弃,周而复始,动力一次比一次微弱。迷茫和贫穷本是年轻时候一定会经历的,但是有太多人被这两个被逐渐磨去了意志,打击了信心,放弃了理想,碌碌无为。每日望着那个饼却得不到,求助于前辈,前辈过来瞟一眼说:你还不够努力。人前行是需要动力的,空言努力毫无意义,只有你让自己先咬一口饼,知道它的美味,便能给予一种强大的前行动力,比多少名言警句都管用。所谓成功是成功之母,就是这样。那就说说挣钱的事。为什么说是挣“大钱”,因为小钱不足以让你的眼光变高。大学兼职,打打零工挣来的钱,只能供你生活稍宽裕,顶多算是生活的点缀,毕业后每月工资,年底奖金,也只是刚刚维持你的生活,还不够启发你。我大学四年给人做设计,每半年挣个三四千,比做家教发传单有意思,也挣得多一些,也不过是一些零花钱,买买衣服就没了。赚点大钱好处一是,赚的钱超过平日消费水平,能买点平日里买不了的东西,顾及到你平日里顾忌不到的事与人,便知道有钱是什么感觉,才能更为未来考虑。毕业后老妈给我10万本金炒股,恰逢股市疯长,又选中了领涨股,两月获利50%,5万块。我给自己和女朋友换了手机,给我妈买了一件名牌的大衣,还送了一条2000块的围巾给朋友,我爸不让我给他买东西所以没买。整天说好好念书赚大钱,可我连有钱什么滋味都没体会过,究竟靠什么动力前行呢。都说买房买车重要,可是看看自己的工资,离房车还远着呢,便不予考虑了。可挣了这一笔钱后却不同了。我觉得,有钱能为自己和别人做许多事,我体验过有那么一笔钱的滋味,我渴望更有钱。这好处之二是,知道挣钱不易,才知道更加努力。挣了5万,钱挺多,于是往大处想,或许股市做的好一点,利滚利,就能买车了。可是越想,越觉得这生活中花钱的地方太多,5万根本不够花,再转念一想,50%的利润,是撞了多大的狗屎运才得来的,一旦失去了这么好的机会与运气,我到哪里再去这么快挣这么多钱呢。越想越觉得赚钱不易,花钱流水,这才明白如果有个收入不错的工作是多么重要,明白提升自我,获得更多报酬的意义,才真正有了一份动力。我把想法告诉了我朋友,他说我家人不会给我那么多钱做股票,你也不可能天天那么好运赚那么钱,这道理你体会了别人不一定能体会。这话说的不错,所以我讲讲另两件事,或许能有所启发。第一件。我大学同学,某年国庆突发奇想,跑去摆夜市,卖点衣服帽子什么的,七天赚了5000,虽然成本也算在里面,但是直观感受上确实挣了不少钱。她说,我半年生活费才5000,可我七天就赚了这么多钱,今年冬天就能多买两件衣服,还能给我妈换个不错手机,有钱感觉真好。另一方面她说,能赚这么多,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再来一次她可能挣不了这么多,人不能靠运气行事,好好读书找个好工作才是。你看,她只赚了5000块,也能明白这个道理。第二件事。我北大的一个朋友,工科出身,大三开始跟着导师在外面接项目,一个项目就能给他个两三万,他告诉我,以前我天天看书,研究东西,写代码,觉得无趣,也不怎么努力,就等着毕业了靠北大这个学历混个好工作。现在挣了钱,就越发想学习,觉得知识确实能创造财富。钱这个东西,是能让你倍加努力的东西,是对年轻人最好的一种激励。越早体会到钱的好处,体会到财富为亲人带来的安全感,为自己带来的自豪感,就越能明白努力的意义,有钱人越有钱,或许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年轻的时候就能挣一笔“大钱”,对未来很重要。其三是念书。说完了其二,才能说其三,不然又是一碗热乎乎的鸡汤。说读书,读书的方法,为什么要读书,这些东西有的是,可你只有明白了其二,你才能真正明白这读书的意义,或许是顿悟,或许是渐渐明白。我有一个不错的视角来看待读书这事,以前一直没成文,借着这个机会,凌晨起来匆匆写成。链接如下。读书的一个好处和两个方法。最后有些低烧,逻辑不及以往清晰,见谅。作答此类问题,会让人觉得此人像个“高处”的导师。我这人最怕“指导”别人,特此说明,我只是分享体会,看官当个乐子看,有没有感悟就随缘吧。-我的其他相关回答:为什么要学英语?怎样才能坚持学好一门外语、不失去动力?
■好好学习理财,少交智商税。
张佳玮公子在一个回答中曾经提到,“所有的自我提升,归根结底,无非就是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市面绝大多数标榜着自我提升的东西都是智商税。”
莫泊桑曾经写过一个短篇小说《项链》,小说中有一个爱慕虚荣却又寒碜的女子,她借来别人的华贵项链,参加奢华的舞会,不幸弄丢。弄丢后花了从前的积蓄以及透支了未来十年的钱。在小说的末尾被告知项链是假的,结局令人啼笑皆非。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消费主义的时代,有些自媒体作家,“鼓励一个年收入五位数的人去买2W的包”简直是十足的毒药。
而一个时代的风气是自上而下的。
换句话说,这是权贵对于中产及以下人民的一种洗脑。权贵大肆穿着奢侈品出席在公共场所,用豪车,豪宅,一身的LOGO彰显着自己的权力与财富。
社会文化的形成绝大部分情况都是自上而下。
恩,举两个例子。
古时,皇帝爱小脚,民间的大脚女人便嫁不出去,于是被迫裹足。三寸金莲也成了民间美女的标配,没有一双又长又尖的小脚,身材再婀娜多姿,脸蛋再沉鱼落雁都说不上美女。洪武时,朱元璋心狠。马皇后心善,救了无数臣子的性命,却仍然遭受着歧视,在背地里,不少人仍叫她马大脚。
开元盛世时唐玄宗李隆基爱玉环,民间便唱起小曲,“生女莫悲,生男莫喜”,在互联网时代,男女平等是正常而应当的。而这在男耕女织的农耕时期是十分荒谬的,因为一个家庭的健康男性越多,家庭收入总体来说便越高。
所谓节约的人富不了,会花钱的人才能赚钱其实是一种歪理。叔本华说,“一个真理先要被人嘲笑,再被人激烈地辩驳,最后才被当成显然成立的道理。”而这种互联网上为了10W+而10W+的文章,立意必定偏激。
咪蒙,罗振宇,李笑来之流当然是聪明人,他们用偏激的言论洗脑粉丝,制造一种中产及小康阶层的焦虑症,以此来煽动粉丝购买自己推荐或者研发的产品。
在我看来,有些钱能省就省,譬如星巴克的咖啡,一杯30块,偶尔去跟朋友或者写稿去那儿还不错。但是如果一天路过都去买一杯,对于大部分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一个月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况且,类似的花销还有很多。
在我看来四种钱不能省。
1、健身的钱,一个好身体是一切的保障。
2、买书的钱,一个kindle,或者纸质书也行。
3、维持基本形象的钱,衣物不一定要轻奢主义,但简单得体就必须的。
4、花廉价的钱购买时间的钱,譬如,在楼下吃顿饭,可以免去一小时做饭的时间。当然,乐在其中就另说了。
所谓理财,往简单了说,便是开源和节流。
开源与节流同等重要,我见过月入两万也能月光的朋友,也见过月薪五千还能存下不少的年轻人。
所以,别听他们瞎忽悠,他们心怀叵测地盯着你们的钱包呢。
20岁的年纪,别听什么鸡汤号瞎忽悠。多读书,多锻炼身体,多学学如何理财以及少交智商税。
一个人的成就在大体上是由20岁到30岁这十年决定的。十年时间,白云苍狗,可以从恋人到朋友,也可以从一个小白到一个睿智的青年。做到这些,一辈子都受益匪浅。
感谢阅读~我还有2个万赞回答,不妨来看哦~
微信公众号【欧阳畅说】(betterlife2019),一起看到更大的世界
1.公号后台回复【词汇】,送给你一个“美国国家语料库的最高词频两万列表”
2.后台回复【大学】,获得国内top5法学院学长分享给你的一点人生经验
3.后台回复【简历】,送给你秋春招必备的简历模板~
■谢@SeanYe邀,最近事情比较多,没顾上回答,我列完提纲看了下sean的回答,发现我俩相似度太高,不过角度不一样。我就讲讲自己失去的,以此来反思应该注意什么吧。
我觉得做一件事,考虑5年后的收益,还是短了些,我就讲讲20岁做哪些事情,能够让自己有一辈子的收益和不后悔的事情吧。
1.接纳自己:**怎么了!
对我来说,这句话是“内向怎么了”!
我是个内向的人,爱看书,比较不爱说话,这跟我讲课时的幽默风趣的风格截然不同,所以很多人想象不到我一个人时是什么样子。
我一直为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感到自卑,虽然很多人在很多时候都觉得我很优秀,而且从小也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但是我有点内向也有点自卑。
所以我一直在克服自己的缺点,不是内向嘛,那我反向拧巴自己,做主持人、说相声,加入校艺术团,加入校园媒体,最后成为了负责人。我一直觉得自己只要多参与社交活动就能外向,可是直到今天,我依然是个内向的人。
学心理学之前我觉得不爱说话就是内向,这是缺点,活泼好动爱说话是外向,这是优点。内外向的区别,其实最深层次是能量的补给来源不同。内向的人社交的时候会感到压力,他们更能从独处和自我获得能量,更适合从事研究钻研工作。外向的人更能从社交活动中获得能量,在独处时感到焦虑和不适,所以更适合从事与人交际的工作。详见《性格内向的人适合做人力资源吗?》
内外向都是性格特点,不能算是缺点。因为大多数人不会内向到不跟别人说话,仅仅是在“内向-0-外向”的两极中,比0更靠左一点而已。而且你能想象到的名人,比如邓小平、周星驰、周杰伦……很多都是内向的,而那些文人,十有八九……
所以我不应该去浪费特别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证明自己也可以外向,去努力改变自己变得外向起来。事实证明,没用的……
但内向并不影响我讲课依然很幽默,很多学生会觉得我更有感染力和内涵。所以我希望如果可以,我在20岁的时候,就接纳和包容自己的内向,看到它的积极面,和它做朋友。
人要早点接纳自己,要知道性格可以微调,但无法彻底改变。
那些在历史上有所成就的人,不是克服了自己所有的短处,而是发挥了自己某一项长处。我希望20岁的自己能知道,内向就内向吧,又不是要去做销售,内向你可以去搞研究啊,比如去搞心理学……
2.迅速行动:快滚去健身!
虽然很多人觉得我身材好,除了我的私教小孙同志,抱歉,小孙其实并不是同志。
推荐阅读
- 1999年时你在做啥
- 你是做啥工作的你认为辛苦吗
- 你曾经的梦想是啥你现在又在做啥
- 你们家乡的村子都是靠着做啥产业走向致富的可以分享一下吗
- 北京的你在做啥
- 为啥清华北大听起来那么厉害,如果高考考上之后就等于人生的成功,为啥我从来很少听到清北的人做啥大事
- 大学生在暑假或寒假期间,做啥会更有意义和价值
- 北京市朝阳区中宇大厦701是做啥的
- 科技越来越发达,生活越来越方便,我们的生活似乎越来越无聊,做啥都感觉没啥意思,这是咋了
- 亚麻籽油适合做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