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的暑假,咋安排才合理、过得有意义( 三 )


价值观的核心作用是可以用来帮你判断什么东西重要什么东西不重要,进一步判断什么东西更重要,最终帮助你想清楚什么最重要。你的时间和精力永远有限,永远优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将是你最好的选择。
于是以后但凡需要选择的关头,只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这个选择让我离我最想要的东西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这是我当前最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吗?”
问题的答案就是你的正确选择。
相信我,你的价值观是专属你最正确的方向,花一个假期找到他才能让之后大学和人生的努力更有价值。我一直很喜欢一个比喻说价值观就像指南针,虽不精确但永远都能告诉你方向在哪儿。哪怕路途艰险,只要握着它便倍感踏实,因为哪怕速度慢一点至少你总在向目标靠近,唯有这样才有胡适先生那句“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于是我们可以对前文的话做个补充:价值观决定选择,而选择决定命运。
塑造价值观是这个假期你最应该去做的事,并且应该是第一件事。
1.2关注成长我的偶像猫叔说“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要变得更好没有其他任何办法,你只能不断成长。



大家应该还对高中时老师为了灌鸡汤使用的那个1.01和0.99分别求365次方的例子,既用来说明每天多做一点点长期会有不小的改变,也用来说明了每天偷懒一点点你的结果将会差距巨大。不过这个例子同样也说明了另一个道理:成长是一个积累且漫长的过程。
虽然漫长甚至痛苦,但成长的确是想变得更好的人不得不做的事情。
硅谷有句“陈词滥调”其实很有意义:“创业就是成长,没有成长就不是创业。”个人也一样,生活就是成长,没有成长就不是有意义的生活。PaulGraham走得比较远,他说“人要是做不到每天增长1%那这辈子就算了吧”,这要求听起来温柔实际上难得吓人,但就算做不到如此也有亲民一点的说法,比如罗大佑的歌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总是可以的。
关注成长的意思就是从这个假期开始我希望你把“努力让每个今天的自己都比昨天更好一点点”的想法种在脑子里。
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你需要无比重视积累,换句话说,你要多做甚至只做有积累的事。



高中数学里的指数函数曲线是一条很迷人的线,刚开始增长缓慢可过了某一个点之后突然就开始爆发式的快速增长。而学习某个技能、个人能力的增加甚至是个人财富的积累的过程也都大致符合这条曲线。
之所以呈现这样的规律是因为这背后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比如赚钱这件事,当你越有钱你的声望地位和可支配的资金就越多,而这又会让你更容易赚到更多的钱。
而一切的前提是哪怕前期增长缓慢你也必须保持增长,这里的增长指的就是积累。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事情,一种做完后你还是原样,比如刷抖音、刷微博;
另一种做完却能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比如学一门语言、学一项技能;
你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我希望你们要时刻分辨这两种事情,不能给你带来积累的事情少做甚至不做,能带来积累的事情多做长期做坚持做。进一步,很多带不来能力积累的事情,比如去工厂做苦力拧螺丝、在街上发传单等等,即使给你短期不少的报酬你也不应该去做;而不少能带来能力积累的事情,比如和牛人合作做项目,磨炼一项硬技能等等,就算报酬不多甚至全无报酬你也应该去做。
因为就像指数曲线告诉我们的一样:
一旦迎来增长的爆发点,不管你前面赚了多少钱相比而言都是小钱。所以年轻的你们现在拿多少钱并不重要,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成长才重要,因为哪怕只是早一天,在爆发后巨大的增长率下差距也是无比明显的。
最后你们还要知道指数曲线前面平缓的部分往往非常漫长,所以你的积累也要耐住性子不要放弃不要出局,因为你知道黎明前的夜再黑再长也挡不住最终来临的光明。
理解了上面的八字箴言,你们也就做好了“重生”的准备,在不违背上面两个逻辑的基础上,我就替大家梳理梳理这个假期中值得做的事情,希望用这种方式帮大家度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假期。
2.做更好的自己为人提供人生的建议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因为我并非多么厉害以至于说话很有分量,同时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任何建议都会有不同的限制和影响。但我依然不想为了保险和不被骂说一些不会犯错的雷同建议,结果因为四平八稳建议由于缺乏新鲜感的刺激真正愿意去做的人非常少。
相反我决定换一个思路,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出发分享一些仅仅对我产生深远影响的东西,也许有存在争议但绝对保证真实。
至于目的,不是为了安全不被黑而是为了“有用”。
同时也提前说明文中的所有内容推荐均为个人推荐,绝非广告,人格但担保。
2.1做更智慧的人很多人思考人生时都会迸发许多很有意思的思考甚至觉得“我如此深邃的思想完全该当哲学家啊!”且慢,有这种想法的人不计其数但最终成为者哲学家的人却又少之又少,原因就是那些你以为新鲜深邃的思考几乎毫无例外都曾经以某种类似的或者更加系统更加深刻的方式在某本书里出现过。
类似的,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都不需要“平地起高楼”因为答案一定藏在某本书的某个角落里,知道他并找到他就是大智慧。
所以有思想又能解决问题的人就是我们说的有智慧的人。都说创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实培养智慧也是,短短一个假期比起无来由的苦思冥想,我更建议大家提高自己输入的质量,快速了解巨人们已成体系的思考。
#1听课得到APP(各大应用商店都可下载)可以说是对我个人影响最大的软件,没有之一。
作为全国知识付费的开创者,罗振宇汇集了市面上最厉害的知识分享者为所有终生学习的人提供服务,以至于市面上流传着一句话“只要是你感兴趣的话题,得到上面的课程闭着眼睛买都行。”作为四年老粉和一个使用总时长超过2000小时的用户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此言不虚。
高三的暑假建议大家少刷抖音多刷得到,武装自己的大脑绝对是有积累且长期受益的好事。
内容众多你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我在这里分享三个对我成长帮助最大的三个年度专栏,给你作为参考。
1.“精英日课1-4季”——万维钢



万维钢是我最喜欢的科学专栏作家,其恐怖的阅读量和调研能力在专栏中将以西方最新书籍为纲给你介绍包罗万象最新最酷的知识。
一句话“万Sir将带你认识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
2.“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李笑来



如果万维钢是我最喜欢的科学作家,那李笑来就应该是我最敬佩的人。不要被这个专栏的名字欺骗,它的内容更多集中在教你如何思考以及如何成长上,就像专栏里说的“不是教你如何赚钱,而是教你如何变得更值钱。”
依然一句话“李老师将带你认识成长是怎么回事”
3.“关系攻略”——熊太行



进入大学你们会面对更复杂的社会处理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很多人因此措手不及,但其实各类人际关系都有套路可用,听听熊老师的“奇技淫巧”你可以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甚至成为众人眼里懂规矩又会套路的人精。
还是一句话“熊老师将带你认识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2看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到大学校和父母各种努力想让我们看更多好书,可最终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依然少之又少。我个人认为这背后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书选错了
回忆一下各种“初中必读书目”“高中必读书目”,要么是各种文豪的文学著作要么就是各种古代先贤的文言著作,共同的特点是都很难读,导致的结果是读起来很无聊而且总感觉读了好像也没啥用。
举个简单的例子,让一个既没有阅历又没有背景知识的初中生去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这样一本自诞生开始就被各大顶级文学评论家不断讨论的反映十九世纪法国政治现实世界名著,他真的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吗?又或者他真的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吗?



反过来,《三体》这样百万字的大部头因为足够吸引人不少高中生初中生不仅很快看完甚至还能发起关于“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技术封锁”的热烈讨论。
所以读书这件事不是人的问题,而是书的问题。
我不否认各大名著背后巨大的文学、文化价值,我只想说当你阅读一本书无法收获乐趣;读完一本书也不感觉有任何收获时,你最应该想的其实是换一本书。于是这里就不再推荐著名的虚构类名著了,一些非虚构类书籍其实更能带来观念和思维上更大的冲击,或者说能帮你更快成长。
这次我不想以书单的方式呈现书目,毕竟那么多人找到那么多份每份十几二十册的书单,结果假期过去压根也看完几本。相反,我在一个学习社群里接触的另一种形式也许更加合适——一个社群有一个最少必读书目,每一个成员必须读完这几本书以保证和其他成员在思维和观点上有同层次的沟通。
本着在精不在多的原则,我也尝试着定下了4本最少必读书目,毫无例外都是对我影响深远的作品,如果你真的认真读完我相信同样的改变也会发生在你身上。同时如果搞定最少必读书目的你想以私信的方式和我讨论书中的内容我也一定会比普通闲聊更加热情,因为没有什么比以书会友更让人开心的事情了。
这些书的选择基于两个原则:1)看得爽2)真的有用

1.万万没想到——万维钢



《精英日课》主理人万老师的畅销力作,一个理念贯穿全书:用科学的视角审视复杂的世界你会发现一切都是讲理的。硬核的知识搭配万Sir纯熟的文笔,无论对于文科还是理科生,都是开卷有益的好作品。

2.把时间当做朋友——李笑来



江湖有言“李老师的币要谨慎但李老师的书一定要看”,这本书可以称为我个人成长的启蒙书,其中介绍了许多对人生、进步、成长起指导作用的概念和方法论,让人很难不感叹“这世界上居然有人活得如此通透”,细读之后你将对未来和人生充满希望。

3.原则——雷·达利奥



一本奇书,华尔街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利奥的个人生活践行手册,其中系统详实地记录着一个世界顶级富豪用于指导生活和工作以及各种重大决策的原则和思考系统。读这本书就像是和富豪为伴也让你真正从细节中体会到一个有章法懂思考的人是如何“征服”这个世界的。

4.个体崛起——陈立飞



香港最著名自媒体人“Spenser”的个人成长方法论,写作、影响力、传播、价值、团队等等当前最重要的核心话题均有涉及,其中不乏广而适用的独到观点,算是我2020年上半年读到过的知识密度和观点强度均上乘的好作品。
#3旅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书固然是学习的好手段但有些体悟隔着纸背多少还差点意思。



我建议有机会多去走走看看让路上的所见所思所闻所感成为刺激大脑的财富,毕竟高考前的我们花了太长的时间呆在了同一个地方,以至于忘了世界有多大也不知道生活到底有多精彩。
拓展认知世界的边界,体会不一样的可能性能让你成为一个有格局有气度的大学生。
关于旅行,在安全的前提下你可以用任何喜欢的方式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下面简单说几条我认为提升旅行质量的小建议。
1.和谁去比去哪更重要
决定旅行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你和谁一起去旅行。找到和你志同道合、沟通顺畅互相理解的伙伴将极大程度上决定一次旅行的体验和收获,相比而言,一起去了哪儿反倒并不得那么重要。
2.做好计划和安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