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怎样在独居时有效地保持自律( 四 )


因为你没有注意到的是,你在这其中所浪费的宝贵时间,已经你浪费这些时间后所引发的消极情绪。
时间、消极情绪等,都是直接打击你自律的致命对手。
我的住所距离我的公司和健身房都在10分钟的步程内,我觉得我能做到训练日一天不落地去健身,跟我住的地方有直接关系。
我希望这里能为大家提供一个思路:当你想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尽可能创造出对自己最有利于其任务完成的环境,这样你才能心无旁骛地做事。

最后说说我的一些感受吧。
最近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准备在职研的入学。



申请在职研的想法很简单:我打算三年后去读一个MBA,所以我现在多了一个三年的时间窗口,那我干脆利用这三年给自己再读一个硕士学位,反正现在国家改革,非全日制照样发双证,效力与全日制相同(在规划一件事前先做足功课),给自己多增加一个学位,未来自己多少能增加一份竞争力,也不错。这就是我的“投资目标”。
接着,目标设定,怎么拿到学位?——把教材都买了,往死里学呗……



那怎么学呢?——现在白天工作没时间读书,只能晚上回来抓紧时间看书,哪还有时间浪……
为什么选人大?——第一,对人大熟悉,减少适应成本;第二,离我家不远,减少损耗成本。
就这么自律了。无聊的夜生活。

最后一个健身。
健身我会经常给自己反馈,就是会经常照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进步了。
然后看到有进步了,肌肉成型了,就会巨开心,然后下次就更有动力练了。
所以可以把反馈当成是维持自律的手段之一。
再然后是自我催眠。
冰箱上贴着肌肉男图片、手机里也一堆。没事就看看。
然后就不敢懈怠了。虽然自己身材属于中上,但是离肌肉高分离度还有一段距离。
天天就吃这种食物。有一次我发想法,说特想脱单,想做菜给我对象吃。
然后底下几个人说,就你这菜,注孤生。
说多了都是泪。唉。但是真的长肌肉的,很健康的。




就说这么多了,自律本身是一种习惯,逼着自己持续做一个星期,及时自己反馈,幻想自己成功的形象,当把一个个任务都做完,你会爱上那种感觉的。


■说五个科学有效的自律办法吧。
你听说过mentalenergy吗?
中文翻译成了“心理能量”,听起来像玄学。翻译得不好。

人类的大脑在最近的200万年里,体积增加了1/3。新长出的地方有一个叫额叶,我们的自律能力就在里面。我们使用自律控制行为的时候,额叶高度活跃。
自律成功的同时,我们在消耗心理能量。
大脑很像手机,心理能量是电量,有限。
白天使用了,晚上还不充电,第二天就别想开机。
如此一来,道理很简单了:人的自律过程,其实就是消耗心理能量的过程。
这个过程学术界叫ego-depletion,自我耗损。

人的自律力,也随着心理能量的消耗,慢慢减弱直至彻底失灵。直到他们通过高质量的睡眠充电成功,能量满格开启新一天。
我们都经历过的。

我们决心减肥,很有毅力,一整天都没怎么吃,好不容易挨到最不该吃的晚上,却忍不住大吃大喝起来。
因为一整天的劳作之后,我们用完了心理能量,自律比白天困难了。
好多人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摸手机。
看微信,看朋友圈,有时再把、微博甚至微信公众号刷一遍,床还没下,眼睛先累了,大脑更是已经疲惫。
在每一个充足睡眠之后的新一天里,心理能量如此有限,怎么能一天还没开始,先在没用的事上狠狠花一笔呢?



同理,迟早散去的流言蜚语,已经改变不了的考试成绩,再也不想携手同行的前任。
放在脑子里不停想,不会产生任何积极结果,还占用的全是你花在别处就可以无限作为的心理能量。
不划算。
让我基于心理能量,说五个科学有效的自律办法。

01.把最重要的事放在最前面。关于自律力的研究,西方心理学有几个经典实验。
比如,实验者按照科学家的指示,观看动人的电影并忍住情绪——忍住哭,忍住笑,然后开始解数学题。
结果发现,同样的数学能力,已经使用过自控力的人,即使是用在了和数学思维毫无关系的忍住哭泣上,他们的解题效率、注意力和自控力也都下降了。
心理能量有限。
这个秘密也由此揭开了面纱。
所以,人清晨的自控力普遍比下午好,下午的自控力比晚上好。

你撞见前男友和现女友秀恩爱,表现得大气自如一百分,转头发现自己背不进单词,还打破了节食计划暴饮暴食,这不是你还爱他,是因为你的心理能量在“大气自如”的时候,消耗过度了。
所以,我们最好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刚起床时做。
那是一天中自律力最好的时候。
把刷剧、刷微信公众号文章和那些可有可无的事情尽量忍到后面去,反正就算到时累了算了,也伤害不到你的未来。
刷手机的欲望,是说忍就能忍的吗?
当然了,有方法的。
每一次忍不住了,想偷懒了,马上问自己一遍:你真的要把好不容易充满的有限心理能量用在这里吗?用完之后,你就做不了别的事了哦!一整天又浪费了哦!

还管不住?
想想这些:
你上一次自律失败遭遇了什么?
构思好的论文,因为不得不在最后一夜写完,写得乱七八糟;跟着室友开黑导致自己错过面试/女朋友/复习考试,你捶胸顿足对天发誓不会再犯……



记住这种悔恨、自责,再也不想体会第二遍的痛苦,在管不住自己的边缘,把它们拿出来,细细咀嚼,好好回忆。
久而久之,悔恨的痛苦和自律失败,这两件原本没有直接联系的事情,经过你的思维训练,在你的大脑里形成了因果联系。
每当你稍微想偷懒一下,立刻被偷懒之后的悔恨痛苦折磨。自律自然而然就更容易了。

这便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就像失恋男在吃拍黄瓜的时候被女友甩,从此看到黄瓜就心酸,很多年无法吃拍黄瓜。
最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早上起床不要先玩手机!
早上起床不要先玩手机!
早上起床不要先玩手机!
02.目标越具体,越容易控制自己。你觉不觉得,上课的时候,如果你对一个知识点,只理解了宽泛的概念,事后很容易忘记。
而如果你记住的是老师举的具体例子,它可能会在你脑子里存很久,将来能讲给孙子听那么久。
自律力发挥起来,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的大脑对具象化的东西印象更深。
自律计划越具体,执行起来就越容易。
这是社会心理学家鲍迈斯特的自我调控理论。

比如,不要再把计划列成这个样子:明天学习一天,周末两天要全用来学习!
对自己说:明天八点前要坐进图书馆,下午六点前不能出来,十二点可以外出吃饭,一小时内必须坐在座位上,继续刷题。
如果你还没有这样做,试试吧,你会发现管住自己比过去容易了一点。
因为你知道该从哪里下手了。




03.实验说,只要视线里有手机,哪怕是别人的,也会影响你的注意力。心理学家做了个调研,问人们,觉得怎样杜绝手机的影响最有效。
人们普遍认为不看手机,或者屏幕朝下就可以了。
心理学家在华盛顿DC做了个现场实验。
发现不仅不玩没用,屏幕朝下也没用,只要手机在视线里,哪怕不是自己的,注意力都会受影响,而人们几乎意识不到。
更有趣的是,两个不太熟的人谈话,如果桌子上有手机,哪怕全程没有人用它,仅仅是手机的存在,也会降低人们的亲密度、同情心和信任感。
茹比学完这些,坚决要改掉学习时摸手机的习惯。
她把手机静音静振放在看不见的地方,每想摸它一次,就问自己一次:你想拿宝贵的心理能量刷手机吗?
对自己说:你不会只查单词不刷微博就把手机放回原处的,别自欺欺人了。
现在,好多人问茹比博士:“你是怎么做到学习的时候完全不玩手机的啊?为什么我也控制自己,却还是不停地想玩?”
她说:“你和我身为人类,大脑里都有一个叫镜像神经元的东西,它负责不断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模仿,让我们看过、做过的事情越来越容易。”
所以,你每摸手机一次,下次摸手机就更容易;你每成功抵制手机的诱惑一次,下次也会更容易。
因为神经元活动大都是无意识的,你觉得难的时候,只感到一切遥遥无期,并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在慢慢变好了。
你甚至不会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玩手机的欲望,直到别人睁大眼睛问你,‘天哪!你怎么做到学习起来完全想不起手机啊?’
你这才意识到,你居然神功已成。”




04.保证高质量睡眠。前面解释过,我们的心理能量要靠睡眠充电。
我们只有在深度睡眠中才能缓解疲劳,加强新陈代谢,得到能量积攒。
深度睡眠也被称为黄金睡眠。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一直是个火爆话题,众说纷纭。
心理学家证实过几个。
大概是尽量排除睡眠干扰,比如在安静和全黑的环境里入睡,如果环境不够黑,可以戴眼罩。
于是眼罩公司笑了。
比如睡前不要看电子屏幕,因为屏幕上的蓝光会扰乱大脑的睡眠信号,所以看书或者Kindle更好(有些手机的睡眠模式就是除蓝光模式)。
好多公司都笑了。
人体的个体差异太大,比如光线就影响不了我的睡眠质量,我听声音才睡不着。同时,许多人开灯睡不着,要听音乐入睡。
所以,我不爱盲信过于笼统的意见。
每个人都是特别的,了解自己最有用。
我通过对自己睡眠质量的长期监测,发现在我大脑疲劳的时候,睡半天还是醒的,在身体疲劳时进入深度睡眠很快。
我经过长久的对自己的观察,如今喜欢睡前放松,不喜欢睡前工作和学习。喜欢身体累了再睡,如果不够累,我会在睡前跳运动量很大的健身操。这让我基本掌控了自己的睡眠质量。
这一段没有科学依据,是我的个人经验,只用来说明最好的方法是探索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对了,我们如果直接从深度睡眠中醒来,会感到大脑疲累,这和睡眠长短无关。
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每日七到八小时的睡眠才健康。深度睡眠平均占总睡眠的25%,有些人更短,有些人更长。先天基因和后天训练都有影响。
我在这篇文章里写到的R教授,活到八十五岁,他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李凯文说他必需保证九个小时以上的睡眠,第二天才能工作。他们成绩都很好。
他拒绝了百万年薪,只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没看过的同学可以直接点击左边题目看文章)

我还在课本里学过每天只睡一个小时,健康活到七十多岁的极端案例。
个体差异是一件神奇且有趣的事。
总之,关于如何提高深度睡眠的比例,花时间了解自己,比学习别人有用。
你睡好之后的身体,头脑清醒,疲劳感归零,精力充沛,思维变快,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心理能量满格。你一定感受得到。
认真想想那样的一觉是怎么睡出来的,把它变成睡眠习惯。




05.不要跟不自律的人一起学习。这个有点残忍。
我告诉你为什么,你就会原谅自己了。
我们从1962年的电梯实验说起。
如果一电梯人都面对着墙壁,唯一一个面对电梯门的人会不知不觉转向墙壁。
同样的套路,心理学家又尝试拿下帽子,戴上帽子,连转三面墙壁,全都屡试不爽。
从众的远古人更容易活下来,因此我们身上都携带从众基因。
于是心理学有了著名的社会影响理论。
甚至,家里有肥胖的人,其他家庭成员肥胖的可能性也会更高。
我们每个人,都逃不开身边的人对我们的影响,这影响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
更不要说有些人,自己玩手机就算了,还动不动就跟你聊闲天,你装没听见,他们就马上开始胡思乱想你们的友情怎么了,或者回过头嘲笑你清高。
前者你回头还得负责开导他的玻璃心,后者让你明明在做想做的事情,还要自我怀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