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啥让你突然有了学习的欲望

首先,如果把这个问题换成「是什么让你想玩游戏」,大家肯定觉得好笑。「玩游戏本来就容易沉迷啊」。
那么原因是啥呢?
我做了一张图。相信我,如果你想沉迷于学习,只要看懂这张图就够了。
接下来我会完整的向你介绍。



大家一定听过心流这个词,进入心流状态,人会完全沉浸在所做的事情当中,并且伴随着满足感与愉悦感。
玩游戏的时候,最容易进入心流。
进入心流有几个必要的条件:
1、目标明确,且有一定挑战性。
大家仔细想想,玩游戏的时候,你刷任务的目标是不是很明确,比如通过关卡或者赢得比赛。
而且,这样的目标通常是有一定挑战性的,但不会太难。
如果任务太简单,你玩一会就觉得枯燥,玩不下去,任务太难,挫败感太强,你的热情也会很快消退。
只有任务的难度稍微高出你的能力一点点,努力一点就可以完成,你才会继续玩下去对吧。
所以说,游戏设计者深谙人性。
2、正向反馈
你过完一个关卡,或者赢得了比赛,就会获得奖励,比如金钱、道具、装备、等级提升等等。获得奖励的体验让你感觉很满足、很愉悦,这会促使你继续玩下去。
为啥呢?
当你获得了奖励,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它会让你对奖励产生渴望,期待再次获得奖励。
因此,为了持续的奖励,你会继续玩下去。——这就是正向反馈的作用。
3、专注
玩游戏的时候,玩家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非常专注,饭都不想吃,甚至上厕所都能憋着。
那么,为啥我们不能心无旁骛的学习呢?
对比一下进入心流的几个条件,很快就能发现问题。
1、目标不明确
游戏关卡的过关条件非常明确,你必须满足这个条件才能过关。
同样,学习也需要给自己设置关卡,并且要明确「过关的条件」。
可问题是,很多人的学习目标并不清晰。
这会导致什么问题呢?
你不知道啥时候算达到目标了,你看不到进度。没有进度条,就没有反馈,所以很容易分心、然后放弃。
举个栗子,你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英语四级。
这个目标明确吗?
非常明确,可是,通过英语四级,这是你总的学习目标,为了完成这个总的目标,你每天都要安排时间学习。
我说的「学习目标」,是指每一天的目标。
可是每一天的目标如何定呢,非常头疼是吧。
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你的目标分解。
比如说,我是说比如哈,你把通过英语四级这个总的目标拆解成这几个部分:背单词,听力,作文、完形填空······
然后细化到每一天的学习目标当中,例如今天背30个单词,练习听力30分钟等等。这样的「过关条件」就非常明确了,不管效果如何,只要你达到这个条件,就算完成。
那么,此时的你,是不是有股强烈的满足感。
这样的目标,是不是很容易坚持。
同样的,很多人说要运动,却总是坚持不下去。
假如你把目标定为:今天我要跑步45分钟,或者我要跑5km,那么是不是更容易坚持呢。
2、延迟的奖励
玩游戏很容易上瘾,原因是啥?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上大学以前,我连地铁都没坐过。
记得高三去市里补课,对简答题答案,有一个得分点我怎么也想不到,我问老师,材料里没提到啊,这怎么想得到。
老师说:这个是新闻啊,地铁三号线上面一直贴着广告,你没注意到吗?
我没好意思说,我从来没做过地铁。
如果非要描述那种感觉的话,就是来自生活环境的深深的自卑感。
我知道北京地铁堵总上新闻,我也知道每个城市都有地铁,可是我从来没坐过。
这只是我生活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细节。
我出生在直辖市一个透明度最高的小县城(现在升级了,变成了远郊区…),没有海底捞,没有密室逃脱,没喝过星巴克,不知道万达广场。
甚至没有像样的图书馆,我是到了大学,才知道怎么借书的。
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去大学图书馆的时候,我室友用吃惊的表情问我:“你没借过书吗?”



在省城上大学,见了很多以前没见过的东西,可能是很小的细节,比如喜茶,一点点奶茶,我都觉得很新奇。
我大学同学对此很不解,你不是大城市来的吗,天津不会连这个都没有吧?
当然有,可是,我像一个局外人。
我高考前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县城内,和外界近乎是封闭的。父母已经把最好的都给我了,不愁吃穿,可是一个封闭的县城,资源太有限了。
之前朋友和我说,你看成都多好,那是倾尽整个四川省的资源养育的天府之国,四川其他的地方,就没那么幸运了。
其实每个地方都差不多吧,一个城市繁华的地方只是少数,不管几线城市,大多数人都是小地方出生的,恐怕我不是个例。
不是谁都能出生在富裕,资源好的地方的,如果没那么幸运,除了学习,还有其他改变生活环境的方法吗?
父母不会带我去市里各种玩,只是零星的去过几个地方,都是自驾去。
从市里补课回来的时候,在高速上,看远处霓虹闪烁,高楼大厦林立,滨海城市的夜景,该有多美啊!
我多希望我能属于这里,我喜欢繁华的地方,喜欢午夜依旧热闹的地方。
汽车驶向县城,一切都消失了,又开始了两点一线的生活和奔波。



我不过离着它几十公里,但是房价,家庭,工作足以让我对此望尘莫及。
我现在都能记得,对大城市的那种渴望。
那段时间其实挺至暗的,两点一线,我也不知道天天学,最后能不能有一个好结局,但是学习欲望很强。
每天看着课表开始想,哪个课间哪个老师刚好没课,周围也没什么同学,可以去问错题。
甚至,还研究过老师的课表,老师什么时候在办公室,哪天有晚自习时间充裕,可以多问几道题。



而且我很笨,很多题和正常人思维不一样,有时候错题很多,问题的时候经常挨骂,那也没法啊,想提分,就要弄懂不会的题,挨骂就挨骂吧。
(到了大学,老师不骂人了,甚至有些不习惯)
我特别怕我的大学同学问我,你们那里有什么好的景点和宝藏店吗。
我是真的不知道,我和中学同学去市里玩,要坐两趟公交,再转地铁,我根本没有机会去吃遍市里的好吃的。
所以我从来不会随便问大学同学,家乡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因为一个地方太大了,不是所有的本地人,都知道本地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如果人家不知道,多尴尬呀。
这些事情,属于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东西了,从来没有和任何人说过,因为这是我最在乎的东西。
有句话说的很对,朋友圈越晒什么,其实越缺什么。
所以,我不会在社交网络上留下任何我出生在小县城的痕迹,清一色全是好吃的好玩的,比较著名的景点。
你可以说我虚荣,我不会辩驳。
但是,如果可以选择,谁不想出生在大城市呢?谁不想链接更好的资源呢?谁不想见见世面呢?
我是真的羡慕那些出生市中心,省城的人,我在长沙上大学,老乡群里有很多出生在市里的人。
他们毕业的选择多半是回家乡,他们的家乡是直辖市的市中心。
可我呢,如果我这四年碌碌无为,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能力,那我毕业只能回到家里的小县城,继续过着封闭的日子。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别人学习的欲望可能是接受好的资源,将来好找工作,等等。但我学习的源动力很简单也很现实:
我在这个县城待了18年了,我真的想出去看看,我想看看大城市的夜色,我想看看大企业是什么样的,我想坐作文报上赞颂的复兴号高铁,我想去全国各地旅游。
这些是我的欲望,只有靠学习才能实现的欲望。
我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唯一的原则是,我不要在本地上大学,我一定要去外地,北上广,省会城市都可以。
我太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人了。
正是因为学习成绩还算不错,我去了外地一个985大学,公寓出门就是地铁,直通全市各个繁华的地方。
关于学习,我写过两个高赞回答,加起来阅读量12w,都是亲身经历,还在上学的小伙伴可以康康~
有哪些好的练习口语的方法
哪些比较好的英语学习软件?
错题本怎么做省时间
到了大学,很多人都会想家,我一次也没想过。
我都是感慨外面真好,大城市真好,有那么多繁华的商场,那么便利的交通,还有那么多好吃的,考完试可以到处吃,不缺玩的地方。
我一点也不喜欢寒暑假,家里附近没有繁华的地方,一到晚上九点,街上基本就没有人了,也没有什么实习岗位和教育资源。
我用了12年的寒窗,换来了一个选择大学4年生活环境的权利。
看到这,我想和屏幕前的你说,学习真的太tm有用了。
这不是鸡汤,也不是政治正确,是我一个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最真实的感受。
我们那也有几个大学校区,学校都是普本或者专科那种,如果你成绩不太行,可能会在偏远地区度过你的大学四年。(和喜茶,海底捞什么的说再见吧)
如果你学习很差,可能连本地的学校都上不了,会上外地偏远地区的学校。
可是你知道吗?
这四年你本来可以在一个更好的城市,本来可以拥有更丰富有趣的生活。
当然人各有志,每个人想要的东西不一样,我也只是说我自己的想法。
写了快2000字了,倒不是怨天尤人什么的,我家庭条件还不错,长相性格也可以,只是借着这个问题抒发一下自己的情绪,如果有共鸣的话就更好了。
希望看到这里的你,如果还没高考,请好好努力,我们大学也有出生在农村或者18线的同学(但是说实话,比例很小)。
这么说吧,哪怕你家庭条件很不好,好的大学,国家每年都会给很多很多钱,有很多勤工助学的岗位,门槛低钱多事儿少,能让你过得很好。
大学越好,国家给钱越多,学生过得越好,实话。
我不敢说学习可以改变命运,但是成绩可以决定你大学四年在哪里生活,遇到什么样的人,甚至会影响你找到什么样的工作。
用12年寒窗苦读,换一个选择生活环境的权利,你不吃亏。
—————————————
没想到赞数挺多,那就来更新一下。
被人认出来也无所谓,都是实话,也没想一直藏在心底。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曾经我是个因为人际关系而自闭的人。
高中三年,有两年半的时光我因为人际交往,人际关系而郁郁寡欢。
高三那年,我最怕的不是一天连考五科,吃完晚饭回来还要考两个半小时的文综,也不是因为排名趋势为负,被老师叫去谈话。
而是全班50多个人,我能说上话的不足十分之一,和前后左右关系都很僵,基本上没有朋友。
别人成双成对,有说有笑,我孤苦伶仃,习惯性的以沉迷学习,掩盖自己没有朋友,没人搭理的事实。
上了大学之后很多人怀念高中那段奋斗的时光,而我想到却是:
太好了,我终于离开那个噩梦般的监狱了,我自由了,我要拥抱新生活了。
直到现在经过高中门口,我的内心还是发抖的,它承载了我太多痛苦的回忆。
学习一般,喜欢的男生都成了别人的男朋友,满脸爆痘,天天穿着校服,体重从94飙升到110。
我朋友圈里没有高中学校的照片和相册,我的脑回路很简单:
我不喜欢的记忆,没必要记录。
我不喜欢的地方,没必要出现痕迹。
看到这,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
答主,是不是你自己的问题啊,你肯定待人不善,尖酸刻薄,balabala…
这个问题我想过很久,是不是我性格不够好,成绩不够拔尖?
后来在大学,我找到了答案。
不是,真的不是。
我和大学室友,同学关系都不错。我在上看到过很多大学室友之间的恩怨情仇,形同陌路的故事,很幸运,这些事情,从来没发生在我身上。
我虽不是社交达人,但是和周围的人相处真的不错,甚至说,比较讨喜。
而我自身性格,根本没有变。
依旧沙雕,依旧说话不过脑子,只是现在收到的不是“这人是不是缺心眼,一看就没什么心机。”
而是
“你好会夸人,你真有趣”云云。
后来想通了,其实每个人应该都有人际关系的至暗时刻吧,哪怕你是那种性格很好的人,可能在某个特定环境下,依旧是不受待见的一个人。
我是一个自愈能力比较强的人,写下这段经历用的也是比较平淡的口吻,其实高中遇到的很难过的事情还有很多。
有的还记得,有的忘的差不多了,记忆总会磨灭,但是当时的感受,其实是忘不掉的。
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没有见过,在每个环境下都如鱼得水的人,即使是我认为的交际花,深入了解后发现,也有一些自闭的时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