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蜡笔的小新|神圣罗马帝国时期, 星期典礼及庆典活动中教堂音乐有何特点?
当时天主教教会中流行的观点是 , 建造和装饰教堂是烘托上帝的威严和高贵 , 所以也应在教堂音乐中体现这种对主的崇敬心情 。 这种设法与夸大感官印象的天主教文化是完全一致的 。 费勒雷尔夸大说 , 主要是洋溢的情感 , 使音乐在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中 , 在表现救世主和对主的崇敬中得到发展 。
本文插图
▲滴血大教堂内部精美的马赛克壁画 , 十分惊艳
对此他写道:“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教堂音乐 , 它的意义不再仅仅有别于世俗音乐-这当然也符合特兰托宗教会议的精神 , 而是以新泛起的交响乐形式来取代教会的康塔塔 , 并赋予星期之外的形式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 ”
从教皇通谕发布后至19世纪早期的天主教教堂音乐
不外 , 早在17世纪的早期 , 就泛起了对音乐世俗化这一现象的批评 , 并就这个题目在多次宗教会议上讨论 。 人们尤其指责“musicatheatralis” , 一种模仿歌剧的音乐的不断侵入 。 有鉴于此 , 教皇本尼狄克十四世于1749年颁布了通谕 。
在此 , 教皇是以特兰托宗教会议为依据发表他对教堂音乐的看法 。 当然这份教皇通谕也带有他那个时代的烙印 。 这一通谕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维也纳古典音乐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创作教堂音乐的基础 。 明确了可以使用管风琴和管弦乐器 , 但夸大使用它们必需符合特兰托宗教会议的决议 。 使用教堂音乐的主要目标是使祈祷更好地进行 。
本文插图
▲教堂中的管风琴
因此对器乐有所限制 , 以为它本身不该据有太大的比重 , 它的任务在于“增强话语的表达力和扩大声音效果” , 信徒们的内心情感应该通过教堂的器乐得到加强 , 并将民众“由此从民众音乐的效果中”引到“宗教生活的意义中去” 。 因此 , 声乐的比重必需加大 , 要以理解词义为主 , 不应为强烈的器乐声所沉没 。 在基督降临节期间的日曜日、斋戒日、做安魂弥撒和举行葬礼时 , 必需尽可能地抛却使用器乐 。 对教堂音乐来说 , 枢纽是要唤醒教徒们的宗教情感 , 重要的是划清与歌剧和交响乐的界限 。 因此作曲家们有义务维持仪礼经文的完整性 。
本文插图
▲弥撒典礼
这样 , 星期的尊严——按照通谕的基本思惟——在对崇高的救世主的敬仰中得到了体现 。 通过采用相应的音乐这一艺术手法 , 教徒们的虔诚被进一步唤醒 。 在这一过程中 , 重要的是信徒们怀着满心的喜悦来接受教堂音乐 。 对此费勒雷尔写道:“合乎时代潮流的时髦风格因此也在这种教堂音乐中获得了它的意义 。 它在18世纪的教会交响音乐中得到了体现 。 在场面奢华的星期和感触感染艺术的过程中 , 人们经历着对上帝的敬仰和对他的祈祷 。 弥撒和星期典礼(Offizium)发展出其伟大的形式 。 ”
豪华的星期典礼和由管弦乐器伴奏的教堂音乐
与时代精神相一致 , 在举行很多不甚张扬的弥撒的同时 , 也举行奢华浪费的重大星期典礼 。 根据1749年的通谕 , 在1750-1810年间用于教堂的、由交响乐队伴奏的古典教堂音乐据有决定性的地位 。 尽管在启蒙运动时期针对使用器乐的弥撒的严厉批评不绝于耳 。 约瑟夫二世甚至提出限制器乐 , 由他颁布的具有启蒙思惟的公告 , 对用管弦乐器伴奏的教堂音乐采取了极为严肃的立场 。
在约瑟夫二世执政后期 , 用管弦乐器伴奏的弥撒得不到广泛的支持 。 但是却因它受到民众的欢迎 , 而仍旧不断地举行这样的弥撒 。 约瑟夫二世于1790年去世 。 此后 , 用管弦乐器伴奏的教堂音乐有了“显著的复苏” 。
推荐阅读
- 围绕在辛巴周围,那群暴富的徒弟们到底是何方神圣……
- 爱情是神圣的 情感是微妙的 爱与被爱都是幸福的
- 神圣的星月婚礼,蓝色和黄色的碰撞
- 你,是永远不可撼动的神圣
- 非亲姐姐把弟弟养大,弟弟变大老板后回家,看到姐姐泪流满面
- 发小新婚第二天向朋友显摆取了个处,结果无话可说
- 儿童心理30个怎么办(4)孩子很爱嫉妒,怎么办?
- 稳定长久的夫妻爱情:爱情因性而更加美好,性因爱情而变得神圣
- 最长最短的生命
- 害怕婚姻的你,是不是也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