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穷山沟迈上小康路
拥有林地3439亩 , 耕地502亩;年平均气温23摄氏度 , 年降水量1374毫米——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乡曼囡村曼班三队 , 是一块“种什么 , 长什么”的宝地 。 但就是这样一块宝地 , 2014年却被列为深度贫困村 。
【|走出穷山沟迈上小康路】曼班三队是一个拉祜族村寨 , 新中国成立后从原始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 经过两次搬迁及多年的配套建设 , 曼班三队村民住上了干栏式木楼房 , 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350元增加到2014年的2380元 , 但仍整体低于当年国家贫困标准 。
“文化水平跟不上时代是重要原因 。 ”现任曼班三队驻村工作队队长罗志华介绍 , 16岁以上的村民几乎都没上过学 , 多数人听不懂、不会讲普通话 。 全村58人中 , 多数人没有走出过村寨 。 为帮助村民提升素质 , 转变思想观念 , 增强发展主动性 , 自2015年底进驻以来 , 罗志华和队友们一直在努力 。
除了打猎、采集 , 村民们也种茶、栽秧、养猪 。 但在罗志华眼里 , 过去村民们种的是“懒庄稼”——茶树是老品种 , 种植无计划 , 任其自然生长;稻子不浇水 , 不除草……为此 , 驻村工作队采用“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方式 , 帮助村民们逐渐学会并习惯引种育苗、精细栽种、除草施肥等方法 。
几年下来 , 村民们尝到了新生产方式的“甜头” , 全村水稻栽培由过去一季到现在两季 , 玉米由过去一季到现在冬春两季 。 水稻亩产由299公斤提高到560公斤 , 达到一年产量吃三年 , 彻底告别了救济粮 。 全村茶叶面积由60亩扩大到460亩 , 从基本无收入到户均年收入1165元 。
以村民娜四家为例 , 现有水田8亩 , 玉米地4亩 , 生猪5头 , 稻谷年年丰收 , 一家7口吃不完 , 玉米还能喂猪、喂鸡 。 娜四夫妻最上心的是自家近30亩新茶园 , 有望明年开采 。 夫妻俩接受了大益茶厂采茶和毛茶加工的培训 , 丈夫还去县里参加了茶艺比赛 。 “布朗山茶很有名 , 外面老板通过微信来找我收茶咧 。 ”娜四眼里满是憧憬 。
推荐阅读
- 香喷喷的肉末茄子,简单好做,超下饭,吃一口回味无穷
- 成本3块钱的早餐饼,不放面粉,软糯香甜,老人孩子吃到回味无穷
- 此物好吃过面包,不用油不放水,简单易做,早上来一锅,回味无穷
- 它是“穷人的阿胶”,三天吃一次,皮肤白里透红,连腮红都省了!
- 农资|扯掉假农资的“美丽外衣”:坑农招式层出不穷,忽悠团防不胜防
- 武汉70后老两口午餐走红朋友圈,网友:吃饱吃好不浪费拒绝精致穷
- 四道很朴实的家常菜,鲜香味美,好吃特别下酒,令人回味无穷
- 银河系|为什么人类永远不可能走出银河系?
-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馒头这样吃真高级,比披萨还香,做法还简单
- 孩子点名要吃的美味菜,香气扑鼻,吃一口回味无穷,孩子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