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消化病学主委谈幽门螺杆菌:还不到打歼灭战的时候( 二 )


关于炎症性肠病:粪菌移植疗法走得太快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习惯、环境的变化 , 疾病谱也在发生着改变 , 陈旻湖教授刚毕业时非常常见的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穿孔等 , 现在都已经很少见了 , 他预测随着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降低 , 未来胃癌的发病率也会降低 。 但随着感染性疾病的减少 , 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过敏性疾病似乎正在增多 。 “像炎症性肠病(IBD) , 我刚毕业那会一年也看不到几个IBD病例 , 现在一天门诊可以看近100个 。 疾病谱发生了变化 , 陈旻湖教授的研究重点也随之转变 , 近10年来他的主要精力用在了炎症性肠病的诊疗和研究上 。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 是当前消化内科领域较为难治的一类疾病 。 “因为它的病因不清楚 , 所以没办法根治 , 只能控制症状 , 延缓疾病进展 , 减少并发症 , 让患者能够正常的生活工作 。 ”陈旻湖教授介绍 , 炎症性肠病虽然病变在胃肠道 , 但会累及全身 , 包括皮肤、关节、眼睛和肝脏都可能有损伤 , 临床上称为肠外表现 。 炎症性肠病的并发症很多 , 可以引起肠梗阻、肠穿孔、肠瘘 , 病史较长的患者可能癌变 。 炎症性肠病需要和其它疾病做鉴别 , 临床上易被误诊 。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 目前临床上多针对免疫紊乱进行治疗 , 其他的治疗方法如粪菌移植、干细胞移植等疗法还都处于研究阶段 。 对于在国内已经开始较大范围应用的粪菌移植疗法 , 陈旻湖教授认为走得太快了一点 , 他不主张现在就大规模的开展临床应用 , 因为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搞清楚 。 陈旻湖教授解释 , 研究发现 ,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肠道会发生菌群紊乱 , 或者叫微生态失衡 。 研究显示 , 接受健康人的粪菌移植后 , 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症状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 部分患者内镜下黏膜炎症也有改善 。 但问题在于一是移植不方便 , 二是效果不能持久 , 停止粪菌移植后病人很快复发 。 人体肠道微生态十分复杂 , 我们不知道该移植什么菌种、移植多少菌量、多久移植一次 , 也许每个患者都不一样 , 需要进行个体化研究 。 现在不清楚的问题还太多 , 粪菌移植应该限于临床研究 。 在国际上 , 公认的粪菌移植临床应用仅限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 “国际公认粪菌移植可用于难治性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治疗 , 而且是一线治疗后复发的病人才需要使用粪菌移植来治疗 , 在其它疾病领域 , 欧美国家都没有批准用于临床治疗 。 ”得了炎症性肠病的患者 , 意味着要长期与药物相伴 。 陈旻湖教授表示 , 炎症性肠病患者没有统一的固定疗程 。 目前认为 , 当病人治疗后症状得到完全缓解 , 内镜下看到黏膜愈合 , 炎症生物指标正常后 , 最好再维持用药1-2年 , 化验检查依然正常 , 方可考虑逐渐停药并随访 。 “随访中一旦发现异常 , 就要尽快恢复治疗 。 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 , 比如发病年龄比较轻、病变范围广、出现肠腔狭窄、肠穿透或肠瘘、肛瘘或外科手术后的患者 , 建议不要轻易停药 。 总之 , 应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与随访 , 不主张病人自行决定改变治疗方案或停药 。 ”
医学界|消化病学主委谈幽门螺杆菌:还不到打歼灭战的时候
文章图片
陈旻湖教授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 消化内科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 ,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 。
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 , 世界胃肠病组织指南委员会委员 , 亚洲炎症性肠病协会常务理事 , 亚洲功能性胃肠病与神经胃肠病协会常务理事 。 中华消化杂志副总编辑 ,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副总编辑 , JournalofDigestiveDisease共同主编 , 胃肠病及肝病学杂志共同主编 , JournalofEsophageal、JournalofChineseMedicine、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等杂志编委 , 曾任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andHepatology副主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