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曾经坚如磐石的东吴,最后被西晋一战而亡,是何原因?

三国时期 , 魏、蜀、吴三国鼎立 , 魏国挟天子以令诸侯占了"天时" , 蜀国刘、关、张、诸葛亮上下一心占了"人和" , 吴国凭借长江天险占了"地利" 。
占据地利的东吴 , 曾经面对曹操号称百万大军的攻击 , 在周瑜指挥下联刘抗曹 , 在赤壁一举大败曹操;东吴也曾经面对刘备的滔天怒气 , 在陆逊的指挥下火烧连营 , 以一战使刘备驾鹤仙去 。 自古江东多俊杰 , 如此优秀的一个国家 , 为何面对西晋的大军 , 却被一战而亡呢?
孙皓|曾经坚如磐石的东吴,最后被西晋一战而亡,是何原因?
文章图片
西晋与吴国实力差距悬殊
得益于曹魏灭蜀 , 西晋的人口、兵力、经济都得到了大幅度增长 , 西晋的军民数比吴国要高出不少 。
据《晋书·地理志》记载 ,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 全国有"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 , 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 。
《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注引《晋阳秋》载王濬灭吴时(280) , 吴有"户五十二万三千 , 吏三万二千 , 兵二十三万 , 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 , 由于孙吴的民、兵是分籍 , 所以吴有"吏三万二千 , 兵二十三万"即有户二十六万二千 , 加上民有"户五十二万三千" , 吴国应有户七十八万五千 。
再依此据 , 推算出西晋灭吴时 , 西晋有户一百六十七万四千八百四十;由此可以看出 , 晋民户高出了吴民户八十八万九千八百四十 。
再看《晋书 文帝纪》载 , "今诸军可五十万 , 以众击寡 , 蔑不克矣" 。 可见曹魏之时 , 已有兵五十万 。 此数还不算灭蜀后收编的士兵数量 , 西晋灭吴之时 , 西晋兵力约六十万 。 如此一来 , 西晋比吴国高出了民户八十八万九千八百四十 , 兵数也高出了近三十七万之多 。
孙皓|曾经坚如磐石的东吴,最后被西晋一战而亡,是何原因?
文章图片
同时 , 曹魏灭蜀之后 , 西晋从地理上三面包围了东吴国 , 就连吴国凭借的"长江之险" , 也因为蜀国在其上游而变的不那么可靠 。 三国鼎立变成了两国对峙 , 长江是东吴的"天然屏障" , 又何尝不是曹魏的"坚固壁垒"呢?
孙权晚年昏庸与西晋励精图治
裴注:《吴历》曰:"……权行五六里 , 回还作鼓吹 。 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 , 谓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 , 豚犬耳!'
曾经少年孙权让曹操感慨不已 , 他却想不到晚年的孙权如何昏庸 。
孙皓|曾经坚如磐石的东吴,最后被西晋一战而亡,是何原因?
文章图片
当局势平稳 , 政权稳固 , 老去的孙权开始喜欢听信谗言 , 他兴大狱 , 诛杀无辜大臣 , 就连丞相都险些被冤枉 , 更何况其他官员?一时间群臣人人自危 , 不敢直言 。 孙权行暴虐之政 , 对后世影响深远 。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 , 任才尚计 , 有勾践之奇 , 英人之杰矣 。 故能自擅江表 , 成鼎峙之业 。 然性多嫌忌 , 果于杀戮 , 暨臻末年 , 弥以滋甚 。 至于谗说殄行 , 胤嗣废毙 , 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 , 遂致覆国 , 未必不由此也 。 "
孙皓|曾经坚如磐石的东吴,最后被西晋一战而亡,是何原因?
文章图片
公元264年 , 司马昭封刘禅安乐公 , 并将一众降臣封侯 , 以示吴国君臣 , 褪其战意 。 晋武帝登基后励精图治 , 巩固政权 , 笼络士族 。 安抚益州百姓 , "复除租赋之半五年" , 剑指孙吴 。
司马氏对东吴同时展开政治攻势 , 对吴国降将厚待 , 对吴国战死将士准许其迎葬 。 晋荆州都督杨祜更是对东吴境内秋毫无犯 , 军队令行禁止 , 不许妄取东吴民物 。 经济上司马氏也做了调整 , 将屯田民变为了自耕民 , 大大提升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 产量自然也就大幅度提高了 , 大批曾经迁移的淮南之民北还 , 人口数增加 , 同时大兴水利 , 国力逐渐强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