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视频|塔什干:夏天应该有的样子


NG视频|塔什干:夏天应该有的样子
本文插图

塔什干是属于夏天的
NG视频|塔什干:夏天应该有的样子
本文插图

库卡乐达石神学院 。
塔什干:夏天应该有的样子
文、图/白恒川 文龙杰
发于2020.11.16总第972期《中国新闻周刊》
塔什干是中亚第一大城市 , 甫一入市区 , “大”气就尽寓目前 , 街道宽广、毂击肩摩、建筑气派……
要说毂击肩摩、熙熙攘攘 , 在整个中亚 , 恐怕只有阿拉木图略可与塔什干比肩 。 但双方仍是有些差距 , 阿拉木图的人口180万 , 而塔什干已逾250万 。 对了 , 塔什干和阿拉木图仍是中亚仅有的两座通地铁的城市 , 两市地铁均系苏联时期建成 , 塔什干的地铁偏向于实用 , 而阿拉木图的地铁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表达“通了地铁”这个含义 , “符号”意味更重些 。
人多固可成其大 , 但也与街道和建筑造出的声势有莫大关系 。 塔什干的街道都不算新 , 但街宽道阔、整齐有序 , 两旁多有大树与花坛 。 双向八车道在今天可能司空见惯 , 但若知道其多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有点与众不同了 。 偶见的立体高架则是新世纪的产物 。
塔什干的建筑不以高取胜 , 也不因奇创新 , 无论是议会大楼、国家博物馆 , 仍是塔什干饭店、国家剧院 , 都是非常规矩的几何体组合 , 底座敦实 , 线条浑圆 , 总体来说是一派苏联风格 , 而又在檐角、门窗、外饰这些细节之处点缀进了乌兹别克元素 。 宏伟大气 , 又不失中亚风情 。
NG视频|塔什干:夏天应该有的样子
本文插图

阿里舍尔纳沃伊大剧院 。
塔什干的建筑之所以在骨骼上如斯“苏”式 , 是因为当地1966年4月26日曾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 “古”塔什干在地震中成为瓦砾 , 苏联举全同盟之力花了近5年时间旧地重新建起新城 。 从设计到施工 , 都留下那个时代的印记 。 当然 , 这座城市中有“苏味儿”的远不止这些楼堂馆所 。
在塔什干的街头走一走 , 很难不被路上的汽车吸引 。 这里的车都很相似 , 白色为主 , 多是苏联时期“遗老” 。 选择白色是因为塔什干夏季炎热 , 40度以上是家常便饭 , 白色更易散热 。 而伏尔加、莫斯科人、拉达、卡玛斯等苏联经典车型至今仍在这里续写着自己的传奇 , 也可能与乌居民平均工资水平尚不足200美元有关 。 这些车子普遍已跑了30个年头以上 , 披发着苏联老工业品结子耐用的骄人品质 。 若到了晚上 , 在灯光的闪烁间 , 街头苏联老车与现代汽车并行的场景甚至有些科幻 , 好似两个不同的时空在这里产生了交叉 , 人类产业文明的线性发展历程得以平面呈现 。
塔什干的私家车可以载客 , 路边招招手 , 拦到一辆老拉达 。 司机是位戴着小花帽的乌兹别克大爷 。 “韩国人吧?”“不是 , 从中国来的 。 ”大爷忽然精力充沛起来 , 换挡的手法更显抑扬有力 , 把称呼改成了“亲爱的同道” , 话匣子打开 , 用带着口音的俄语大讲起苏联时期的美好时光 。 腔调激动慷慨 , 简直把发动机的噪声都要压下去 。 一路高谈阔论 , 称兄道弟 , 亲如一家 , 临下车付钱时 , 大爷却以没零钱找为由多收几块 , 并说“社会主义兄弟应该互相帮助” 。 我一下就明白了 , 为什么中亚其他民族一提起乌兹别克人会有一句类似“无商不奸”的口头禅 。
乌兹别克人生来就会经商绝非夸大之词 。 浩罕、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这些令人耳熟能详的丝路重镇 , 都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 塔什干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 6世纪就以贸易、手工业著名了 。 塔什干之所以能成为丝路重镇 , 得益于自己的地理位置 。 其邻近中亚的母亲河锡尔河 , 是锡尔河右岸支流奇尔奇克河谷地的绿洲中央 。 塔什干是中亚地区绿洲文明的典型代表 。 与中亚地区整体的天干物燥不同 , 塔什干给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润” , 到处郁郁葱葱 。 每次从哈萨克斯坦出差到此 , 一下飞机仿佛就感觉自己干焦的肺叶马上伸展开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