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中国退役军人 | 纪念抗美援朝特别节目《归来》第七集:《拥抱》( 二 )


央广军事|中国退役军人 | 纪念抗美援朝特别节目《归来》第七集:《拥抱》
本文插图

村里的小路上 , 夫妻俩如影随形 , 留下相伴一生的深情足印
以前最远只到过乡里的何光英 , 这一刻仿佛有了无穷的勇气 。 3天4夜之后 , 她风尘仆仆地赶到成都 , 找到疗养院 , 见到了几年未见、日思夜想的丈夫 。 然而 , 迎接她的却不是热情的拥抱 , 而是一句冷到让她快要窒息的绝情话 。
古臣坤:“那个时候 , 我走不了路 , 连翻身都翻不了 , 我觉得她还年轻 , 怕耽误她 , 就叫她各走各的 , 可她不同意 。 ”
原来 , 1953年7月 , 在敌军的一次猛烈轰炸中 , 古臣坤所在的防空洞垮塌下来 , 他被砸伤了脊椎 , 造成下肢瘫痪 。 为了不连累年轻的妻子 , 他选择了躲避 , 决定不见妻子 , 也不愿意再回到家乡 。
何光英:“他说 , 我不回去 , 我残疾了 , 怕别人笑话我 。 我说 , 你又不是去偷别人的东西被打残废的 , 你是为了保卫国家 , 为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 才伤残的 , 你怕什么?他说 , 我回去了也走不了路 。 我说 , 你想去哪里 , 我跟你一路走 , 你走不了路 , 我走得了 , 可以推着你走 。 ”
一往情深的何光英不嫌弃自己的丈夫已经残疾 , 坚持要带他回到家乡 。 在何光英的再三恳求下 , 疗养院的院长终于松口 , 为他们申请了一个月的假期 。 于是 , 瘦小的何光英背着身高1米7的丈夫 , 一路乘车坐船、爬坡上坎 , 走完500多公里水路和山路 , 把古臣坤从成都背回忠县老家 , 开始了每日无微不至的照料 。
何光英:“早上 , 我给他洗脸、穿衣服 , 上衣他自己能够慢慢穿 , 我还给他穿鞋 , 给他穿袜子 。 有空了 , 就给他洗脚、洗澡 。 洗完澡后 , 我给他铺一块油布 , 我扶着板凳 , 让他扶着床 , 慢慢把他移到上面躺着 , 经常都是这样 。 ”
央广军事|中国退役军人 | 纪念抗美援朝特别节目《归来》第七集:《拥抱》
本文插图

闲暇时光 , 柚子树下 , 夫妻俩品尝当年一起种下的柚子树的甜蜜果实
一个月的假期结束后 , 疗养院来人接走了古臣坤 。 1959年10月 , 国家政策调整 , 符合条件的伤残军人可以由集中供养申请为分散供养 , 何光英知道后 , 立刻向疗养院提出申请 , 但古臣坤依然不同意 。 最终 , 妻子的一句话 , 让他改变了主意 。
古臣坤:“她说 , 我不离开你 , 你即便是讨饭 , 我也要跟着你一起去 。 ”
就这样 , 古臣坤再一次回到忠县老家 。 从此 , 何光英在家里开始了对丈夫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精心照料 。 古臣坤大小便失禁 , 何光英就每天给他翻身擦洗 , 晚上背他起夜;长期卧床使古臣坤一到冬天就容易生褥疮 , 何光英就背着他出门晒晒太阳 , 活动活动身体……1974年 , 他们生下了儿子古顺平 , 从记事起 , 古顺平就亲眼目睹了父母的深厚感情 。 他明白 , 父母这一生虽然从未将爱情两字说出口 , 但这份深爱 , 就蕴藏在一次次无微不至的照料中 。
古顺平:“我父亲在床上躺了这么多年 , 从我小时候有记忆开始 , 我就记得 , 每天连翻身都是我母亲在帮他 。 父亲的脚打不直 , 每天晚上母亲都要给他压一压 , 按摩一下 。 ”
央广军事|中国退役军人 | 纪念抗美援朝特别节目《归来》第七集:《拥抱》
本文插图

每天起床后 , 何光英都要为古臣坤穿衣穿鞋
在何光英的悉心照料下 , 古臣坤的脸上丝毫不见长年瘫痪的阴霾 , 感觉生活幸福温暖 。 即便在物质贫乏的年代 , 身体残疾的古臣坤也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和热心助人的品格 。 不能行走 , 他就用能活动的双手学习竹篾编制 , 制作背篼、簸箕等农具 , 他还用在疗养院时学到的绣花技术 , 主动做一些刺绣手工送给乡邻 。 何光英还记得 , 早些年 , 有位邻居上山摔伤了脚 , 却没有钱医治 , 古臣坤听说后 , 让何光英推着他到了邻居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