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10余省份在进口冷链食品或包装物上检出核酸阳性( 二 )


报告称 , 尽管当前新冠疫情使国际交往受到了很大影响 , 但预计2020年进口食品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
在众多进口食品中 , 包括生鲜在内的相当一部分品类高度依赖冷链物流 。
与普通物流相比 , 冷链物流有三大特性 , 又称3T原则 , 即产品质量取决于冷链储藏温度(Temperature)、流通时间(Time)、耐藏性(Tolerance) 。 “冷链物流的核心是全程不断链 , 一旦断链脱温 , 就会给货品带来不可逆的影响 , 即便后面环节做得再好也是徒劳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说 。
疫情之下 , 与冷链物流相伴而来的是潜在的感染风险 。 吴尊友表示 , 即使是普通的冷链运输 , 病毒也可存活好几周 。 如果是在新冠疫情高发地区污染的物品 , 包括食品或外包装 , 经过冷链运输 , 可以把病毒带到非疫区 , 从而引起接触传播 。
弥补国内供应不足 , 进口冷链食品不能“一刀切”全面禁止
那么 , 是否应该像个别声音呼吁的那样 , “一刀切”全面停止进口冷链食品呢?业界人士认为 , 就目前而言 , 这是“因噎废食、并不现实” 。
原因在于 , 冷链产品风险防控目前已进入防疫新常态阶段 。 秦玉鸣指出 , 一方面 , 国外疫情仍然持续蔓延 , 此起彼伏 , 很多国家迎来了秋冬的第二波疫情高峰;另一方面 , 中国需要大量的进口产品弥补国内供应的不足 , 因此绝不能把进口产品全部拒之门外——这已经是共识、常识 。
广大消费者也无须过度担心 , 但需注意食品卫生、做好日常防范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室主任李凤琴表示 , 大量科学数据表明食品不会感染新冠病毒 , 但有可能被污染:一是受到含有病毒的水、包装材料的污染 , 二是受到携带病毒的食品加工者的污染 。
李凤琴建议 , 生产经营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操作 , 做好食品加工环境包括食品包装材料的消毒 , 严禁病毒携带者或感染者经营食品 。
“目前来看 , 无论是海关还是其他部门 , 都已经部署了严格的查验、消毒以及管控的手段 。 暴露出来的问题货品 , 从整体货品占比来说 , 是相当小的部分 。 ”秦玉鸣表示 。
提升口岸通关效率 ,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11月12日 ,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 , 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毕克新表示 , 全国海关进一步加大了进口冷链食品的检疫力度 。 一是进一步强化源头管控 , 与有冷链食品输华贸易的全部109个国家的主管部门进行了沟通磋商 。 二是暂停出现员工聚集性感染企业的产品输华 , 涉及20个国家99家生产企业 。 三是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风险监测 , 共抽样检测样本873475个 , 检出核酸阳性结果13个 。 四是检出阳性后实施紧急预防性措施 。
“因从印度尼西亚进口1批冻刺鲳鱼1个产品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 按照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3号的规定 , 全国海关自即日起暂停接受……”打开海关总署官网“今日海关”频道 , 关于进口食品的紧急预防性措施实时更新 。
根据有关规定 , 输华冷链食品或其包装前2次被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 , 海关暂停接受该企业产品进口申报1周 , 被检出3次及以上的 , 暂停接受进口申报4周 。
《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指出 , 要“在确保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的同时 , 提升口岸通关效率 , 避免货物积压滞港 ,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 从而实现“安全、有效、快速、经济” 。
根据进口冷链食品物流特点 , 在完成新冠病毒检测采样工作后 , 分别在口岸查验、交通运输、掏箱入库、批发零售等环节 , 在其首次与我境内人员接触前都应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 。
科学精准防控 , 完善追溯管理 , 确保来源可溯、去向可追
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 一直是我们在防控疫情斗争中的重要经验 。 那么 , 面对进口冷链食品潜藏的疫情传播风险 , 应该怎么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