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病|关于肠息肉,最全科普


大约有超过90%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的 , 很多人查出肠息肉后感到恐慌不安 , 那么 ,
到底什么是大肠息肉?为什么会得大肠息肉?
肠息肉严重不严重 , 需不需要切呢?
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呢?切除后还需要做什么?
今天我给大家普及一下肠息肉的相关知识 。
1、什么是大肠息肉?
胃肠病|关于肠息肉,最全科普
本文插图

凡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 , 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 。 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 男性多见 。
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
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 , 有恶变倾向 。
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
2、怎么明确肠息肉性质? 肠镜下从大体形状上大致可以判断息肉的良恶性:
一般来说 , 带蒂的、直径小于2cm、表面光滑、镜子推动活动度好的常常是良性的 。
而黏膜下扁平的 , 直径较大(大于2cm) , 表面有出血、溃疡 , 镜子推动活动度差的往往往是恶性的机会较大 。
肠镜下只能根据息肉的形态作出大概而模糊的诊断 , 正确的处理是将息肉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 , 以最终判定息肉的性质 。
病理结果才是息肉诊断的“金标准” 。
3、大肠为什么会长息肉? 1.饮食性因素 :
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饮食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
2.胆汁代谢紊乱 :
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以及胆囊切除术后患者 , 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 , 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 。
3.遗传因素: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 , 约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 。 同样 , 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 , 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 , 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
4.肠道炎性疾病 :
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 , 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 , 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 。
5.基因异常 :
家族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第5对染色体长臂内一种被称为APC的等位抑癌基因的功能丧失和缺如有关 。 正常情况下 , 该等位基因需要同时发挥作用以抑制肿瘤的生长 , 当该基因出现缺如或发生突变时 , 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消失 , 从而发生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和癌变 。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 , 约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 。 同样 , 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 , 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 , 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
6. 其他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癌症放疗患者及肥胖人群的发生率较高 。 2型糖尿病女性与非糖尿病女性比较 , 其发生结直肠腺瘤的风险增加80% 。
4、长了息肉会有哪些表现? 大多数体积较小的息肉没有症状 , 只是在肠镜检查或腹部手术时候发现;
当息肉长大后可能有以下表现:
1.典型症状
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 , 多为鲜红色 , 致大出血者不少见;
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 , 可有里急后重 , 便秘或便次增多 , 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 。
2.其他症状
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 , 隐痛症状 。
3.诊断依据
①便血或黏液脓血便史 。
②肛诊或肠镜发现息肉 。
③钡灌肠见多少不一充盈缺损 。
④ 病理检查可确诊 。
5、哪一种肠息肉容易发生癌变? 我们会将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