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屯|军士屯田:曹魏对抗南方吴蜀联盟的坚兵利器
东汉末年 , 王室解扭 。 各路诸侯混战 , 无数枭雄崛起 。 经过多年血拼 , 曹刘孙三家最终脱颖而出 , 并逐渐形成鼎立之势 。 虽说三国格局已经初定 , 但战争仍未停止 。 从赤壁之战(208年)到西晋一统(280年) , 这长达七十余年的时间里 , 三国纷争也从未停歇 。
一、吴蜀两国的掠夺性经济
文章图片
(三国鼎立形势图)当时 , 曹魏在北 , 作拥中原地区十之八九;而孙刘联盟则在南 , 一个据险而守 , 一个跨江而战 。 所谓"大炮一响 , 黄金万两 。 "古代战争虽然是短兵相接 , 但颇为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 。 吴蜀两国不必中原 , 他们偏安一隅 , 倘若不断进行战争 , 早晚会坐吃山空 。
在此情形之下 , 为筹集到足够的军费用以征战 , 刘备与孙权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一个办法--通过发行大面值铜币 , 变相榨取辖内百姓的财富 。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 , 无论是蜀国发行的"直五百" , 亦或是东吴发行的"大泉五百" , 但凡大面额货币大量发行 , 都会"通货膨胀" 。 通俗来说 , 就是百姓手中的钱 , 其购买力大幅度降低 。 至于这中间的差价 , 自然就被发行方 , 也就是吴蜀两国给赚取了 。 没办法 , 吴蜀两国的早期经济的确很差 。
但反观曹操 , 他不仅鼓励百姓修养生息 , 大力发展农业水利 , 而且还恢复了汉代五铢钱的制式 。 说到这 , 或许有人会问:曹魏要同时对付吴蜀两国 , 它既然不掠夺民间经济 , 又哪来的资源支持它庞大的开销呢?显然 , 曹魏集团有自己独特的经济模式 。 这其中 , 屯田制度的效果 , 却又最立竿见影 。
二、曹魏屯田的时代背景
文章图片
(屯田士兵秋收图)东汉中后期以来 , 随着豪强地主阶层逐渐崛起 , 越来越多的土地资源被他们所掌控 。 不少自耕农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 只好背井离乡 。 由此一来 , 人口流动和迁徙现象逐渐严重 。 而人口迁徙愈发频繁 , 也对当时社会造成了深远影响:
其一 , 土地私有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 与之紧密相连的户籍制度也土崩瓦解 , 因而东汉征兵制也名存实亡 。 由此一来 , 东汉王室对各地掌控逐渐衰弱 。
其二 , 人口流动频繁 , 是造成三国瘟疫横行的一大诱因 。 众所周知 , 瘟疫是季节性流感病毒 , 它具有广泛的传播性与杀伤力 。 可怕的是 , 瘟疫又常与饥荒同时出现 , 这不仅使得汉末人口急剧锐减 , 还直接破坏了社会秩序 。
其三 , 多数流民被地方军阀收编 , 从而间接壮大了他们的实力 。 据《后汉书·刘焉传》记载:"初 , 南阳、三辅民数万户流入益州 , 焉悉收以为众 , 名曰'东州兵' 。 "益州牧刘焉(即刘璋之父) , 作为第一个割据自立的军阀 , 其最大的依仗--东州兵 , 便多为流民组成 。
文章图片
(三国时期军阀混战图)此时的东汉王朝看似一片祥和 , 实际上则是烈火烹油 , 充满了太多不稳定的因素 。 而黄巾军起义的出现 , 便是这种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 一时间 , 中原各地皆陷入战火之中 。 曹操《蒿里行》中说:"白骨露于野 , 千里无鸡鸣" , 便是最真实的社会写照 。
连年战乱 , 使得中原地区的农业模式 , 也在一夕之间崩塌 。 公孙瓒部将田楷在与袁绍交战期间 , "粮食并尽 , 士卒疲困 , 互掠百姓 , 野无青草" 。 所谓"民以食为天" , 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曹操 , 开始无比注重粮草问题 。
初平三年 (192年) , 曹操被陈宫、张邈等人拥立为兖州牧 , "受降卒三十馀万 , 男女百馀万口 , 收其精锐者 , 号为青州兵" 。 青州兵所属 , 便是当年的黄巾军 。 其中多数军士 , 都是流民出身;但再往前推演 , 他们又都是农户出身 。 因此曹操在收编青州兵之后 , 还得到不少农耕用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