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互联网|氢能走向发展快车道,核心技术必须实现自主化( 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虽然目前终端氢气价格高企 , 但在制氢端 ,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大规模发展和技术的持续提升 , 绿氢成本下降趋势将十分明显 。英国能源咨询顾问公司Wood Mackenzie在今年的一份报告中预计 , 不包括储运成本在内 , 到2030年 , 全球绿氢生产成本将下降50% 。而在国内 ,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10月发布的《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 , 到2025年 , 风电、光电成本会降至0.25-0.3元/kWh之间 , 绿氢成本也将随之大幅降低 。
“目前 , 在宁夏、内蒙等地 , 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已经可以做到20元/公斤 , 在光照和土地成本达到一定条件后 , 光伏制氢成本甚至可以更低 。”据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氢能事业部总裁程程介绍 , 如果未来光伏度电成本降至7分钱 , 制氢成本将降至约10元/公斤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制氢成本下降的同时 , 也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共同发力 , 为此 , 《规划》指出 , 要提高氢燃料制储运经济性 , 因地制宜开展工业副产氢及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应用 , 加快推进先进适用储氢材料产业化 。开展高压气态、深冷气态、低温液态及固态等多种形式储运技术示范应用 , 探索建设氢燃料运输管道 , 逐步降低氢燃料储运成本 。
此外 , 对于氢能产业成本的下降 , 制储运用各环节核心技术的提升和自主化尤为重要 。“世界能源转型的趋势一定是低碳和低成本 , 如果不能实现低成本 , 氢能和可再生能源就不可能实现对传统能源的替代 , ”魏锁指出 , 从氢能的成本降低和国家发展战略来看 , 自主化的进程非常重要 , 只有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化 , 氢能才能大规模发展 。他表示 , 自主化后 , 成本至少会降至自主化前的三分之一 。
走出局限
推动终端应用多元
作为“21世纪终极能源” , 氢能的应用前景极为广泛 。魏长河认为 , 由于燃料电池汽车购置成本、加氢成本较高 , 在优先发展燃料电池产业的同时 , 氢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应该得到兼顾 。在他看来 , 广泛的应用可以快速将成本分担下去 , 同时 , 通过应用场景的多样化 , 氢燃料电池技术也能实现快速进步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对此 , 业内多家企业表示认同 。在氢促会看来 , 氢能的应用不能仅仅局限于汽车产业 , 在电网覆盖不到的领域 , 可以更多应用氢能 , 如航空、船舶等行业 。据采访人员了解 , 在非道路的运输领域 , 我国正在氢燃料电池重型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船舶、无人机等领域积极探索 , 目前已有相关项目和技术储备 , 未来将有望推进商业化应用 。
其中 , 在航空领域 , 2017年 , 大连化物所研制国内首架有人驾驶燃料电池试验机试飞成功 , 无人机方面也有多家企业进行了布局;在船舶领域 , 中国船舶七一二所去年发布全国首台50OKW级船用氢燃料电池系统 , 续航200-500km , 与储能量同样10MWh的锂电池方案相比 , 船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重量从100吨减至30吨 , 而成本基本持平 。这些产业的发展将极大拓展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
此外 , 在工业领域的氢能炼钢、绿氢化工、天然气掺氢 , 建筑供暖领域的微型热电联供等方面 , 氢能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尤其是在储能领域 , 氢能兼具清洁二次能源与高效储能载体的双重角色 , 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跨季节储存、运输的最佳整体解决方案 。
推荐阅读
- 鼎点传媒|智能锁行业面临洗牌,谁能成为乱局中的“剩”者
- 材料|百利科技:首家锂电正极材料智慧工厂建成,氢能材料项目稳步推进
- 行业互联网,科创板|中一签大赚10万?本周打新千万别错过这一家
- 行业互联网|1.5亿元重奖50位青年科学家!可做科研也可还房贷
- 行业互联网|理光发布全新RICOH M C2000,打造恰到好处的新精彩
- 行业互联网|深圳第22届高交会闭幕:一大批新技术新成果集中亮相
- |互联网反垄断能成功吗?
- 行业互联网|2020十大新兴技术揭晓!每一项都可能颠覆我们的生活
- 行业互联网|英国运输技术论坛发布网络安全标准和指南摘要
- 标杆学习|走进北京小米新总部参观考察-对标小米互联网思维与生态链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