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流动、低收入的打工男人要结婚到底有多难?

多数派2020-11-10来源:多数派 Masses编按:距离“双11”第二波资本收割还有两天 。 原为自我嘲讽和讨论如何摆脱“光棍”状态的“光棍节” , 从2009年11月11日开始就被商家彻底抢走 , 逐渐演变成犒赏自己的大型网络购物节日 。 只要你有钱 , 买得多 , 你就能冲淡单身忧伤 , 随后更升级为买得到快乐、买得到品味、买得到地位……这是一场用“金钱”交换“万物”的消费盛筵 。 从线上购物平台延伸到线下相亲市场、个人选择乃至对未来生活构筑的讨论 , “钱”似乎都主宰了一切 。 到处充斥着这样的论调 , 有“钱”就有交易 , 有“钱”就有选择:单身男工友因为没钱沦为相亲鄙视链的底端 , 娶不到老婆;单身女工友被歧视为“剩女” , 唯有钱 , 才有翻身为“胜女”的选择 。讽刺的是 , 在消费主义和资本主义挟持下 , 谁都无法逃脱被资本收割的命运 , 连同“单身”也成为了资本狂欢的场所 。 “双11”不是什么值得去庆祝的消费狂欢节 , 如果要强硬赋予这个平凡的日子特殊的意义 , 那也理应强调反思与讨论在渐趋个体化和市场化的环境下所浮现或加重的单身困境与出路 。 “买买买”终究无法让我们挣脱资本主义的禁锢 , 所得到的也不过是短暂的麻痹 。作者/妖妖在刚过去的国庆假期 , 30岁的阿伟经历了人生第一次相亲 。 他在深圳的工厂打工 , 月薪不到五千 , 一年只能趁放假回家三四次 , 每次回家都被催婚 。在他的老家 , 一个人口只有几万人的潮州农村 , 男人到了30岁不结婚 , 是给整个家族丢脸的事 。 村里人人都会议论:“该不会是有什么毛病吧?”一直排斥相亲的他 , 也想着自己能在深圳自由恋爱 , 步入婚姻 , 可是到深圳都快十年了 , 也没有遇上这样的人 。 眼看身边的工友都是在假期回乡相亲 , 这次 , 他终于听了爸妈的话 , 硬着头皮试一试 。 结果到了女方家里 , 他发现妈妈请了二伯、堂哥、媒婆和另外几个长辈亲戚 , 总共七八个人 。 “把我吓死了 。 ”阿伟说 , “坐下去之后就没有我的事 。 我们两个说话不超过五句 , 都是长辈和长辈在聊天 。 说双方家庭背景呀 , 风俗习惯呀 。 ”在自己的相亲场合 , 他觉得自己是最多余的一个 。“家人先同意了 , 我们再去谈 。 他们不同意我们就不用谈了 。 ”这样呆坐了两三个小时 , 阿伟终于能回家了 , 他再也不想去相亲了 。 好在没过几天 , 他又要回到深圳的工厂上班 , 可以暂时躲一躲了 。可是他也明白 , 靠自己 , 好像更找不到对象 。阿伟并非是条件多差的一个小伙子 , 身体健康 , 勤劳肯干 , 热情开朗 , 虽然学历不高、收入不多 , 但也还能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养活自己 。 然而 , 我们的田野调查发现 , 在深圳 , 像阿伟这样年过三十 , 急着结婚却始终找不到对象的男性打工一族 , 着实不少 , 包括我们遇到的另外两位工友小柯和阿豪 。 小柯说 , 自己工作的厂里 , 四五十岁还没结婚的单身大哥也不少 , 他同宿舍就有个45岁的大哥 , 为了面子 , 就骗人说自己结婚了 。 “如果说你没结婚 , 好像会被人家看不起一样的 。 ”为什么打工男人结婚这么难?他们都爱问:适婚的女人都到哪儿去了?一、适婚女人都去哪里了?“我同事里很多优质男生 , 就是要学历有学历 , 要技术有技术 , 要有人品也有人品 。 就是我们同龄的 , 很多单身 , 工资也不错 , 人品也不错 , 就是找不到对象 。 ”在深圳一家工厂打工的小柯说 。最直观的是 , 在他们的生活环境里 , 男多女少 。 在“12126”的工时下 , 他们的生活圈非常狭小 , 不是厂里就是宿舍 , 放眼望去 , 连个单身女性都没有 。小柯2016年进厂 , 那时厂子里喜欢招女工 , 因为觉得女工好管理 , 好欺负 。 “那个时候一排35个人 , 就只有我一个男生 , 其他34个都是女生 。 ”但渐渐地 , 随着一些女工结婚后在家带娃 , 或是转行去从事更体面、时间更自由的美容业、服务业 , 工厂里的女工越来越少了 。 少到什么地步?“女生的厕位都空出来了 。 男生上厕所都挤到一起了 。 ”即使有女同事 , 现在也大多是已婚的 , 或是一些阿姨 。 偶尔好不容易招进来一个单身女生 , 刚从学校出来 , 一下成了厂里的珍稀动物 , 人人都想“泡到手” 。 “男生就盯着看 , 说这个女生身材怎么样呀 。 所以说工厂里面是一个性骚扰的重灾区 。 ”小柯说 。阿伟工作的厂也有类似情况 , 七八年前 , 男工找工作很不容易 , 现在却全是男工人 , 女工只有已婚的阿姨们 。 同样在工厂工作的阿豪也有类似的观察 。 “以前的话 , 女生还能占了三分之一 , 现在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了 。 ”他的一些同事还为此从厂里辞职 , 频繁换工厂 , “说在这里找不到老婆 , 他们就去别的工厂上班 。 如果到了那个工厂没办法找到对象 , 他就会马上换一个工厂 , 直到他找到对象为止 。 ”他们的观察和体会在一些对女工行业转换的调查里得到了印证 。 美容服务业吸引了大量社经地位较低的年轻女性 , 许多女性一开始就不会进入工厂 , 或是中途很快离开工厂 , 去寻找更舒适的工作环境 。 从事美容业学到的技术 , 还能成为此后自己开一间小店的基础 。 对女性来说 , 这是拓宽了职业选择 , 但对留在工厂的男性来说 , 美容业和服务业 , 把他们生活圈子里仅有的适龄女性 , 夺走了 。而即使是在有女生的环境里 , 频繁的城乡移动 , 工厂工作的不稳定 , 也让打工男人们很难发展出长久、稳定的人际关系 。 如小柯所说 , 在厂里连交普通朋友都很难 , 因为总有人突然说自己要回老家了 , 或是换厂了 。 甚至 , 连自己什么时候会突然回老家、换厂子 , 他也不知道 。 假期少 , 又导致他们一年回老家的日子两只手都数得出 , 即使父母介绍了相亲对象 , 也只能见个几面 , 就又要离开了 , 根本没有时间相处 。 回到厂里 , 好一点待遇的 , 每天工作12小时 , 周休一日 。 下班了 , 大家都只剩下倒在宿舍里睡觉和打游戏的力气 , 因为实在太累了 , 哪还有力气去交友?高流动、长工时、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靠自己找对象困难重重 。 相亲 , 几乎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 。二、他们的“理想型”事情一来到相亲的份上 , 双方都开始摆明条件 , “明码标价” 。在婚恋市场上 , 像阿伟、小柯、阿豪这样的打工男人想要的“理想型”是什么样的呢?总结下来 , 就是年纪比自己小几岁 , 工资比自己低一点 , 但不能低太多 。 家境比自己差一点 , 但不能差太多 。 工作不要太忙 , 能多点时间留在家里带孩子 。 最好是同村 , 或至少是隔壁村的 。 最好可以一起缴房贷 , 负担家用 。 最后 , 礼金不要收太贵 。关于女生的性格、长相 , 两人之间的感情 , 他们不是不考虑 , 而是渐渐发现 , 自己没有本钱去考虑 。 “到我这个年纪 , 不太相信爱情了 。 ”30岁的阿伟说 。 他开始问自己:“我为什么需要一段婚姻呢?”把这个“理想型”仔细拆解来看 , 工资收入、家境、一起缴房贷 , 都是经济层面的要求 。“这不是一段爱情的婚姻 , 只是一段合作的婚姻 。 ”阿伟说 , “现在更多的会考虑经济方面 , 比如她会不会太穷 , 她的家庭需不需要我帮忙 , 我能不能帮助到 。 或者她会不会家里经济太好 , 我在面对她家人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些压力 。 ”除了自己小家庭的需要 , 农村父母的赡养费用 , 也是阿伟预期到的经济压力 。 许多农村老人没有买保险 , 到了六十多岁 , 子女再想给他们买保险 , 发现是买不到的 , 或是因为有基础疾病、年纪大 , 保险要价高昂 , 买了也不划算 。 农村医疗保险也并不能让这些出外打工的子女安心 。 “报销也就六成左右吧 。 ”阿伟说 , “看病特别贵 。 ”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老人提供的保障明显不足 , 并且 , 农村地区也很少有公营的养老院等安老机构 。 阿豪想起村子里那些孤寡老人 , “在乡下 , 你有一个房子 , 一个人在那里住着 , 都不知道他会想些什么 。 特别是生病的时候 。 我们那里也没有关爱老人的(机构)会去看望 , 都没有的 。 ”也正是因为这样 , 打工男人的“理想型” , 一定是离家近 , 最好是同村的 , 因为要方便照顾父母 。 家族住在同个村子里 , 女方嫁入男方家 , 一起照顾男方父母 , 是农村传统的家庭结构 。 而人情社会的纽带也紧紧牵绊着这些出外打工的游子 , 让他们觉得终有一天要回家 , 而这个“终有一天” , 就是结婚的那一天 。 而且现实点 , 在这个吃人不吐骨的城市 , 你留得下去吗?在阿伟老家 , 这种同村结婚的风俗极其强大 , 乃至于娶了外地女子的人 , 会被认为“不是正常人” 。 他知道的村子里四五十岁的老光棍 , 都是亲戚凑钱帮他们从外地买了老婆 。 这些人要不就是特别穷 , 要不就是有残疾 。 “如果我真的娶了一个其他省的老婆 , 在村里多少会被看低 。 因为这么多年来 , 所有娶外地的都是买的 。 ”而期待女方年纪比自己小 , 收入比自己低一点 , 又可以婚后比较多时间在家带孩子 , 则透露出阿伟自己也承认的“大男子主义” 。 “我不接受比我大的 , 可能我有一点点大男子主义吧 , 总感觉就是比较小巧玲珑我去呵护她 。 ”他身边有亲戚娶了年纪大几岁的女子:“就感觉(他)像一个乖孩子一样 , 让老婆带着 。 ”阿豪也介意女方的年龄 。 “我现在都已经33岁了 , 要是比我还大就是34、35了 。 ”虽然自己也会有34、35岁的一天 , 但对于女性的34、35岁 , 他感叹:“她也太大了” , “不敢想象 。 ”农村传统的家庭结构 , 塑造了他们的性别观 , 即使出外工作十几年 , 他们想象中的理想伴侣和婚姻 , 仍然和从未出外打工的上一辈没什么两样 。 知道了自己要什么 ,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 , 这样的“理想型” , 真的能在相亲中找到吗?高流动、低收入的打工男人要结婚到底有多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