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作诗催妆、去花却扇……唐朝的婚礼很文艺( 二 )


走完以上五个流程 , 便进入最后一礼即“亲迎”环节 。
亲迎:带走新娘不容易
亲迎 , “谓成礼也” , 男子亲自到女子家迎娶 。 早晨 , 男子出发前 , 要祭祀祖先 , 把婚事敬告先灵 。 家中需“以粟三升填臼 , 席一枚以覆井 , 枲三斤以塞窗 , 箭三只置户上” , 以辟邪发家 。 据《大唐开元礼》 , 祭祖完毕后 , 父亲要对儿子言 , “往迎尔相 , 承我宗事 , 勖帅以敬 , 先姒之嗣 , 若则有常” , 儿子回道 , “不敢忘命” , 随后在亲朋好友的陪伴下前往女子家 。
女子家的一扇家门 , 对新郎来说是万重关山 , 不用尽平生所学 , 休想轻松娶走新娘 。
到女方家后 , 新郎首先要遭到女方三姑六婆的戏弄调笑甚至杖打 , 是为“下婿” 。 据《酉阳杂俎》 , “婿拜阁日 , 妇家亲宾妇女毕集 , 各以杖打婿为戏乐 , 至有大委顿者” 。 在这个环节中 , 新郎往往会被捉弄得狼狈不堪 。
经受住“下婿”后 , 考验新郎文才的“催妆”紧接而至 。 催妆 , 即催促新娘赶紧化好妆 , 跟随新郎到夫家举行婚礼 。 催妆不易 , 无论是此时此刻的当下还是彼时彼刻的大唐 , 姑娘们的化妆时长均不可以寻常时间观念度之 。
催妆时 , 新郎的同伴会齐呼“新妇子、催出来” , 可新娘偏偏迟迟不出 , 新郎必须写诗打动新娘芳心 。 据《南部新书》 ,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庚子科状元卢储娶亲时 , 曾作催妆诗 , “昔年将去玉京游 , 第一仙人许状头 。 今日幸为秦晋会 , 早教鸾凤下妆楼” , 请新娘抓紧时间化妆下楼 。 《全唐诗》收录的徐安期诗 , 则用汉代张敞画眉的典故 , “传闻烛下调红粉 , 明镜台前别作春 。 不须面上浑妆却 , 留著双眉待画人” , 告诉新娘不用把妆容全部画好 , 留下双眉等待新郎为你描画 。 敦煌写本中亦有民间诗人所作催妆诗 , “两心他自早相知 , 一过遮阂故作迟 。 更转只愁奔月兔 , 情来不要画娥眉” , 格调不俗 。
如果新郎才拙 , 还可由同伴代为作诗 。 唐顺宗云安公主下嫁泾原节度使刘昌之子刘士泾时 , 就由进士陆畅代为连作三首催妆诗 , “云安公主贵 , 出嫁五侯家 。 天母亲调粉 , 日兄怜赐花 。 催铺百子帐 , 待障七香车 。 借问妆成未 , 东方欲晓霞”;“天上琼花不避秋 , 今宵织女嫁牵牛 。 万人惟待乘鸾出 , 乞巧齐登明月楼”;“少妆银粉饰金钿 , 端正天花贵自然 。 闻道禁中时节异 , 九秋香满镜台前” 。
当新娘终于在千呼万唤中下楼时 , 父母就将一块巾帕盖到女儿头上 , 是为盖头或蔽膝 。 父亲会训诫女儿 , “戒之敬之 , 夙夜无违命” , 母亲也要叮嘱“勉之敬之 , 夙夜无违” 。 新娘上车后 , 新郎骑马绕车三匝 , 寓意新娘婚后会得到新郎周全的关心呵护 。
婚车终于要启程 , 但新郎悬着的心还不能放下 , 又迎来“障车”一关 。 新娘亲友家人会挤在道路中间 , 挡住婚车不让出发 , 新郎需撒银钱买路 。 有时“障车”会成为乡里无赖甚至地方官勒索钱财的手段 , 据《朝野佥载》 , 爱州有人娶亲 , 刺史裴惟岳“要障车绫 , 索一千匹 , 得八百匹 , 仍不肯放 。 捉新妇归 , 戏之 , 三日乃放还” 。
成礼:红男绿女 , 仪式繁多
经过一番艰难曲折 , 新郎终于将新娘娶到家 , 典礼正式在夫家开始 。 新郎着绯红色婚服 , 新娘则穿青绿色嫁衣 , “红男绿女”一词由此而来 。 唐代婚礼是在黄昏举行 , “婚合以夜 , 思相亲也” 。 “婚”字源于“昏” , 取黄昏之意 。
新娘到夫家后 , 走下婚车 , 脚不能沾地 , 否则会冲撞鬼神 , 需“转席” , 踩着预备的毛毯毡席入户 。 因路长席短 , 要将后面踩过的毡席挪转到前面 , 一直到举行典礼的青庐即百子帐 , 故称“转席” 。 白居易诗“青衣传毡褥 , 锦绣一条斜” , 即是指此 。
新人走进青庐 , 互相对拜 , 行拜堂之礼 。 据《东京梦华录》 , 新人“对拜毕 , 就床 , 女向左 , 男向右坐 , 妇女以金钱彩果撒掷” , 谓之“撒帐” 。 随后 , 夫妻共吃一份肉 , 同饮合欢酒 , 是为“同牢合卺” , 寓意夫妇一体、相亲相爱 。 新人还要各剪下一缕头发 , 绾结一起即“合髻” , 以示同心偕老 。 前文提到过的女诗人晁采曾有诗云 , “侬既剪云鬟 , 郎亦分丝发 。 觅向无人处 , 绾作同心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