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一封“信鸽传战书”原迹 百年后被发现
_原题是:一封“信鸽传战书”原迹 百年后被发现
11月9日消息 , 一对夫妇在法国东部小镇奥尔贝散步时 , 意外发现了一个小胶囊 , 里面装着一个多世纪前由一位士兵用信鸽发送的信息 。
文章图片
当地一座博物馆的馆长多米尼克·贾迪说 , 2020年9月 , 一对夫妇在法国东部安热塞姆(Ingersheim)的一块田地间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小胶囊 , 并将其交给了该博物馆 。 博物馆在一位德国朋友的帮助下 , 解密了这条信息 。 这封“战书”和胶囊成为当地博物馆的藏品 。
文章图片
胶囊里装了一封用德语写成的信件 。 信件详细描述了一次可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演习活动 , 收件人是一名上级军官 。 该信件的日期标注为7月16日 , 但具体年份不详 。 可能是1916年或者1910年 。 信中内容还包括某排“受到火力攻击 , 并在一段时间后撤退”、“损失惨重”等字样 。 这一发现十分罕见 。
文章图片
飞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 , 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 但早在唐代 , 飞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 。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记载:“张九龄少年时 , 家养群鸽 。 每与亲知书信往来 , 只以书系鸽足上 , 依所教之处 , 飞往投之 , 九龄目之为‘飞奴’” 。
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 , 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 , 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 。 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 , 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上 , 信鸽主要被用于军事通信的目的 。 譬如在公元1128年 , 南宋大将张浚视察部下曲端的军队 。
文章图片
张浚来到军营后 , 竟见空荡荡的没有人影 , 他非常惊奇 , 要曲端把他的部队召集到眼前 。 曲端随张浚命令 , 先后放飞五只鸽子调兵遣将 。 张浚又惊又喜对曲端更是一番夸奖 。 其实 , 曲端放出的五只鸽子 , 都是训练有素的信鸽 , 它们身上早就被绑上了调兵的文书 , 一旦从笼中放出 , 立即飞到指点的地点 , 把调兵的文书送到相应的部队手中 。
文章图片
在国外 , 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时代就有了军鸽的记载 。 恺撒大帝在征服高卢的战争中就多次使用鸽子传递军情 。 公元前43年赫蒂厄斯和布鲁特斯在围攻摩德纳时也是用鸽子进行联络的 。
随着网络迅猛发展 “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 。 如今 , 科学技术虽已高度发达 , 但是在情报方面和军事用途上 , 仍然有其重要的意义 。 在世界战争史上 , 信鸽参战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 。
【张九龄|一封“信鸽传战书”原迹 百年后被发现】文中部分文图源于网络为传递信息 , 若渉权益联系本网将及时更删 。
推荐阅读
- 浪胃仙|泡泡龙的离世给所有吃播提了醒,浪胃仙顺势决定“转行”,新职业认真的吗?
- 结核|再见吧,“结核君”
- 感受松软海绵蛋糕“弹弹弹”
- 精河县精深加工,把每颗枸杞都“吃干榨尽”!
- 三星堆遗址|三星堆“迁都”猜想|自然灾害说:洪水、地震等致三星堆古城毁亡
- 农民|春分时节小麦田间管理,做好这些工作,高产又优质
- 猴面包树|这种树“能吃能喝还能住”,养活无数非洲人,引进中国后画风变了
- 早餐的新吃法,“透明饺子”简单好学,孩子看了都超级爱吃!
- 想吃点心不用买,教你在家做“驴打滚”,不用烤箱,软糯香甜!
- 它,有“蔬菜之王”的美称,炒一炒就出锅,清爽可口,好吃不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