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华|毛泽东决策对印自卫反击作战( 四 )


毛泽东说完后 , 会议接着讨论中印两军的实力对比和能否打得赢的问题 。
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在参加完中央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后 , 留在内地养病 , 生活刚刚平静一点 , 就被中印边境冲突打乱了 。 中央领导和军委总部不时传唤他 。
毛泽东问张国华:“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 , 我们打不打得赢呀?”张国华肯定而自信地回答:“打得赢 , 请主席放心 , 我们一定能打得赢 。 ”
毛泽东说:“也许我们打不赢 , 那也没有办法 。 打不赢时 , 也不怨天怨地 , 只怨我们自己没有本事 。 最坏的结局无非是印度军队侵占了我国的领土西藏 。 但西藏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 这是世人皆知、天经地义、永远不能改变的 。 总有一天 , 我们会夺回来 。 ”
大家在对形势作了一番分析研究之后 , 一致认为战胜印军是有把握的 。 但毛泽东一再提醒大家 , 我们没有同印度作战的经验 , 千万不可麻痹大意 , 一定要精心布置 , 打好这一仗 。 至于反击作战的方案 , 同意总参和张国华司令员共同拟制的计划 。
根据总参提出的建议 , 反击时间定在10月20日(即这次会议两天以后) , 前线总指挥为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 。
离开颐年堂前 , 陈毅和贺龙都向张国华详细了解了边防备战的情况 。
张国华话不多:“我们已按主席说的‘边防部队在精不在多’作了调整 。 要打就是泰山压顶之势 。 ”
陈毅和贺龙交换了一下想法后 , 对张国华说:“要挑兵选将 , 干部不仅要军事上行 , 而且要有政治头脑 , 又要勇敢 。 ”
贺龙的烟斗不停地冒着烟 。 他郑重地对张国华说:“如有临阵脱逃的 , 就要像内战时期那样 , 抓回来 , 执行战场纪律。 ”
张国华在笔记上快速地作着记号 , 抽空提出他的建议:“我想不仅要准备反击入侵印军 , 还要准备打击逃往尼泊尔境内的叛匪的回窜 。 ”
张国华还就兵力、干部、物资和思想准备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很快 , 一支代号为 “四一九部队”的作战指挥机构组成了 。 中央的决心定下之后 , 张国华准备飞临前线 , 具体指挥中印边境东段达旺方面的自卫反击战 。 出发前 , 中央又一次召见他 。
走进中南海 , 中央常委会议正在进行 。 毛泽东站在巨幅地图前 , 一只手夹着烟 , 另一只手作了个搂的姿势 , 说:“我们插进去 , 不打 。 ”他变换了一下姿势 , 像是自言自语:“21平方公里 , 2000多人 , 作个愿望是可以的 , 但事实上办不到 。 ”烟头连续亮了几下 , 他沉思良久 , 指着印军据点大手劈了一下 , 同时提高声音说:“扫了它!”
说完 , 他自己也露出了笑意 。 其实 , 毛泽东为打与不打也犹豫了好几个夜晚 。 顾虑的是尼赫鲁当时声望很高 , 军力相比又是弱者 , 很容易引起不明真相的国家的同情 。 总参谋部发布作战预令后 , 毛泽东仍在考虑打不打的问题 。 在分析了尼赫鲁最大的王牌是中国不敢打他们后 , 他反而坚定了打的决心 。 同时中国将打算告诉赫鲁晓夫 , 赫鲁晓夫仍持各打五十大板的态度 , 并没有公开地表示反对 。 他还向中国驻苏大使说 , 苏联也得到了类似情报 , 如果中国遭到进攻 , 反击是自然的事 。 而美国已把主要精力放在准备对苏战争上 , 不能以很大力量援助印度 。 中国外交官们也正向第三世界游说自己的观点 。 此时反击 , 对中国是有利的 。
总书记邓小平补充:“要争取时间 。 ”他又侧过脸问张国华:“粮食够不够?”
张国华回答说:“光军区生产的粮食还有两亿多斤 。 ”
邓小平很满意:“好 , 这是有战略眼光的 。 ”
军委秘书长罗瑞卿问道:“你有没有把握?”
张国华爽快地答道:“有 。 ”
“根据呢?”
“我们面对的敌人 , 虽是印度的王牌军 , 但比不上蒋介石的主力 。 他们长期没有打仗 , 我们却刚刚平叛;他们未到过高山 , 我们却常住高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