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老师地理工作室|【地理观察】高考地理常考的沼泽的概念及成因,附沼泽专题设计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地理观察】高考地理常考的沼泽的概念及成因 , 附沼泽专题设计
视频欣赏
若尔盖湿地
沼泽的概念及成因
沼泽的概念
本文插图
沼泽是陆地上潮湿积水、喜湿性植物大量生长并有泥炭堆积的地方 。 我国沼泽分布很广 。 面积较大且分布集中的地区有东北的三江平原、西北的柴达木平原、四川的松潘草地及藏北羌塘内陆河流区等 。 仅四川松潘草地的沼泽面积便达到2700km2 。
沼泽的成因
沼泽形成的一般思路:
1.来水多:降水多或冰雪融水多;
2.去水少(即水的支出少):
①向“上”无法蒸发;
②向“下”无法下渗;
③向“四周”无法排出;
④河道堵塞水无法“下流”(凌汛等)
湿地成因按空间分布共分六类:
热带地区、高原地区、高纬度地区、干旱地区、河流、河口地区、沿海地区湿地 。
第1类:热带地区
(1)来水:降水丰富 , 河网密布 , 水系发达;
(2)去水:
①向“下”无法下渗:土质黏重 , 地表水不易下渗;
②向“四周”无法排出:地表植被丰富 , 涵养水源的能力强;地势低洼 , 排水不畅而成为湿地 。
如热带雨林气候区刚果盆地的沼泽、热带季风气候区苏门达腊岛东部广布的沼泽、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潘塔纳尔湿地等 。
第2类:高原地区:
(1)来水:因降水丰富
或高山冰川融水较多而
地表水较丰富;
(2)去水:
①向“上”无法蒸发: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
②向“下”无法下渗:海拔高气温低 , 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
③向“四周”无法排出:在高原的低洼处易积水而形成湿地 。
第3类:高纬度地区
因本身降水少 , 地表有水的原因则主要从(1)去水方面思考:①向“上”无法蒸发:因气纬度高气温较低 , 蒸发弱;
②向“下”无法下渗:因纬度高气温低而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 ,
③向“四周”无法排出:地势低平 , 排水不畅 。
④河道堵塞水无法“下流”(凌汛等) 。
第4类 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因气候干旱 , 降水稀少 , 湿地来水方面主要考虑有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河流水、湖泊水方面 。 去水方面:主要是考虑地势低洼 , 排水不畅从而形成沼泽 。
第5类:河流、河口地区
河流本身就是湿地 , 来水方面:主要考虑在外流区的河流往往在上中游降水量大 , 也可能有多条支流汇入 , 下游流量较大;去水方面:下游多平原地区 , 地势低平 , 排水不畅;海水的顶托 , 下泄不畅而形成湿地 。
第6类 沿海地区湿地
沿海地区出现湿地主要是水量丰富、河网密布、地势低洼长期积水所致 。来水方面:沿海主要考虑降水多和海水的淹没 , 去水方面主要考虑沿海地区地势低洼 , 排水不畅而形成 。
沼泽的形成途径
浅水湖泊的沼泽化
大多数湖泊可因机械沉积作用和生物沉积作用而逐渐淤积成沼泽 。 机械沉积作用首先在入湖河口处形成三角洲 , 并逐渐向湖心扩大 , 从而使湖底填高 , 水体变浅 , 湖泊缩小 , 直至变为沼泽 。
本文插图
潮湿气候区的湖泊中植物往往呈同心圆状分布:湖滨生长陆生植物 , 湖岸浅水区生长浅水植物 , 湖水较深处生长深水植物 , 湖心生长漂浮植物 。 植物死亡后的遗骸都堆积在湖底 , 使湖泊逐渐淤浅 , 面积缩小 , 植物带逐渐从湖边向湖心移动 , 最后整个湖泊变为沼泽 。
海岸带的沼泽化
因潟湖或海湾淤塞 , 潮浸漫到沿海的地平地区 , 滨海区局部地壳上升、海水积留而逐渐形成沼泽 。
推荐阅读
- 大学生|学霸手握清华和北大毕业证,2次找工作被拒绝,只能去中学当老师
- 招聘|韩国中学生最喜欢当老师,网友:老师的地位和待遇太诱人
- 护士|“理想女友”职业排名,空姐意外落榜,老师和护士排名不太理想
- 医生|工作后才发现,医生、老师和公务员的差距,真不是工资这么简单
- 教师|家长在学校打骂孩子,当着老师的面!老师要不要管?两难
- |两种学历的学生有“福气”了,毕业后有望直接成为老师,不用考试
- 大学|男生公认的“女友职业”排行榜,护士退出前五,大学老师备受欢迎
- 大学|老师对毕业生的忠告:踏进社会,谨记这3条规则,少走弯路
- |又一事业单位开始招聘,不仅容易上岸,收入还将是老师的2倍
- 秘书|现代故事《怕见学生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