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规模,市值却不到100亿,这家房企怎么了?
最近发现一个值得一品的现象 。
在1-9月的房企销售榜中 , 已经迈入千亿的房企有21家 , 但市值同时也超过千亿的 , 却只有11家 。
更让人意外的是 , 以1001.2亿元擦边进入前三季度千亿阵营的融信 , 市值甚至都不足100亿!
说起融信 , 很多人可能都还记得 , 这家房企近年来的飞速跃进 。
2016年迁总部 , 2018年冲进千亿;
从百亿到千亿 , 融信仅仅用了3年 , 是千亿房企中达成目标耗时最短的一个 。
就是这样一家有着诸多“高光时刻”的房企 , 如今市值却不断下跌 , 不禁令人好奇:
融信的发展到底如何?
在千亿规模和百亿市值之间 , 又有着怎样难以逾越的鸿沟?
01
狂奔:三年破千亿
“无规模 , 不闽系” , 回顾融信的千亿历程 , 其实也称得上是一部励志史 。
2003年 , 融信成立于福州 , 在福州市场深耕的5年时间里 , 市场占有率稳居前三 。
2009年 , 融信开始进入厦门、漳州等闽南市场 , 沿着聚焦一二线核心城市、核心区位的思路 , 2013年挺进华东 , 将版图扩大至上海和杭州等地 。
转折发生在2016年 , 这一年 , 融信在香港上市 , 总部也迁至上海 , 开始以上海为中心 , 将业务辐射全国 。
上市首年 , 融信的销售规模也仅为246.39亿元 , 相比其他主要上市房企 , 并未显得十分突出 。
2017年 , 上升至502.35亿元 , 同比增长103.88% 。
2015-2017年的三年间 , 融信总资产、净资产、合约销售额、结转收入年复合增长率均超过100% , 其中净资产增速最高 , 年复增长率为146.25% , 已经开始透露出“地产黑马”的气质 。
2018年11月 , 融信销售额首破千亿 , 达1082.17亿元;到2018年底时 , 已经以1218.84亿元名正言顺地晋升千亿俱乐部 。
此后 , 一直是千亿阵营里的常客 。
从福州到上海 , 从区域龙头到辐射全国八大核心城市群的房企 , 融信就这样一路狂奔 , 成了地产界里的优等生 。
文章图片
只是 , 在这份激进狂飙的背后并不是毫无隐患 。
上市之前 , 融信就曾因其超过1500%的净负债率刷新市场纪录 。
虽然上市后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 但其杠杆的运用并没有显著降低 , 净负债率长期处于高位状态 , 财务风险不小 。
跻身千亿之后 , 降负债成了融信的当务之急 。
02
失速:地王之困
如果说 , 规模成就了融信 , 那过于激进的拿地抢滩 , 则是融信出现危机的罪魁祸首 。
2016年8月 , 融信用110.1亿元拿下了上海静安中兴路地王 。
那时候 , 融信全年的销售额也不及300亿元 , 拿下这块黄金之地 , 却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
随后在杭州、南京、苏州等江浙地块 , 都留下了融信拿下“地王”的身影 。
可惜 , 拿地一时爽 , “静安地王”的苦果比想象中还要难咽 。
【千亿规模,市值却不到100亿,这家房企怎么了?】四年过去 , 上海静安中兴路项目的开发极其缓慢 , 项目周边房价徘徊在10万/㎡左右 , 而上海目前外滩、陆家嘴板块新房最新备案均价“天花板”仍在13.8万/㎡ , 低于融信地王14.3万/㎡可售楼板价 。
在房住不炒基调中 , 限价、限售、限贷重重大棒接踵而至 , 融信却面临着“如何从地王解套”的困境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土地周转率降低、销售周期延长 , 不仅企业的毛利率被严重拉低 , 融信的现金流也十分堪忧 ,
从2016年开始 , 融信毛利率一路下跌 , 企业负债总额也持续攀升 , 虽然从营收上看 , 规模水涨船高 , 但营业收入的增幅却比规模的增幅小得太多 。
或许是吃到了苦头 , 2017年起 , 融信开始谨慎拿地 , 当年拿地的数量 , 仅是过去两年拿地的总和 。
被“地王”困住的融信 , 对待土地由此开始多了一些克制和冷静 。
文章图片
截至今年6月底 , 融信在有47个城市共拥有219个项目 , 总土地储备约2803万平方米 , 与同等规模的房企相差较远 。
以融信的土储规模 , 也仅够未来三年每年10%-12%左右的规模增长需求 , 而土地储备及可售货值的充足程度 , 将直接影响着销售回款以及现金流 。
2016-2019年 , 融信新增土地储备权益占比仅为49.57%、50.34%、41.00%、46.8% , 长期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
也就是说 , 融信实现千亿规模 , 并非完全依靠自身 , 更多的可能是依靠增加项目合作的比重 。
03
踩线:降速、降负债成必然
根据融信中国今年中期的业绩数据 , 融信实现营收为210.66亿元 , 较同期下滑20.85%;毛利跳水式下滑 , 仅为14.91% , 较去年同期降50.63% , 仅31.40亿元 。
净负债率也由2019年12月31日的70%上升至2020年6月30日的91% , 上涨了21% , 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3.8% , 踩中了“三条红线”中的一条 。
查看以往数据我们也发现 , 2016至2018年 , 融信负债率分别为76.66%、81.93%、82.49% , 属于节节攀升 。
而融信降低净负债率的方法 , 和部分高周转房企一样 , 通过降低权益占比 , 来提高整体的股东权益 。
上市以来 , 融信多次通过发行永续债、实施配股融资等方式实施融资 , 以将负债率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 。
由此 , 因为缺钱、之前分红不高、以及多次配股等原因 , 稀释了中小股东利益 , 最终影响到市值 。
而永续债也总有要还的一天 , 否则就需要承担高额利息 。
如此种种 , 有利也有弊 , 但总归经不起太多差池 , 降负债、降速成为必须 。
而融信的市值之低 , 也不是一时兴起 , 而是一个逐步下跌的过程 。
当前 , 与市场规模相近的企业相比 , 融信的市值已是最小 , 远不及荣盛、远洋、金茂的一半 , 这不足百亿的市值 , 甚至低于其单月的销售额 。
数据显示 , 融信市盈率不到3倍 , 而A股TOP50市盈率的平均值为28.61倍 , 内房股TOP50市盈率的平均值为9.37倍 。
归根结底 , 源于融信多处高价地王及由此衍生的利空 , 以及一二线城市的限价政策 , 带来的利润空间不高 。
一面是业绩的倍数增长 , 一面是高负债的压力 , 谁又能说 , 这样的千亿规模 , 来的容易呢?
04
总结
对比同时期突破千亿的房企 , 比如中梁、金科、富力等 , 融信是最年轻的一家 , 也是当前市值最低的一家 。
如果说 , “三年破千亿”是已经过去了的高光时刻 , 第二个千亿何时会来 , 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
而当资本与行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 房企对资本市场的依赖逐渐加深 , 企业经营从“追求规模”向“追求利润和价值”转变 。
降负债、稳运营将成为主要的经营策略 , 市值优化或将成为企业的关键经营目标 。
2020进入最后一季 , 尽管千亿销售额在握 , 对融信来说 , 接下来的路 , 可能依旧要负重前行 。
文章图片
生命是一场雷同且漫长的修行
学习是一场枯燥且充满了希望的渡劫
无论如何 ,
深悦君将14年地产从业积攒的所有私货
用一个有趣的江湖视角
一点一点讲给你听 。
推荐阅读
- 疫苗|全球著名疫苗专家保茨博士呼吁:立即停止大规模疫苗接种
- 疫苗|全球知名疫苗专家呼吁:立即停止大规模新冠疫苗接种
- 抑郁症|近50万人大规模研究发现,胃溃疡与抑郁症密切相关
- 冷链物流|地位堪比芯片,却是被忽视的短板,因技术短缺每年浪费上千亿
- 蜜蜂|蜜蜂饲养规模与产值效益调查分析
- 环保部门|养殖场现场罚款5万元,环保部门提醒规模养殖户要注意这些
- 肠道|肠道病毒是如何影响人类健康的?大规模人类肠道病毒数据库为研究提供帮助
- 降温|寒潮级降温已开始,大规模水汽在北上!权威预报:北方10省要下雪
- 新冠疫苗|这地启动大规模接种!节后接种第二剂次新冠疫苗,一定要注意这些事
- 福奇|福奇提醒人们仍应遵循新冠安全指南 因变异毒株或造成大规模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