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押注下一个社交巨头,BAT上了同一辆车
_原题为 押注下一个社交巨头 , BAT上了同一辆车
文章图片
作者:欧阳湘灵
短视频直播领域终于要出现第一家上市巨头了 。
11月5日晚间 , 港交所官网上载了短视频直播社交平台快手递交的A1申请表格 。 这意味快手赴港上市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 , 即将成为“短视频第一股” 。
如果对快手的规模没有什么概念 , 可以感受下这几个第三方数据: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 , 全球范围内 , 快手是以虚拟礼物打赏流水及直播平均月付费用户计最大的直播平台;以平均日活跃用户数计第二大的短视频平台;以及以商品交易总额计第二大的直播电商平台 。
据快手招股书 , 2020年上半年其平均日活跃用户和平均月活跃用户分别为3.02亿和7.76亿 。 快手2019全年营收391亿元人民币 。 2020年前6个月 , 快手总收入为253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长48% ,
在中国 , 日活过3亿的平台没几个 , 而年营收超过500亿的互联网平台也是凤毛麟角 。 举个例子 , 风头正劲的拼多多2019年的营收也就301亿元 。
文章图片
递交A1表格 , 意味着快手正式启动上市 , 这个时机卡得很准 。 众所周知 , 快手与抖音是国内短视频与直播领域的双雄 , 两家公司从短视频打到直播 , 从直播打到电商 , 一路打向资本市场 。
更加激进的抖音并没有把快手打趴下 , 反而打出了创始人宿华和程一笑的斗志 。 2019年6月至今 , 快手启动一系列变化 , 实现了日活翻倍和运营扩张 。 这在移动互联网的战争史上并不多见 。
每当人们判断短视频与直播已近天花板 , 这两家巨头都用更高的日活和月活 , 在证明这个行业的用户增长和进化似乎远未停止 。
快手赴港上市对这家公司来说是一个里程碑 , 自然可以在资本市场占得先机;但放在更长时间观察 , 它作为一条分界线 , 或许代表着以短视频和直播为基础的视频社交巨头 , 开始登上全球舞台 。
牵手BAT 快手上市除用户规模、营收规模和赛道受关注之外 , 还有另外一个特点 , 它是少有的集齐了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三巨头投资的独角兽 。
最先搜索到快手 , 并投资的是百度 。 2016年 , 当时的百度集团副总裁陆复斌主导了这笔投资 , 并代表百度入驻董事会 , 后百度CEO沈抖进入快手董事会 。 那时候的快手还没有进入主流视野 , 但用户增长飞快 。
2017年开始 , 腾讯连续四次对快手投资 , 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推出微视后关闭 , 然后再次重生 , 对于短视频赛道的战略判断经历了摇摆 。 据招股书披露 , 腾讯IPO前在快手占股21.57% , 仅次于从一开始就押注快手的晨兴资本的16.6% 。
最晚一个进入的是阿里 。 2019年12月 , 快手完成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 , 阿里系靠云锋基金进入股东阵营 , 快手作为新物种带来的流量和转化最为阿里看重 。
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三大互联网巨头先后投资快手?尤其是在发展还不明朗的时候 , 快手的产品与模式还不像今天这么清晰 。
在中国 , 最早接受快手的不是明星 , 而是许多平凡的普通人 。 他们往往因地域、学历、家庭人脉等所限 , 没有足够的机会被看到 , 缺乏改变命运的阵地 。
宿华与程一笑2013年将快手从工具转型短视频平台 , 抓住了这一机会 。 更加普惠的流量分发、双列Feed流点选、重视UGC与原创以及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 , 让快手崛起为一个亿级日活的平台 。
这个平台的地基是人 , 以及彼此连接而成的关系网络 。 如果说最初是一个雏形和理想 , 那今天这个网络已经越来越清晰 。
据快手招股书 , 截至2020年6月30日 , 快手用户日均使用快手的时长超过85分钟、日均访问快手应用超过10次 , 平台已经建立了80亿对互关关系(即相互关注) 。 在快手上 , 相互关注是一种更深的社交连接 , 两位用户之间可以发私信、看见彼此的作品、直播PK等 。
人与内容、人与人的交互让快手形成了一个高度活跃的生态 。 快手招股书显示 , 月均活跃用户的26%会生产作品 , 而截至2020年6月30日半年内 , 快手上进行了超过10亿场直播 , 短视频和直播共有1.5亿次点赞和60亿次转发量 , 留下了1200亿条评论 , 通过平台发送了400亿条私信 。 这些数据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极高的 。
由于融合了社交、电商、直播、游戏等众多生态 , 快手几乎找不到可以直接对标的平台 。 如果非要对标 , 目前的快手其实更像是一个以社交为核心的超级App , 它的业务发展逻辑已经十分趋近于微信和Facebook这样的综合社交平台 。
2016年至今 , 希望在搜索之外有突破的百度 , 努力在社交领域确保优势的腾讯 , 以及四处通过投资锁定流量入口的阿里 , 共同看上了这家不断进化的短视频平台 , 关键词是年轻人、视频与社交 。
多边网络效应 过去几年 , 几乎每年都会传出快手IPO的消息 , 可见关注度之高 。
推荐阅读
- 沃尔玛|从零售业巨头到电商新贵 ,沃尔玛转危为机
- 周小川|央行原行长周小川:互联网科技巨头掌控大量数据,形成垄断抑制公平竞争
- 武汉发布|又一“中心”落户武汉,已有巨头“盯上”这些领域
- 放飞自我|下一个韩剧男神?“翻版李准基”新剧官宣,与车银优上演夺爱大战
- 公司|专栏|谁是下一个10亿美金的新品牌,我有这7条冷思考
- 紫光|国产芯片巨头紫光展锐5G放大招,其刚刚联手电信发布云手机
- 扩张|消费升级助燃新商机,便利店品牌巨头押注二三线城市
- 博会|全球乳业8大巨头6家参与进博会,释放出什么信号?
- 齐聚进|国际芯巨头齐聚进博会 产业开放合作成共识
- 导体|专访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年投入超20亿欧元做研发!秉承开放合作精神,推动半导体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