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推动民族手工艺创新和带领家乡人民勤劳致富的“手艺人”( 二 )


“小炉匠”到工艺大师
个人的名气大了 , 但要推动新华村的发展还很难 。
“当时的新华村有多穷?路是田埂上的羊肠小道 , 我们进城买个自行车骑到村外就要扛着回家 。”寸发标说 。
为了能让漂泊异乡的新华村匠人回乡一起发展 , 寸发标想了很多办法 。
1996年 , 机遇来了 。有省委领导到新华村调研 , 寸发标汇报了自己的想法 , 随后省里决定给新华村修路、建交易市场 。1999年 , 随着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召开 , 新华村及其银器工艺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 曾经远走他乡的新华村匠人们纷纷返回家乡发展 。
寸发标创新出九龙火锅、九龙烟筒、九龙桶等工艺品 , 他所创作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大型银雕屏风 , 现已被国家民族文化宫收藏 。
在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同时 , 寸发标致力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 培养技能人才 , 直接带徒386名 , 间接带徒1600多名;同时担任各高校客座教授 , 在校培训高校学生2000多名 。
新华村也获得“云南十大名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俗文化村”等称号 ,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每一项荣誉都是党和国家对我的关心和认同 , 对我来说是责任、是鞭策 。”得知自己获得云南省第五届“兴滇人才奖”时 , 寸发标感慨地说 , “今年我才58岁 , 离退休还早 , 我现在要做的就是传承好手艺 , 教育好子女 , 带着大家用我们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
本报采访人员 黄兴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