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推动民族手工艺创新和带领家乡人民勤劳致富的“手艺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大理 , 说起寸发标 , 就让人想到新华村 , 提到新华村就一定绕不开寸发标 。
40多年来 , 鹤庆县新华村的工艺大师寸发标凭着精湛的银器手艺先后荣获“大理州农村乡土拔尖人才”“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荣誉称号 , 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在刚刚评出的云南省第五届“兴滇人才奖”中 , 寸发标荣获技能类人才奖 。在他的带动下 , 新华村从一个传统的高原小村蝶变为“云南十大名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俗文化村” 。
远走他乡到返乡创业
新华村最早叫做“石寨子” , 是当地公认的“小炉匠村” , 祖祖辈辈以打制银器为生 。那时候的新华村 , 手工艺人不叫大师 , 叫“小炉匠” , 挑着担子走村串巷只为了谋生 。寸发标从16岁起继承父辈手艺走南闯北 , 走遍云南的东西南北 , 又远赴贵州、四川、甘肃、西藏 。
1994年 , 寸发标到了西藏 , 他打制的银器唐卡、布达拉宫等手工艺品受到当地人的青睐 , 渐渐小有名气 , 西藏民政部门聘请他去当民族用品加工部的经理 。此时 , 再也不用挑着担子四处走的寸发标 , 生活较之前有了较大改善 , 并带了五六个徒弟 。
“我有今天要感谢一个贵人 , 是她点醒了我 。”寸发标说的“贵人” , 是当年云南日报援藏女采访人员任琴 。1996年盛夏 , 受当雄县的邀请 , 寸发标去参加当地的林卡节 , 他当时身着藏装和当地人一起摆起了银器手工艺品 。
“老乡!”寸发标身后传来熟悉的云南话 。“你怎么知道我是云南人?”“看到这些银器我就知道你是云南人 。”寸发标没想到会在异乡遇上老乡 , 而且还是身背相机的女采访人员 。交谈中 , 他得知任琴在拉萨街头买过银器 , 有人告诉她在西藏有几个云南鹤庆人做银器做得很好 。
【家乡|推动民族手工艺创新和带领家乡人民勤劳致富的“手艺人”】“你为什么不在家乡发展?在家乡可以照顾家人 , 干嘛跑这么远?”寸发标回答说 , “在鹤庆 , 面对的只是白族妇女身上的几件银饰 , 根本赚不到钱吃不饱饭 。”“你错了 , 你面对的不是鹤庆人 , 也不只是云南和西藏 , 你要面对的是整个世界 。心有多大 , 舞台就有多大!你应该回去开个头 , 家乡的发展也有你一份 。”任琴的话深深打动了他 , 那天晚上 , 寸发标盯着天花板陷入沉思 。
1996年 , 寸发标回到家乡新华村 , 村里人觉得他傻 , 放着在西藏的好工作不干 , 他跟父亲说了自己的想法 , 父亲直接甩给他两个字“做梦”!
照葫芦画瓢到自我创新
万事开头难 。回家后的寸发标尝试着做出一套代表鹤庆八景的“鹤阳八景”壶 , 拿到大理、丽江等地售卖 , 但是销路不畅 , “鹤阳八景”壶只代表了鹤庆 , 在外面没有人“买账” 。
什么样的产品才能被市场和大众认可?寸发标想到 , 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 , 何不做龙的图案呢?
从自己设计图案到上百次的工艺实践后 , 寸发标构思多年的“九龙壶”系列变成了现实 。“九龙壶”由一把壶、八个杯子和一个托盘组成 , 在纹饰上结合了汉、藏文化和白族文化 , 以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龙为主题纹饰 , 九条龙活灵活现 , 象征和寓意着中华民族的腾飞与和谐 。
“九龙壶做好那天 , 我正在清洗 , 我后面站着一个人 , 问壶怎么卖?我随口说壶里装酒刚好可以倒满八杯 , 一滴不多一滴不少 , 怎么也要卖六七千元 。”令寸发标想不到的是 , 对方当场就把壶买走了 。
过了几天 , 买家打电话给寸发标 , 说九龙壶倒八杯酒真的一滴不多一滴不少 。九龙壶令他名气大涨 , 也从此打开新华村的设计大门 , 匠人们开始学着寸发标自主创新打制银器产品 。
推荐阅读
- 海牛|“小二黑”家乡搬迁记
- 用友社会化用工研究院|经济发展趋于数字化,用友薪福社实力推动企业智慧化转型升级
- 企业|农业银行南京分行 以实际行动推动农业发展
- ZAKER生活|民盟发声,将重点关注各少数民族的需求,2020年缅甸大选后
- 科技日报|打通数据孤岛 让智慧医疗推动资源下沉
- |国家电网大力推动能源转型
-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 时分爆料|个人履历“毫无瑕疵”,家乡都说他是“好人”,又一首富被查
- 英雄军情|中国制造更值得信赖,早已不是民族主义,美媒体认清中国市场
- |制陶、做文创,“江南第一名鱼”带着松江二中学生“游”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