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不秃顶|补上生态欠账 让“京津绿肺”七里海自由呼吸
本文插图
秋风起 , 蟹脚痒 , 恰是菊黄蟹肥的好时节 。
世界三大古海岸湿地之一的天津宁河七里海湿地 , 因得数千年来海陆变迁积蓄的养分津润 , 水草丰美 , 生产的螃蟹也因膏肥体壮、营养丰硕而著名 。 七里海河蟹早在清朝时就作为宫廷贡品 , 声名远播 。
靠着这片老祖宗留下来的好水好田 , 七里海镇任凤村民杜乃合养了几十年的螃蟹 , 鼎盛时期 , 他承包的水域达到5000亩 , 养鱼养蟹、开农家院 , 是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
在杜乃合看来 , 七里海生产的稻谷和鱼蟹都沾了这片古海岸湿地的灵气 。 有测算数据显示 , 这里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比大城市中心区高出30-50倍 , 正因如此 , 七里海一直被誉为“自然氧吧”“京津绿肺” 。
跟着七里海的名声越来越响 , 越来越多人看到了商机 , 湿地核心区的广阔水域被养殖户们分包 , 湿地周边建起连片的旅游举措措施 , 宾馆、农家院、垂钓园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 。 然而 , 人声鼎沸之下 , 从小在这里长大的杜乃合心里清晰 , 大量人为流动正在让这片锦绣的湿地受伤 , 波光粼粼的水面逐年在缩小 , 成片的芦苇在消失 。
为了能让“京津绿肺”重新焕发生气希望 , 天津市本着“玉不石用”“留白留绿留朴”的立场 , 重新给这里的发展算了一笔生态账、长远账 , 下定决心把七里海湿地核心区打造成“无人区” , 把属于大自然的还给大自然 。
用“壮士断腕”来形容这场刀刃向内的改革力度并不为过 。 当地主政者仅用1年时间就完成了保护区内几百处题目点位整改 , 全面实现了核心区封闭式治理 。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人居流动对湿地的影响 , 又启动了保护区内5个村、2.5万人的生态移民 , 目的就是要为“京津绿肺”让出空间 , 让其能重新自由“呼吸” 。
一边是退 , 一边还要补 , 为了给这片湿地补上多年来的生态“欠账” , 当地政府发行了全市首单地方政府生态保护债券 , 累计投入近80亿元 , 项目化推进“十大工程” , 包括水源调蓄、鸟类保护、缓冲区生态修复、实验区人工湿地建设等一系列工程 。
水是湿地的命根子 , 为此当地想出用远水解近渴的办法 , 通过跨域调水、区域蓄水、整合海河水系各干支流资源 , 打造5条补水线路通向七里海湿地 , 年补水量达到8000万立方米 。
杜乃合就是在2017年年底关了自家的农家院和螃蟹垂钓池 , 退出在湿地核心区承包的5000亩河蟹养殖田 , 彻底迁出七里海 。
他还自掏腰包买了100多万尾鱼苗放回七里海 , 由于他心里明白 , 大家做的这一切都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 。
原本红红火火的生意忽然关停 , 不少承包户面临转型再创业 , 许多人不知所措 。
考虑到村民的实际情况 , 宁河区领导主动找到养殖大户杜乃合 , 多次登门与他谈心 , 鼓励这个脑子活、办法多的领头人带着大家探索一条创业的新路 。
杜乃合意识到单一养殖的路走不通了 , 于是他找来中国农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帮忙想办法 , 决定尝试培育出“稻田蟹”和“蟹田稻” , 走种养结合的绿色发展之路 。
2019年他先是在渤海边承包100亩水面 , 利用七里海种蟹来繁育蟹苗 , 并在生态红线以外承包260亩土地 , 联合6户农夫成立了河蟹育种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 开始专攻稻蟹混养 。 第一年干下来 , 每亩收益超过4000元 。
有了杜乃合的带头效应 , 稻蟹混养在全区开始推广 。 宁河区政府成立了技术服务组 , 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 , 指导更多庶民开展立体生态种植养殖 。 目前 , 全区已发展16万亩稻蟹混养田 , 预计每亩可增收500-1000元 , 全区总产值可增加1亿元以上 。
宁河区财政拿出2000万元、撬动银行1亿元 , 建立了小站稻振兴、农夫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项搀扶基金 , 以担保、联保等形式向每个村提供30万-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 期待能达到“1+1>2”的效果 , 目标是建成海内领先的优质水稻工业发展区、标准化无公害精品稻、稻蟹立体种养示范区 。
推荐阅读
- 锦簇|长寿花长花苞,给它补上“1种肥”,开出的花朵锦簇,色泽鲜艳
- 教练|瓜帅,穆帅是怎样炼成的:名帅比球迷更关注球员这些举动
- 翡翠|蓝水翡翠该怎样挑选?关于它的3不买原则,你了解多少?
- 饵料|怎样在天寒地冻的冬季钓到鱼?分享一种我自配的冬季钓鲫饵
- 婚姻|你该怎样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晴空?
- 博主|冬季普通人在学博主穿搭时,怎样才能轻松美出圈?这几点很重要
- 配色|普通人跟着博主学配色,怎样才能穿出高级感?对比图告诉你答案
- |怎样判断天气是否适合钓鱼?大师分享:看这3项数据,越低越好!
- 星盘|曾经力压李子柒,却因危险操作跌落神坛,办公室小野怎样了?
- 创业|如果不创业,该怎样选择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