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不秃顶|补上生态欠账 让“京津绿肺”七里海自由呼吸( 二 )


过去 , 宏金林木公司在七里海核心区经营苗圃 , 每年要雇用20多人浇水、打药等 , 经济收入一直不太理想 。 同一流转后 , 总经理马卫兵从苗圃种解脱出来 , 拿着区政府补贴的抚慰金 , 转而集中精力搞绿化 , 没想到比单一经营苗圃的收入还高了不少 。
越来越多村民转变思路 , 走上了越来越宽的新路 。 博伟庄园曾开在湿地核心区 , 多年来靠河蟹养殖和垂钓生意吸引了不少游客 。 2017年退出后 , 北淮淀镇政府及时与淮淀村协调 , 安排在保护区外围帮退出湿地的农户承包了4000亩水面 , 继承从事水产养殖 , 如今年产蟹10多万斤、鱼80万斤、虾50万斤 , 年收入400万元 , 比原先经营垂钓收入更高 。
杜乃合觉得 , 借着七里海蜕变的大潮 , 大家也都在努力让传统农业走出一种新模式 。 在他看来 , 七里海的品牌过去几年被蒙上一层尘土 , 如今他们要再干几十年 , 把七里海擦亮成“金招牌” 。 他说:“我们农夫没有退休年龄 , 只要干得动就要接着干 , 干出名堂!”
这些热火朝天的二次创业场面都在七里海湿地之外 , 也恰是在大家的守护下 , 湿地的核心区一切重归宁静 , 成了鸟类的天堂 。
由于消除了从前密集的水产养殖 , 贯通了水系 , 水域面积逐步恢复 。 来这里安家的鸟类 , 跟10年前比新增了近百种 , 数目也由每年20万-30万只增加到40万-50万只 。
七里海的候鸟多是涉禽和游禽 , 大水面水深、风浪大 , 过去由于没有设置浅水区和浅滩 , 水鸟没办法栖息觅食 。 如今 , 这里营造了1.5万亩的浅水区 , 建起100多个鸟岛 , 包括燕鸥、须浮鸥、长脚鹬、反嘴鹬、野鸭、苍鹭等几十种候鸟都纷纷来这里筑巢繁衍 , 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
过去难得一见的东方白鹳、大鸨、白琵鹭、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也成了这里的常客 , 今年一次性观测到天鹅600多只、白琵鹭400多只 。 曾在七里海消失10多年的震旦鸦雀、中华攀雀、文须雀、北长尾山雀等珍稀鸟类重返家园 , 今年还第一次发现中华攀雀在七里海筑巢 。
今年秋天 , 杜乃合种植的2000亩蟹田稻又迎来收成 , “经由检测 , 各项指标都超过了欧盟的尺度 。 ”他笑称 , 这些稻米都是在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里自由呼吸长大的 。 而他和爱人一起创立的七里海“河蟹面”也正在筹备建厂投产 。 他期待着 , 与更美的七里海一起重新出发 , 为家乡打出更响亮的特色品牌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胡春艳
【怎样不秃顶|补上生态欠账 让“京津绿肺”七里海自由呼吸】(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