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钓鱼谚语,每次都少不了“涨水鱼、落水虾”,它就是一个典型


|怀疑钓鱼谚语,每次都少不了“涨水鱼、落水虾”,它就是一个典型
文章图片
|怀疑钓鱼谚语,每次都少不了“涨水鱼、落水虾”,它就是一个典型
文章图片
如果一味相信这些钓鱼谚语 , 不需怀疑 , 已经错失了许多好鱼情;如果极力排斥这些钓鱼谚语 , 不用统计 , 错失的好鱼情 , 十个手指掰不过来 。 钓友可能蒙圈了 , 这又怎么讲?其实并不难理解 , 钓鱼谚语描述得太过笼统 , 正因为模糊不清 , 就无法准确指导钓鱼 。 所以鱼情好与坏 , 就不能细致找到原因 , 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鱼情 。 下文通过几个例子 , 一窥究竟 。
钓鱼谚语 , 需结合具体环境 , 辩证分析、看待类似于“长钓腰、方钓角”的钓鱼谚语 , 枚不胜举 。 比如出现频率最高的“春钓浅、夏钓潭、秋钓荫、冬钓阳” , 还有强调水草重要性的“钓鱼不钓草 , 等于瞎胡跑” , 以及指出具体施钓时间的“秋钓霜降后 , 冬钓大雪前” “昼钓鲫 , 夜钓鲶”等等 。 类似的钓鱼谚语 , 如果统计 , 估计A4的纸张 , 不少于10张!
正如开篇所讲 , 钓鱼谚语可作为大致的钓鱼纲领 , 但具体到具体施钓环境、场合 , 固执的生搬硬套 , 而不灵活运用 , 恐怕也难有好鱼情 。 春钓浅 , 更多指的是春钓浅滩 。 像鲤鱼、鲫鱼等淡水鱼 , 经过一个冷冬的蛰伏 , 能量消耗殆尽 , 早已饥肠辘辘 , 趁着水温回升 , 游弋到岸边觅食 。 同时 , 春季是它们交配、甩籽的时间 , 所以也会向浅滩聚集 。 这就是谚语描述春要钓浅滩的主要原因 。
【|怀疑钓鱼谚语,每次都少不了“涨水鱼、落水虾”,它就是一个典型】但“春钓浅”有明显的局限性 。 首先是时间更偏向中晚春 , 特别是晚春 。 早春素有“倒春寒”的说法 , 气温、水温并不高 , 像笔者所在鲁西等地 , 早春气温多在10℃以下 , 水温可想而知 , 和冬末并无多大差异 , 鱼摄食欲望低、鱼口情依然是常态 。 其次春钓浅滩的滩 , 这里的滩往往误导钓友 。 如果理解为水底光滑、平整 , 恐怕难有好鱼情 。 鲫鱼、鲤鱼这类底层鱼 , 喜欢栖息在水底复杂 , 最好有缓坡、土坎、凹凸或其他障碍物的水域 。 这些水域的水底常有大量植物碎屑、藻类微生物的附着 , 食物丰富又便于鱼群的躲藏 , 自然是栖息的最佳选择 。 水底有光滑、平整 , 越难以鱼群聚集 , 选择这类“浅滩” , 鱼情差也属正常 。

“涨水鱼 , 落水虾”也经常被钓友提及 , 但笔者一直怀疑它到底是否针对钓鱼 。 古人为获得更好的收成 , 花费相当时间、精力观察河流、湖泊的水体变化 , 要么引水灌溉 , 要么撒网捕鱼 。 所以很大概率是针对捕鱼所讲 。 涨水鱼?本身就太多不确定性 。 涨水是否有鱼 , 关键看是否有鱼随流水而至 , 如果没有鱼 , 再怎么涨水也白搭 , 还导致水体增多 , 鱼密度降低!再者钓友肯定有类似经历 , 原本趁着涨水扬竿 , 期待能有个好鱼情、渔获 。 事与愿违 , 情况好时鱼口零星;情况不佳时 , 浮漂稳定如定海神针 , 鱼口全无!甚至有时连续几日 , 鱼的摄食欲望低落 , 再怎么更换饵料、投掷窝料 , 丝毫不起作用 。 涨水除去导致水体浑浊外 , 鱼躁动不安是它的另一个后果 。 鱼一旦躁动 , 就不会积极摄食 。 一般等3-5天 , 水体稳定 , 鱼活性恢复正常 , 再扬竿施钓 , 效果会好一些!
写在后面类似的案例并不少 , 现在正值深秋 , 仍然“秋钓荫”不是最佳的选择 , 气温略高时 , 可靠近水草钓浅 , 也可钓浅水阳面;如果气温略低 , 那么只能有些考虑钓远、钓深了 。 所以不要固执认为钓鱼谚语就一定正确 , 结合具体情况 , 辩证分析、判断 , 找到最佳答案 , 才是正确的思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