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莫也,生前没能看到的这份情谊( 二 )

画家莫也,生前没能看到的这份情谊
(图:莫也的父母)那些个青葱的岁月莫也的青少年时代正值文革十年 , 文化世界一片荒芜 , 画家是凤毛麟角 , 学画者也寥寥 。 或许是天赋 , 莫也从小就喜欢绘画 , 像大多小女孩一样喜欢画花儿草儿鸟儿和人物 , 尤其喜欢画小姐 。 莫也姐姐莫翌的一位同学至今还保存着莫也儿时画的两幅铅笔画 , 一幅画的是一个新疆老头 , 一幅画的是一个穿裙装的小女孩 , 笔法虽然稚嫩 , 神态还生动 。 她们至今还津津乐道 , 说是幼年的莫也 , 伶俐乖巧 , 姐姐走到哪里 , 或与同学聚会 , 小莫也就像只跟班狗 , 老是跟在姐姐屁股后面撵 。莫也记得 , 有位母亲的同事叫钟子凡 , 多才多艺 , 著名书法家公孙长子的弟子 , 长于飞白双沟 , 还研究天文 , 创作万年历 , 惜因曾在旧时代四川省主席邓锡侯属下任过连级文书 , 故背上政治包袱 , 一生不得志;莫也受钟叔叔的感染 , 跟着他学画小人、剪纸、制作简易幻灯 , 放给邻里的小朋友看 。当年有一批分配来宜宾的美院科班生 , 如陈腾光、冯恩泰、简崇民、李少襄、邓昌裕、陕辉前等 , 他们被安置于各企事业单位做美工或干事 , 在有限空间里施展拳足 , 却也跟死水微澜的宜宾文化界注入了一些生机 。 一阵 , 痴迷于绘画却求学无门的莫也 , 见文化宫宣传壁上里刊头画得好(出于陈腾光们之手) , 在更换版面前在夜间偷偷地将刊头的人物头部用刀子旋下来 , 回去临摹 。 母亲还给她站岗放哨(好个童心未泯的母亲!令人忍俊) 。 一晚故伎重演 , “人头”却被人捷足先登旋走了 。 看来痴迷于绘画并盗艺者还有人在 。莫也先后于宜宾一中初中宜宾六中高中毕业 。 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 前面哥姐都下去了 , 莫也作为老幺留城 , 遂到母亲的塑料厂工作 。 期间 , 业余仍坚持学画 。 主要跟简崇民(现任成都画院院长)学画 , 免费学 , 简老师为莫也步入艺术殿堂铺下了第一步阶梯 。 当年一起学画的师妹王勤(后就业于宜宾文化局)回忆说 , 莫也学画很刻苦、很发奋 , 人也聪明 , 所以就脱颖出去了 。聆听花开的声音文革结束恢复高考 , 莫也考入四川美院油画系 。 在校园里接受系统性地学习 , 受到人文氛围的熏陶 , 莫也画艺无疑有着长足的发展和升华 。 在校期间便有油画作品《母与子》参加全国美展 。 1982年毕业 , 同年9月份分配到宜宾博物馆工作 , 1984年任副馆长 。1985年春 , 四川美院魏传义敎授经文化部举荐及福建省委书记项南的邀请 , 赴厦门大学创办中国综合性重点大学內的第一所艺术院校厦门大学艺术敎育学院 , 由中央美院、浙江美院、四川美院为主体的教师队伍组成了支援厦门大学的一支强大的美术力量 , 莫也与川美同学钟明祥 , 以及学长陈腾光一道成为首批赴厦大美术系的教师 。莫也于1995年至1997年在中央美院第九届油画研修班学习 。应该说 , 莫也选择厦大是一生中重要的转折 。 站在海边眺望 , 深邃而一望无垠的海域 , 略带咸涩而清新的海风 , 总让人萌生扩张和超越的冲动 , 对内地人来说这无疑将会促成观念变化的飞跃 。 那年莫也28岁 , 正是她人生的花样年华 。教学创作两不误 。 创作需要生活体验和积累 。 莫也背起画具 , 不期往来于山南海北 , 涉足数个少数民族区域、海滩、荒原、野渡…… 投入到陌生的怀抱 , 即投入创意 , 即永远是晶莹清澈汩汩涌冒的活水源头 。 因而她创作了各种题材的作品数以百计 , 多产而高质量 , 不乏精品 。 同时 , 莫也给好些女画家一样 , 有着自恋和自我表现的嗜好 , 她的女性画不乏以自己为模特 。“莫也画画 , 她自己就是一副画 。 莫也不写诗 , 她的画就是她的诗 。 莫也是女人 , 她画的也是女人 。 女人眼里的女人 , 能不是诗么?画女人的女人 , 能不是画么?”(易中天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沉甸枝头莫也为厦门大学美术系教授 , 中国美协会员 。 她主要从事油画教授和油画创作 。 自80年代以来 , 其作品先后参加了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 首届、二届、三届中国油画学会展 , 首届中国油画展 , 第二届中国油画展 , 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 , 20世纪中国油画展 , 世纪女性艺术展 , 中国当代油画展 , 大河上下——1976—2005年新时期中国油画优秀作品回顾展 , 融合与创作——中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 “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画展” 。 部分作品被国家作为对外文化交流选送美国、日本参加“龙画展” , “第二届亚洲美展” , 其中《雁南飞》·清泉》、《99—荷—日记》连续三届获福建省金奖 , 《牵牛花》获国际青年“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铜奖 , 《记忆—空间》获当代中国青年书画展一等奖 , 《记忆—空间》之二获中国油画大展优秀奖 。 多次举办个展 。作品曾发表于:《美术》、《人民中国》、《美术研究》、《美术观察》、《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香港《民报》、《1986年香港年历》、《中国油画》、《中国文学》、《当代中国油画》、《油画肖像》、(92明信片)、《第二届亚洲美展作品集》、《青年作家》、《现代作家》、《青年博览》、《艺术界》、《当代学院与艺术》、《中国新文艺大系》、《中国美术年鉴》、《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美术全集》、《当代美术家》、《20世纪中国油画展作品集》、《当代美术全集》、《中国油画选集》、《中国艺术家》、《世界艺术》、《美术关注》、《百年如歌——纪念国际妇女解放运动100周年女艺术家作品集》、《流动艺术——女性艺术的自我镜像》等 。 2003年1月 ,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为其出了个集 。 2011年肖像上了《世界知识画报》的封面并作专题介绍 。女儿莫芷(原名刘浏)更是莫也的一件杰作 。 几年前 , 当翻阅着莫芷的个集《清华美院高考第一名考前示范·素描色彩》 , 几乎有种憾动——才十七八岁的女孩呵!一个大学学前生就有着如此老道、熟练的成绩 , 将来会是怎样的前景呵!如今 , 莫芷已经成长为1.66米漂亮端庄的大姑娘 , 或许是有着外婆和母亲的遗传基因 , 莫芷也是个聪明快乐的女孩 。 莫芷已从清华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毕业 , 破格留校当教师 , 并且已先后出版了四部绘画个集:《玉人歌》、《繁花一山》……她在奋起直追母亲 , 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母女俩在心路与艺路上相携而行 。不言情事言及情感 , “我想平静地过 , 不想说谁对谁错 , 不管从哪个角度 , 都要重新提及 , 没有必要 。 我心里已没有爱恨情仇 , 活着对我来说就是幸福 。 ”莫也发短信强调 。生命旅程中能绕开情感么?一个多才多艺、情感丰富、敢恨敢爱、事业成功的女人 , 应该有着多姿多彩的情感故事 。 其实不知不觉中 , 自然就提及到了:第一次婚姻维系了半年 , 他是个有才华且很有男人味的同行;第二次婚姻维系了七年 , 他俩育有一个女儿 , 他是个天才 , 获得三十年来美国桥梁届大赛堪称诺贝尔奖的第一位亚洲人……仿佛在谈论别人的故事 , 轻描淡写 , 似乎只记住了对方的优点 。 足见莫也的善良和理性 。莫也及我们同时代的女人 , 终归没能跳出旧时代的藩篱:保守、内敛、矜持 , 回避公众视听 。 不过 , 我们都在情感的磨砺中成熟起来 , 渐渐宽厚而平和 , 都懂得善待自己的同时也善待他人 。男女情感是世间最难说得清楚的事 , 岂是对错两极能评判的 。爱了 , 恨了 , 痛了 , 幸福也罢 , 悲郁也罢 , 无奈也罢 , 一切都过去了 。 “流沙流沙满天飞 , 你为谁憔悴 , 不过是缘聚缘散缘如水 。 ”给莫也画像A: 莫也是双重甚至多重性格的女人 。 且看她 , 在闺蜜同乡老友的面前 , 爽朗率性 , 说话间有时还带一两字乡俗把子 , 像个没心没肺的大孩子;再看她 , 镁光灯下(摆弄姿势拍照)浓淡相宜的面妆、质地高档色彩脱俗的衣着、价值不菲的首饰、仪态万方 。 像个家资雄厚优越珠光宝气的贵妇人 , 更像个才思蕴藉有国际范儿的资深艺术家 。 ……这正是莫也的魅力之处 。B: 莫也很有亲和力 , 还有着孟尚之侠义 。 笔者在十多年前从未谋面的一次电话中就感受到了 。 电话那头的声音很爽快、很真诚:“你来厦门玩嘛 , 就住我家里 , 住得下的 。 ”那次厦大面见 , 病中的莫也也表现得非常爽快大方且厚道 , 临行时 , 她执意送了我一大包土灵芝(很贵重的) , 说是朋友们送的 , 太多 , 吃不完 , 并叮嘱我一定要吸取她的教训 , 注重身体保养;还执意給了我一千五百元现金叫我回去一定要坐飞机 。 真令我过意不去 。 闺蜜王勤说 , 莫也很爽朗、很大方、很好玩 , 我们就喜欢给她在一起玩 。 在宜宾博物馆工作的时候 , 她穿的衣裳有品位 , 我就常穿她的衣裳 , 有时还赖着不还 。期间 , 莫也还免费教了一批学生 , 教他们画素描等基础 , 赵勇(后任厦门瀚卓路桥景观艺术公司总经理)就是她的学生之一 。C: “每晚八点 , 她开始看电视 , 我开始画她 。 这个时候她成为我所有画过的模特中最专业的一个 , 纹丝不动 。 每一次抬头端详她的五官时总能捕捉到她不经意流露出的表情 , 跟随电视剧的情节起伏 , 时而眼神哀怨(女主角有难) 。 时而眉头紧皱(反派出现) , 时而面带幸福的微笑(男主角正在告白) 。 加上我听见的台词 , 总能把剧情猜出个大概 。 从《汉武大帝》到青春偶剧 , 她一律通吃 。 并且熟练地掌握遥控器 , 在各台剧目与广告间准确无误地切换 。 ”(莫芷)D: “她开始喜欢翡翠 , 在‘中山路’各家首饰行里比较、鉴赏 。 她买过成色一般的 , ‘学费’教了不少 , 不懂还是要看 。 她慢慢地知道看玉种 , 打着手电 , 带上放大镜 。 这是她新买的一只 , 没事也带着百般欣赏 , 爱不释手 。 有意无意总要以戴戒指那只手示人 , 且发出无意义的设问:‘好看吗?我觉得挺好看的 。 ’我们已经赞得词穷 。 戒面很大 , 价钱也不小 。 不论如何 , 高兴就好 。 ”(莫芷)怀念与遗憾那次厦大面晤 , 我俩的性格很接近 , 坦然、率真地交谈了两天 。 短短两天时间里我两仿佛将自己一生的故事都激活了 , 虽然只是一面之缘 , 神交啊!我真想为她做点力所能及的有益事情 , 然我又能做什么呢?回宜宾后 , 我即电话给宜宾日报张禧乾老总:我们宜宾在外那么多优秀人才 , 为什么不设法向宜宾人民介绍一下 , 为他(她)们自豪?当今为了拉动旅游热 , 有的连潘金莲西门庆都争 , 说是自己家乡的名人…… 。 张总即回说:那你来写 , 你来报道 。 我说可以 , 但是你们发文惯常是有字数限制的 , 不能充分表述 。 他说 , 先依你的方式写来看嘛 。 于是我开始在宜宾日报副刊“文化版”专栏介绍宜宾籍旅外名人 。 第一个推出的就是莫也 , 题名“跋过秋的雨林·记画家莫也” , 记得稿件发去 , 专栏总编傅小莉说 , 咋那么长哦?我即稍作压缩 。 刊出后 , 傅总说 , 反响还好 。 从此我在宜宾日报文化版上每周一人介绍旅外宜宾籍名人 , 长达四个月 , 因故还没介绍完就终止了 , 遗憾 。我心存侥幸:莫也那么有才华 , 且心地善良 , 老天会眷顾她的 , 奇迹会在她身上产生的 。 2016年7月某日 , 突然接到她的噩耗 , 是川大宜宾籍博导书法家侯开嘉告知我的 。 那一刻 , 我的心蓦然一沉 , 悲由衷来 , 即以侯开嘉共同的名义给对方发了吊唁 。还记得莫也那句:生活太美了 , 活着多好啊!我还有好多事要做啊!——那情那景那语至今萦绕于我耳目 , 这是一个本该幸福地创造并享受着成功的女人却因遭遇病魔肆虐而对生的渴望与不甘 , 作为执着于事业的同代女人我能理解这个中的悲绝与无奈,深感同情而泪目 。 我曾试着为莫也出一部图文兼及的传记专辑 , 却因当时囊中羞涩(出版一部彩色图文的书费不菲 , 大陆作者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出书都是自费 , 且还得购买昂贵的书号 , 书号费正节节攀升 , 这正是我们国家出版业的诟病)没落实 , 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 没能让她生前看到我对她的那份情谊 , 深感遗憾 。 不过 , 我已在筹划(已做預案)一部《宜宾名女人·昨夜星辰》 , 此书收录宜宾近百年的名女人二十余个 , 比如孙维世、赵慧深、赵一曼、蔡晓霞(旅美名画家)等 , 莫也当然收录其中 , 预计明年上半年付梓 。愿莫也来生还做女人 , 还继续钟爱的绘画 , 再续女人及事业的辉煌 。祷祝黄泉冥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