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传记|王后雄教育马巍: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 二 )


今天的王后雄教育的确具备了雄厚的实力 , 这势力不单表现在她一天能为社会创造多少财富 , 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在她为社会做过多少事 。 王后雄教育早在创立之初 , 就将办学视之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 并把“取之于社会 , 用之于社会”作为办学的行动指南 。
马巍有一句很朴素却很深刻的话:“选择举办教育 , 就等于选择了奉献 。 ”
“从教育本质看 , 民办教育促进了受教育个体的有益成长 , 满足了受众多元的教育消费需求;从社会收益角度看 , 民办教育推动了社会大众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 减轻了政府教育财政压力;从体制改革方面看 , 民办教育的发展深化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 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 ”对于教育公益 , 马巍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三看” 。
从“教研公益万里行”“主动人生万里行”“伽芬中国万里行”到“大学生就业‘521’工程” , 这是王后雄教育多年来留下的爱的足印 , 这些班驳而清晰的足印体现出了王后雄教育扶困帮贫的传统美德 , 他们的慷慨义举 , 使一双双无助的眼睛重新焕发光彩 。 当采访人员询问马巍 , 在近三十年的慈善之路中 , 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 。 马巍有些感慨 , 谈到最多的也是以上这几件事 。 “教育公益的核心在于解决教育问题本身 , 捐钱捐物不难 , 但优质的教育资源 , 特别是内容、师资 , 这些资源才是教育问题的关键 , 王后雄教育事业做大了便有责任从长期、稳定的角度去解决贫困校实际的问题 。 ”马巍借助肢体语言表达他对教育公益的思考 , 语气急促且难以抑制 。 当谈及“主动人生万里行”“伽芬中国万里行”及资助的孩子时 , 马巍一句“他们都长大了 , 应该大学毕业了 , 他们依然没忘王后雄教育……”的话 , 似乎有那么一点点的语无论次 。
“这些孩子们领略了我们发自内心的深处的善良与慈爱 , 并将这份感动与感恩延续了下去 , 让我一时感动的难以表达” , 对于自己的语无伦次 , 马巍突然多了些补充:“我们不仅是给予了受助者个人物质的帮助 , 实际上也是给予了他们一种精神的鼓励 , 激发了他们道义感和自律精神 , 同时也凝聚了社会的爱心 ,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一种社会教化工作 。 在他们自己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上 , 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获得了帮助 , 他们的爱心这时候最容易被唤起 , 那么等他有了能力之后 , 就很可能去帮助别人 。 我们不想把钱捐到那些去向不明的地方 , 对于企业家来说 , 赚钱不容易 , 花钱也不容易 , 我们希望被花出去的钱更有价值 。 ”
王后雄教育的公益绝不止“一箩筐”的记录 。
【故事传记|王后雄教育马巍: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暮然回首 , 我们欣喜地看到 , 那是一段充满智慧的历史 , 更是一串洒满爱心与温暖的足迹……
“通过捐助的形式扶危济困 , 惠及面仍然有限 , 我们的经济实力也有限 。 最高的境界就是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 带动全社会成员形成一个大气候 , 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 ”这是马巍独特的思维对30年来公益之路的最完美诠释 。
在大多数人眼里 , 人格魅力是最不可捉摸的神秘因子 , 是一种神秘得近乎神奇的力量 。 它是一种迷人的气质和个性魅力 , 能让别人支持并积极地发扬光大 , 也许 , 唯有人格魅力才能让一个人最终成为佼佼者 , 成为一个倍受社会推崇和敬爱的人 , 显然 , 马巍当之无愧 。
下篇:这个秋天 , 爱在延续
大爱闪亮:把最优质的教育献给孩子
慈善家的眼里总是行走着孤寂无助的心灵 。
马巍的确是一个怀揣大爱和责任的人 , 在繁忙的教育事务之余他的目光锁定了这样一组数据:中国有4.3万个乡镇 , 38万个村庄 , 一线优质教育资源缺失;中国有840万毕业生就业(2020);中国有2.2亿家长需要专业培训;中国有200万所教培机构 。 他说 , 当看到那些功课优秀但无法享受高品质教育的孩子 , 心里就看不下去 , 如果因为没钱体验不到高品质教育 , 可能会留给这些孩子一生的遗憾 , 王后雄教育有责任和理由为这些贫困的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 。
在马巍的身上 , 再次跳动着一颗博爱的心 。
马巍说 , “‘新星火燎原千城万校计划’公益进校园项目” , 是王后雄教育“教育公益下乡”活动计划中的重要步骤 , 计划到2021年年底 , 通过整合王后雄教育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进入中国乡镇的10000所中小学 。
同时 , 本着“普惠教育助推教育共享”的理念 ,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扶贫工作委员会联手王后雄教育 , 通过AI+OMO +云教室模式将技术、品牌内容赋能教培机构 , 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 , 加快教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教育传统产业快速发展成长 。
马巍介绍 , 以上教育公益项目借助科学、有效的教育新平台、新模式 , 充分发挥云教室的平台优势和北京优质教育资源优势 , 推进公益助学在平台、内容、资源等方面的深度下沉 , 将从师训、教学行动研究、备考策略研究、外教英语、生涯规划、家庭教育、精准教育扶贫课程等公益助学开始 , 逐步开展更广泛、更充实的公益助学内容 , 以便公益助学在更多的公办中小学得到推广和传承 , 进而开启全国中小学公益教育新模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