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诚儒|李诚儒的最后一“怼”:不为五斗米折腰


电影人分为很多种类 , 也处在不同的层级 , 更拥有不一样的知名度 。 和许多大咖们相比 , 老演员李诚儒的名气不算大 , 虽然在观众群里混了一个脸熟 , 但是说到他的名字时 , 大部分观众还是对不上号 。 不过细心的影迷一看见这位老演员 , 就会想起来他在冯小刚执导的喜剧电影《大腕》中那段长达一分多钟的长镜头 。 这种现象级演出 , 是许多知名演员一辈子都没有过的 。
李诚儒|李诚儒的最后一“怼”:不为五斗米折腰
本文插图

演了大半辈子电影没有出名的李诚儒 , 如今在一档真人秀节目中 , 凭借着敢说敢“怼”受到了大众的关注 , 不要说在这档节目中的几位常驻评委 , 就连许多被李诚儒点评的新人演员 , 很多也比李诚儒更有名气 。 但是在这档名叫《演员请就位》的真人秀舞台上 , 这位上世纪末出道的老艺人 , 底气十足 , 身姿笔挺地坐在了一个代表着自己立场的沙发上 。
李诚儒|李诚儒的最后一“怼”:不为五斗米折腰
本文插图


在节目中李诚儒和评委们的互怼 , 成了节目开播后最大的看点 。 担任这个节目的四位导演 , 在如今的华语影坛的地位都可谓举足轻重 , 虽然与尔冬升、陈凯歌两位大师级导演相比郭敬明和赵薇还略显稚嫩 , 但是他们却有着十分强大的粉丝号召力 。 所以敢于和这四位导演互怼 , 是需要有一定底气的 。 在最近的采访中 , 李诚儒说出了他的观点 , 他直言自己不是一个为五斗米折腰的电影人 , 这其中的原因除了自己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外 , 更多的是因为他自认为自己还是一名有情怀 , 有底线的电影人 。
这一点从他和陈凯歌以及郭敬明的对辩也能够清晰地看到 , 即使他们在台上的辩论是为了增加节目效果 , 但是在鲜明的逻辑中 , 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李诚儒对于两位导演的压力 。 在电影的创作团队中 , 导演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 而一位演员无论在任何的场合敢于挺起腰杆和导演辩论 , 都是需要“砸饭碗”的勇气 。 虽然同属于娱乐圈里的打工人 , 但是演员吃的是导演的饭 。 所以李诚儒也坦然地说 , 自己之所以敢于怒怼这几位导演 , 在一定程度上有自己经济基础的原因 , 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对于电影的情怀 。
李诚儒|李诚儒的最后一“怼”:不为五斗米折腰
本文插图


所以李诚儒也肯定地用“不为五斗米折腰”来形容自己的艺术坚持 。 作为一名老演员 , 李诚儒经历了中国民族电影的辉煌10年 ,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的中前期的10年里 , 国产电影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 而在这段时间里 , 节目中的陈凯歌导演正是站在当时国产电影最前沿的领军人物之一 。 但是在本世纪初 , 国产电影开始经历浩瀚的商业化进程 , 也就诞生了诸如陈凯歌导演执导的《无极》这样的形式上华美 , 内容上空洞的电影作品 。
李诚儒|李诚儒的最后一“怼”:不为五斗米折腰
本文插图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无极》倒还是一部不错的作品 , 毕竟导演的心血和演员的投入还是可以看得见的 , 至少在影片中让日韩两国的大明星用普通话配音这个细节做得好 , 虽然两位巨星的普通话有待商榷 。 至少几种口味的对白 , 夹杂着几种风格的画面 , 让《无极》这部影片极具时代感 , 就这份对于华语电影商业化进程的历史意义而言 , 《无极》也能赚回它3个亿左右的制作成本 。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部影片在追逐票房的道路上 , 失去了对艺术的坚持的同时 , 并没有找到一个可行性的娱乐化路线 , 所以最终使得影片在口碑和院线市场双双失利 。

但是和《无极》较为类似的《英雄》、《十面埋伏》等作品却在院线市场收益颇丰 , 这些影片普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 那就是大牌明星 , 大牌导演 , 绚丽的画面 , 巨额的投资 , 以及依靠着上映前铺天盖地的营销工作 , 使得影片在观众一片骂声中 , 收获一个还算不错的票房 。 这种电影我们可以称之为流量电影 , 这种电影有点李诚儒老师所说的流量明星的意味 , 只是一个是针对作品 , 一个是针对明星个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