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女外长文身亮了,聊聊毛利人的文面艺术

11月2日 , 新西兰总理阿德恩任命纳纳亚·马胡塔(Nanaia Mahuta)为新外交部长 , 引发了全球的关注 。 据报道 , 这位50岁的女政治家是新西兰历史上首位女外交部长 , 同时马胡塔也是已故毛利女王Te Atairangi Kaahu的侄女 , 现任毛利君主的近亲 。阿德恩称赞马胡塔是“一个能很快建立良好关系的人” , 相信她能通过外交技巧在世界舞台上很好地展现新西兰 。新西兰女外长文身亮了,聊聊毛利人的文面艺术
11月2日 , 新西兰总理阿德恩任命纳纳亚·马胡塔(Nanaia Mahuta)为新外交部长 。 她成为了新西兰历史上首位女外交部长 。资料图马胡塔让人关注的不仅是她毛利王室的身份 , 最令人瞩目的是其嘴唇下方有一个独特的文身 。 据了解 , 该文身是为纪念其去世一周年的父亲而做的 。 文身的设计融入了毛利传统雕刻的图案 , 也证明了其来自毛利传统部落的身份 。“文面”是毛利人自古以来的传统 , 但你可能不知道 , 不是所有的毛利人都可以纹在脸上 , 每一个文身不但是毛利人的标志 , 也有自己的独特寓意 。来自于“冥界”的文身传说众所周知 , 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原住民及少数民族 。 在19世纪英国人入侵之前 , 这片土地上居住着约20多万毛利人 , 有50多个部落 。从很早开始 , 毛利人就有“文身”的习惯 , 并且毛利人认为头部是身体最神圣的部位 , 因此最流行的一种毛利文身就是面部文身 , 用毛利语叫做“Ta Moko” 。关于“Ta Moko”的起源 , 新西兰当地流传着许多的传说 。 有一种说法是 , 有一位名叫马陶拉(Mataora)的年轻毛利酋长爱上了来自冥界的公主尼韦尔卡(Niwareka) 。 尼韦尔卡来到人间与马陶拉结婚 , 两人婚后十分幸福 。 但有一天 , 因为一场误会 , 醋意翻腾的马陶拉失手打了尼韦尔卡 , 尼韦尔卡一怒之下便跑回了冥界 。新西兰女外长文身亮了,聊聊毛利人的文面艺术
关于毛利文面“Ta Moko”的起源 , 新西兰当地流传着马陶拉(Mataora)和尼韦尔卡(Niwareka)的爱情故事 。资料 图不久 , 马陶拉幡然醒悟 , 懊悔自己鲁莽的行为 , 他追着妻子的足迹来到了冥界 。 在这里 , 马陶拉遇到了冥界的文身师Uetonga 。马陶拉让Uetonga在其脸上文身 , 在文身的过程中 , 马陶拉悲伤地唱起了思念妻子的歌 。 歌声飘啊飘 , 最终传到了尼韦尔卡的耳中 , 得知丈夫在苦苦找寻自己 , 尼韦尔卡原谅了马陶拉并回到了他的身边 。马陶拉将文身带回了人间 , 以此提醒自己不要再发生之前的邪恶行为 , 同时也将文身的技巧带给了他的子民 , 而这就是毛利文面的起源 。有地位的人才能在脸上文身对毛利人来说 , 文身是一种充满仪式感的行为 , 通常在青春期后进行 。掌握文身手艺的毛利人也被称为“Tohunga Ta Moko” , 意为“文身的专家” 。 这些文身师备受尊敬 , 被认为是神圣的 , 不可侵犯的 。 毛利文身师主要是男性 , 但也有少数女性从事这项工作 。传统的“Ta Moko”通常会覆盖整个面部 , 主要由波浪形曲线和螺旋状图案组成 。 但一些毛利人还会在身体的其他部位文身 , 如背部、臀部和腿部 。新西兰女外长文身亮了,聊聊毛利人的文面艺术
一名毛利人酋长的素描 , 作者为苏格兰画家悉尼·帕金森 , 创作于1784年 。维基百科 图男女也会有差别 , 一般男性会有完整的面部文身 , 而女性只在下巴、嘴唇和鼻孔刺上图案 。 据说毛利女性认为 , 全蓝色的嘴唇是“女性美的象征” , 而且可以防止皮肤变皱并保持年轻 。 这一习俗甚至保留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新西兰女外长文身亮了,聊聊毛利人的文面艺术
毛利女性认为 , 全蓝色的嘴唇是“女性美的象征” 。路易·约翰·斯蒂尔(Louis John Steele)于1891年创作的《毛利年轻女子肖像》 。维基百科 图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文身的 , 比如奴隶是不能在脸上文身 。 因为文面是等级、社会地区、权力的象征 。 越有权力的酋长和战士 , 脸上的文身就越多 。不仅如此 , 文身也有“身份证”的作用 , 显示了他们的家族成就、血统和婚姻等状况 。 比如男性前额中央的图案代表了他的社会地位 。 眉毛附近的区域指定了他在部落里担任的位置 。 眼睛和鼻子周围的区域代表了指其所在部落的等级 。 鬓角处记录了他的婚姻状况和结婚次数 。 鼻子下面是男子的签名 。 面颊区显示了男子的工作性质 。 下巴区域显示了该人的能力或声望 。 最后 , 颌骨区域代表一个人的出生状况 。另外 , 左脸的图案通常代表了父亲一方的血统 , 右脸则是母亲一方的血统 。 血统的高贵与否都可以从脸上的文身看出 。新西兰女外长文身亮了,聊聊毛利人的文面艺术
越有权力的酋长 , 脸上的文身就越多 。 戈特弗里德·林道( Gottfried Lindauer)于1890年创作的《塔玛蒂·瓦卡·内内肖像(Portrait of Tāmati Wāka Nene)》 。维基百科 图但不得不说 , 毛利文身是一个漫长而费力的过程 , 并且过程非常痛苦 。首先 , 文身师要用刀在皮肤上割开切口 。 然后 , 将鲨鱼牙齿或动物骨刺固定在木棒上 , 蘸上染料 , 用小锤敲击末端将其插入皮肤中 , 这一过程是将染料敲进文身者的浅层皮肤里 。 这种方式十分费时 , 为使伤口快速愈合 , 一次只能在少数几个部位同时进行 。 全部刺好后 , 再涂上颜色 , 颜料通常是燃烧过的松脂或食草毛虫 , 伤口愈合后会留下沟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