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高级职称凭人际关系?别让学堂太社会

近日媒体报道 , 焦作市第十七中学一名语文教师称 , 她所在学校高级职称评选 , 学校共6个评选指标 , 17个人参选 , 她个人总分排名第2 , 但在投票环节落选 。 而总分排第16名的同事则成功晋级 。 领导给她的答复是她人际关系不好 。教师高级职称评定向来为人诟病 。 基层一线老师苦职评久矣 。 这则新闻不仅让我们看到职评操作的不规范 , 更能看到某些基层领导管理理念不靠谱 。首先 , 教师尊纪守法 , 教书育人 , 能完成学校分布的任务 , 做好本职工作 , 就是合格的教师;如果能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 深受学生喜爱 , 那就是优秀的教师 。 至于人际关系怎样 , 应不能作为对老师职业评价的参数 , 至少不是主要的 。 学校领导以该教师人际关系不好为理由解释她落选的原因 , 是逻辑混乱 , 把官场、商界等很社会的理念带到学校这一方圣地 , 有辱斯文 。 有一些学子当初选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时 , 部分原因是自己与世无争的性格适合做孩子王 。 在这位校长大人眼里 , 则被看成职业缺陷 。第二 , 得票多的老师“人际关系”就一定好吗?高级职称评定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 , 采用投票制怎样杜绝候选人贿选?理论上讲是杜绝不了的 。 所以能否得到更多票恐怕不一定在于教师平时的人际是怎样 。 笔者无意推测新闻背后的事实 , 但决策者是否考虑到这是个漏洞?如果有投机钻营之辈高票当选 , 是不是对遵纪守法者的愚弄?至于领导在有评分制的同时结合投票这种政治色彩浓郁的民主方式 , 是出于更公平合理的考虑还是为了处理好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呢?这位老师反映的情况绝非个例 , 而职称评定制度的缺陷也不仅仅是投票选举 。 即使是评分 , 各项分数的权重的设置不合理也是很寒了广大老实做人的基层教师的心 。 农村中小学也有”学术腐败” , 就是拜职评要教研成果所赐 。好在高层已注意到教师高级职称评定的种种乱象 , 并有所行动 。 职称制 , 即使不能废止 , 但总可以完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