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大明风华:朱棣死后秘不发丧,还用咸鱼掩盖味道,为什么要这样?

有人问:在《大明风华》中 , 朱棣死后为什么秘不发丧 , 还用咸鱼掩盖尸体?
杨荣|大明风华:朱棣死后秘不发丧,还用咸鱼掩盖味道,为什么要这样?
文章图片

要知道这是一部电视剧 , 并非真实的历史 , 这一段剧情其实是改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 , 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 , 立子胡亥为太子 。 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 , 数以罪 , 赐死 。 语具在李斯传中 。 行 , 遂从井陉抵九原 。 会暑 , 上辒车臭 , 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 , 以乱其臭 。 "
赵高、胡亥和李斯 , 阴谋修改即位诏书 , 将胡亥立为太子 , 并另外伪造诏书 , 将扶苏、蒙恬刺死 。 秦始皇去世后 , 由于天气炎热 , 尸体腐烂 , 为了掩人耳目 , 在车后装了一些咸鱼 , 遮盖尸体的气味 。
这段胡亥夺位的剧情太过精彩 , 于是被演绎到了《大明风华》中 , 秦始皇也换成了朱棣 。
朱棣生于战火 , 死于征途 , 这也印证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 但在朱棣去世之后 , 他的身后事就只能被他人掌控 , 不论朱棣生前多么风光 , 死后也就只有一具遗体 。
杨荣|大明风华:朱棣死后秘不发丧,还用咸鱼掩盖味道,为什么要这样?
文章图片

永乐二十二年 , 正月 , 阿鲁台入侵开平、大同 , 朱棣召开廷议 , 命令边塞守将严阵以待 。 随后朱棣决定再次御驾亲征 , 这是朱棣第五次北伐 , 也是最后一次 。
朱棣命太子朱高炽监国 , 率军从北京出发 , 六月 , 明军前锋到达答兰纳木儿河 。 命张辅搜寻三百里内的地区 , 没有搜寻到敌军踪迹 , 随着时间拉长 , 粮草逐渐供给不济 , 无奈之下 , 朱棣下令班师回朝 。
多年征战的朱棣 , 已经力不从心 , 不论从精力、体力上 , 都大不如前 。 七月十六日 , 到达苍崖戍 , 朱棣身体不适;十七日到达榆木川 , 病情加重 , 并留下即位诏书 , 传位太子朱高炽;十八日朱棣病逝 , 终年六十五岁 。
由于朱棣是在班师途中去世 , 和在宫中去世不同 , 宦官马云 , 和杨荣、金幼孜商议后 , 决定秘不发丧 。 此时应该处于夏季 , 如果时间拖长 , 尸体必定也会腐烂变质 。
朱棣去世的消息只有少数几人知晓 , 不同于秦始皇 , 杨荣、金幼孜将朱棣的尸体 , 用锡融化后做成内棺 , 将朱棣尸体放入 。 如此严密的棺材 , 就算真的尸体腐化 , 臭味也传不出来 , 为了防止走漏消息 , 将制作棺椁的工匠灭口 。
随即杨荣骑马赶奔京城报丧 , 朱瞻基去军中发丧 , 朱高炽顺利即皇帝位 。
杨荣|大明风华:朱棣死后秘不发丧,还用咸鱼掩盖味道,为什么要这样?
文章图片

为何朱棣死后要秘不发丧?
首先是防止军心涣散, 朱棣在行军中去世 , 和在皇宫中去世不同 , 所谓人无头不走 , 鸟无头不飞 。 一旦军队失去首领 , 加之还在行军途中 , 可能还有敌人暗中窥视 , 后果不堪设想 。 如果被敌人知晓朱棣去世 , 可能会面临敌军偷袭 。
所以在朱棣去世后 , 杨荣继续命令该送饭的继续送饭 , 所有一切照旧 , 给人一种假象 , 这不仅是军队看 , 也是在演戏给敌人看 。 当然了 , 军队出兵在外 , 如果主帅突然阵亡 , 会对士气产生不利影响 , 况且朱棣还是皇帝陛下 。 为了保证军队的稳定 , 秘不发丧也是正确的决定 。
保不齐朱高煦在军中设有眼线 , 而恰巧朱高煦是最危险的竞争者 , 如果朱高煦率先知道了消息 , 朱高煦可能会直接造反 。 秘不发丧 , 尽快让朱高炽顺利继位 , 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
所以 , 第二条理由就是提防朱高煦叛乱 , 保证太子顺利继位 !
杨荣|大明风华:朱棣死后秘不发丧,还用咸鱼掩盖味道,为什么要这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