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学书院|行走札记 | 一座清凉山,半部金陵史( 三 )


群学书院|行走札记 | 一座清凉山,半部金陵史
本文插图

行走老师袁幼平的介绍:石头城是写南京最好的诗 。 六朝所有的仗在清凉山打的 。 隋朝以后不打仗了 , 南唐时扩大南京城 。 竺桥、太平桥、浮桥、干河沿整个广州路就是一条河 , 直扩到清凉山下 , 建了避暑行宫 。 清凉山——六朝之前讲的主要是怀古;唐以后主要讲的主要是文人 。 驻马坡——位于清凉山以东 , 蛇山经虎距关处 , 今清凉山东大门内 。 刘海粟书写“驻马坡”石刻 。 当时诸葛亮为这得天独厚的险峻地势所震撼 , 由衷发出“虎踞龙盘”的感叹(但诸葛亮是否来过南京不确定) 。 金陵有以钟山为首的山脉像龙一般盘绕在东 , 又有以石头山(清凉山)为终的山岭似猛虎雄踞在西 , 是理想的政治军事中心 。 南京的建城是不规则的 , 目前清凉寺挖出明朝大殿 , 花房处将复建清凉寺大殿 。
群学书院|行走札记 | 一座清凉山,半部金陵史
本文插图

在行走路线中遇到的人物 。
焦竑——崇正书院培养出明朝第一个状元 。
徐光启——由焦竑发现 , 上海的徐家汇地名由来 , 宋庆龄的母亲是徐光启的后代 , 徐光启比睁眼看世界的魏源还早 。
林则徐——魏源是他的门客 , 与魏源都是睁眼看世界的一批人 。 他把辛苦汇集的《四洲志》交给魏源 , 他写出了《海国图志》 。 在乌龙潭内有他与魏源一起赏景 , 发出“何必西湖”感叹 , 名为月夜巧对的雕塑 。
龚自珍——《病梅馆记》的作者 , 与魏源思想一致 , 比魏源更左、更激进 。
魏源——《海国图志》的作者 , 此作品在南京作大半 , 扬州完成小半 , 日本重印15次 。 乌龙潭公园是他家的后花园 。 魏源故居 。
陶侃——东晋名将 , 是陶渊明曾祖辈 。
曹雪芹——乌龙潭内有一曹雪芹塑像 。 乌龙潭可能是大观园的一部分 。
陶澍(1779—1839)——清道光年间两江总督 , 盋山园是其私家花园 。 1838年 , 为国家培养人才 , 也为纪念其远祖晋代大司马陶侃 , 设立惜阴书院(在现龙蟠里9号) 。 在总统府内熙园立的“印心石屋” , 道光帝为嘉奖他刻苦治学的精神写的题词 。
缪荃孙(1844—1919) , 筹建三江师范学堂 , 两江师范 , 是南京大学之父、图书馆之父 , 筹建南京图书馆 。
方苞——安徽“桐城派”派创始人 , 为方便安徽学子在南京求学生活 , 建了“教忠祠” 。
谭元春——明代文学家 , 天启间乡试第一 。 写下《游乌龙潭》等散文名篇 。
颜真卿(709—784)——祖籍琅琊(今山东临沂) , 唐朝名臣 , 参与平定安史之乱 , 书法家 , 其字人称“颜体” 。 758年(唐肃宗)顔公任升州刺史 , 将乌龙潭辟为“江宁放生池” , 为全国八十一处“放生池”最大一处 , 并亲书《天下放生池碑铭》 。 后人建颜鲁公祠纪念他 。
龙蟠里有诗巷之称 。 等很多名人 , 有祠堂 , 有寺庙 , 有藏书楼 , 像惠山古镇 。
下图为南京典型的城墙 。 丹霞地貌 , 基础就是山体 。 宋代以前此城墙旁边就是长江 。
群学书院|行走札记 | 一座清凉山,半部金陵史
本文插图

城墙拜佛——此处向南300米城墙段上 , 原镶嵌了十多块石碑 , 现仅存8块 。 长方形石碑上部有檐 , 碑首绘云纹 , 碑尾刻莲花 , 方框中写有“南无阿弥陀佛“6个楷书大字 。 是谁人为何而立 , 目前尚不知 。
群学书院|行走札记 | 一座清凉山,半部金陵史
本文插图

清凉门—单券门 , 明朝时封起来的 , 出来无路 , 有河 。 可能是石头城 , 金陵邑 。 南京的起源 , 明清时变成市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