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学书院|行走札记 | 一座清凉山,半部金陵史( 二 )


群学书院|行走札记 | 一座清凉山,半部金陵史
本文插图

第二本书《金陵成语溯源》 , 收编了关于南京的75个成语 。 很多出自《世说新语》 , 如新亭对立、后起之秀、解铃还需系铃人等 。
第三本书《南京名人雕塑之旅》 。 雕塑反映了一个城市历史文化水准、价值取向、城市理念 。
“文革”之前南京仅有孙中山一尊雕塑 , 作者梅屋庄吉 。 他一共雕了四尊孙中山雕像 , 其中两尊在广州 , 一尊在南京 , 一尊在澳门 , 梅屋庄吉是孙中山的好朋友 , 他为了雕这四尊雕塑 , 几乎倾家荡产 。 南京雕塑的不足之处是未标明作者 。
在大厂区 , 有一尊范旭东雕像 。 他是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 , 是”我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 范旭东建立了大厂(一个大型的工厂之意 , 1934年7月 , 范旭东经过多次厂址考察 , 最终选择在南京六合建一所硫酸铔厂 , 因为属于永利公司旗下的 , 又叫永利铔厂 。 花了整三年时间才建好 , 投产后日产硫酸铵150吨 , 销酸铵40吨 , 规模超日本 , 成为亚洲最大的化工厂 。 填补了中国基本化学工业的空白) 。
群学书院|行走札记 | 一座清凉山,半部金陵史
本文插图

邢老师列举了比较好的雕塑:乌龙潭的魏源和陶澍的雕塑——何必西湖 , 中华门取自李白诗意的两小无猜的雕塑 , 吴敬梓和友人绕城暖足的雕塑 , 这些雕像有意境 。 认为比较荒唐的雕塑:朱元璋在中华门城堡上的雕塑;明孝陵 , 朱元璋骑马的雕塑 , 有违祖制 。 江南贡院内曾国藩(重启科举考试)、李鸿章(扩建江南贡院几百间) , 此两尊雕塑不应放在进门处 。
有的雕塑过少 , 比如朱偰(1911-1968) , 著名经济学家、历史学家 。 保护老南京城 , 被打成右派 。 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大规模拆毁城墙 , 朱偰先生挺身而出 , 向政府提意见 , 制止南京的拆城风潮 。 终于阻止了南京的拆墙风波 , 才得以有中华门瓮城和石头城的屹立至今 。
群学书院|行走札记 | 一座清凉山,半部金陵史
本文插图

农林学家傅焕光(1892—1972) , 南京的法桐是傅焕光先生在上海的法租界复兴公园发现并引进到南京 。 他在陵园路栽种了1034棵 , 中山东路、中山北路、北京西路也栽种很多法桐 。
群学书院|行走札记 | 一座清凉山,半部金陵史
本文插图

我每次经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 便被门口的群雕压抑着 , 有喘不上气来的感觉 , 原来邢老师跟我有一样的感觉 。 邢老师还把南京的、日本的关于二战背景的雕塑做了对比 。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一尊老太太雕塑 , 悲哀到极度 , 只给人凄苦压抑之感 , 而无振奋之感;日本长琦纪念馆内有一尊雕塑为9米高的男子汉 , 他一手擎天 , 一手掌心向地 , 表达出不可一世的样子;广岛纪念馆内的和平广场上 , 有一名天使般可爱的小女孩捧着千纸鹤 , 她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 , 小女姟是被原子弹轰炸的亲历者 , 她的可爱和战争的残酷激起参观者珍爱和平的强烈共情 。 这本书的讲解填补了我对于雕塑的一个空白 。 我想 , 我以后会去好好琢磨看到的每一尊雕塑 , 原来雕塑传递的文化信息是如此丰富有趣 。
群学书院|行走札记 | 一座清凉山,半部金陵史
本文插图

第四本书《金陵诗词游屐之旅》 。 邢老师介绍清凉山是南京有行政性质的城市的开始 , 第一朝东吴也在这收关 。 清凉山的过去 , 是一座军事山 , 就在长江边上(宋以前) , 而在宋以后 , 由于地理位置变化 , 南唐皇帝在此建避暑山庄、清凉寺 , 它变成了一座文化山 。 薛冰老师说“一座清凉山 , 半部金陵史 。 ”邢老师说他最近在写《雨花石传》 , 怀古六朝 。 他举了找素材的例子:从《林则徐日记》中发现他怎么带着友人三游南京 。 一游:随园——庙香庵——古林寺——清凉山;二游:瞻园——鸡鸣寺——庙香庵——清凉山——永宁寺——小桃园——随园;三游:报恩寺——雨花台——水西门——莫愁路(两江总督陶澍在此处迎接 , 共进早餐)——清凉山——随园——小桃园——庙香庵(陶澍又来一起吃饭) 。 介绍康熙、乾隆游览的路线是:先游大报恩寺 , 再上雨花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