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楼|上图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展,来看1849年的外滩历史原貌( 三 )


时至今日 , 这套中文木活字依然保持当年的风貌 , 它的是欧洲中文活字印刷的历史见证人 , 也推动了汉字在欧洲的传播 。
藏书楼|上图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展,来看1849年的外滩历史原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由法国汉学家傅尔蒙和华人黄嘉略合作撰写的1742年五卷本《中国官话》接着来到“中学西传”部分 。1879-1883年的《中国文化教程》由意大利耶稣会士晁德蒞编译 , 此书是晁为来华会士编写的教材 , 内容难易程度循序渐进 , 包含经、史、子部多种中国经典文学作品 。同时也是土山湾印书馆早期出版的西文书籍代表作品 。有趣的是 , 在经史子集之外 , 本教程还包括了“八股文”这一学习大类 。
藏书楼|上图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展,来看1849年的外滩历史原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879-1883年的《中国文化教程》除了教程 , 人们可以找到外文版的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都有着相似的翻译过程:先有节译本 , 随后各种节译本使得原著的影响增加 , 加速全译本的出现 。比如《红楼梦》刚刚开始刻本流传的时候 , 英国伦敦出版的《评论季刊》刊载了一篇匿名书评 , 里面引用了德庇时节译的一段关于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 。据考证四大名著中最早传入欧洲的是《红楼梦》 。
1913年 , 在东北、山东、山西等地传教多年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 , 将《西游记》翻译成《天国行纪》 , 第一次以英文单行本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了《西游记》的故事 , 委托上海广学会出版 。现场展出的上图馆藏为李提摩太签赠潘慎文的签名本 。
藏书楼|上图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展,来看1849年的外滩历史原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李提摩太译《西游记》 , 1913年再往下走 , 人们还能看到中西科学交流史上的里程碑:三代同堂的《几何原本》和它们背后绵延两百多年的故事 。
故事的开端要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开始讲起 。欧几里得是一位古希腊学者 , 他所处的年代大约与孟子、庄子相近 。《几何原本》是欧几里得最重要的传世作品 , 是古代几何学的集大成之作 。传世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共有十三卷 , 而有意思的是 , 利玛窦和徐光启都说过《几何原本》有十五卷 , 那多出的两卷是哪里来的呢?
原来 , 是十六世纪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克拉维乌斯整理了古代名著《几何原本》 , 他不但为这部书作了详细的注释 , 还增补了两卷新的内容 , 于是有了十五卷的《几何原本》 。克拉维乌斯也是“格利高里历”的奠定者之一 , “格利高里历”又叫做“公历” , 就是我们平时在用的历法 。
利玛窦是克拉维乌斯的弟子 。他和来自上海的开明知识分子徐光启成为了朋友 , 两人开始了《几何原本》的翻译工作 , 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有限 , 最终只完成了十五卷《几何原本》前六卷的翻译 , 刊行于1605年 。
两百多年一晃而过 , 后来同样是来自两个世界的两位学者在徐光启的故乡上海相遇了: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1847年来到上海 , 在华三十年 , 成为了汉学领域的专家并且收藏大量珍稀文献 。李善兰是浙江海宁人 , 精通数学 , 有《方圆阐幽》《对数探源》等著述 。1852年李善兰来到上海 , 在墨海书馆结识了伟烈亚力 。两个人也是一拍即合 , 决心完成利徐二人未竟的事业 , 经过数年的努力 , 终于在1858年刊印了《几何原本》后九卷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的《几何原本》的故事 , 到这里才算画上了一个句号 。
在本次展览中 , 上图从馆藏的珍稀文献中选出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几何原本》:1591年科隆出版的拉丁文十五卷本 , 清代的手抄六卷本 , 以及存世量极少的1858年后九卷初刻本 , 可谓《几何原本》的三代同堂 , 以此纪念在“会通中西”的过程中做出过贡献的中外前贤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