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观察 | 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 三 )


“我们很惊喜地看到 , 这个团队在过去6到8个月中取得的成果 , 原本要花6到8年才能完成 , 所以只要大家齐心协力 , 就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查斯·邦德拉说 。
当前 , 全球进入三期临床的新冠疫苗 , 都是用来预防的 , 而感染病毒后的特效药还是空白 。2015年阿尔巴尼医学奖得主 , 单分子酶学、单细胞基因组学开创者谢晓亮带来了一些新冠肺炎治疗的好消息 , 他的团队利用最新的单细胞基因组学技术 , 已找到一批新冠病毒优质中和抗体 。
“这些中和抗体都是B细胞产生的 , 我们对单个的B细胞进行DNA测序 , 因为每个B细胞都有特别的序列 , 所以需要单细胞技术 , 这是第一次把单细胞技术用到人员的中和抗体的筛选 。”谢晓亮介绍 。
现阶段 , 谢晓亮团队正在中国、澳大利亚推进临床试验 , 一期的健康志愿者试验即将结束 , 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试验也即将开始 。团队表示 , 目前所有动物实验都证明中和抗体是有效的 。
在论坛上 , 罗杰·科恩伯格以及新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病毒学家哈维·阿尔特等多位顶尖科学家赞扬了中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快速反应 , 并表示 , 新冠疫苗预计在明年大规模面向公众使用 , 届时疫情有望过去 。
4 开放包容、互惠共享 , 共同制定未来科研计划、推进世界科学事业
共襄盛会的同时 , 顶尖科学家们对未来也充满期待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陈赛娟说:“如何把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到临床 , 为临床服务 , 希望能在这个场合进行充分交流 。”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解剖学家苏国辉认为 , 我国能有这么大的力度举办此论坛 , 是为人民的健康未来所作的重要贡献 。
正如苏国辉所说 , 在中国 , 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一如既往 。
在本届论坛开幕式上 , 世界顶尖科学家发展基金会成立 , 将重点聚焦科学交流、青年发展、科研转化、科学教育等4类项目 , 支持全球科学合作 。同时 , 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内的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云启幕” , 将集聚全球顶尖国际组织总部、顶尖科学家创新实验室基地 , 形成具有强大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核心区 。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秘书长王德宏介绍 , 社区面向国家重特大需求 , 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量子科学等世界科技前沿领域 , 将“最先一公里”优势转化为“最后一公里”的发展动能 , 融合顶尖科学资源与医院、学校等配套建设 , 打造符合创新规律的空间载体 。
“已经有4个顶尖科学家明确实验室要入驻我们顶尖科学家社区 , 还有20个顶尖科学家会陆续入驻 。我们希望通过引进国际顶尖科学家实验室 , 把他们实验室建设的经验和科研成果带入中国 。”王德宏说 。
10月31日 ,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与华东师范大学发出倡议 , 组建世界顶尖科学家青少年教育联盟 。联盟目标是在上海中心提供的全球科学家与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指导下 , 探索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的途径、提升科学精神的方法、增强探究能力的手段 。目前 , 已有1024所中小学成为联盟实验基地学校 。
“任何时代下 , 敢于挑战创新并传承前人智慧财富的都是青年人 。因此 , 政府和科学界需要慷慨并耐心地鼓励这些真诚热爱基础科学的青年科学家和学生们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表示 。
【人类|观察 | 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联系的世界里 , 不只是新冠肺炎等传染性疾病 , 还迫切需要解决生物多样性、可持续能源和气候变化等难题 。全世界人们要以开放和信赖的态度共同协作 , 即使是非常基础的科学研究 , 也需要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共同努力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文卡·拉马克里希南希望 , 全世界顶尖科学家可以继续不论年龄聚在一起 , 共同制定未来科研计划 , 推进世界科学事业 。


推荐阅读